传统民间音乐元素在中国近现代钢琴曲中的应用

2020-11-25 02:39王佳丽李楠楠
艺海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元素中国应用

王佳丽 李楠楠

〔摘 要〕 在中国近现代钢琴的作品中,传统民间音乐元素不仅会在中国的钢琴音乐中存在,在一些外国的钢琴作品中也会存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从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作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作曲家使用不同的现代作曲技法,融入了古老的中华传统民间音乐元素。

〔关键词〕传统民间音乐;元素;中国;近现代钢琴曲;应用

20世纪40年代后,中国作曲家开始以更加理性的角度审视世界不同的音乐形态,在钢琴创作中更多地融入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很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进程,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充分发挥原音乐的特点

在对舞剧、民歌等音乐元素钢琴化改编时,要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原音乐作品的元素,这是传统民间音乐元素在中国近现代钢琴曲中的应用的重要特征与重要目的,主要包括对传统民间音乐钢琴的创作、民族乐器的钢琴化创作等。

传统民间音乐元素在中国近现代钢琴曲中的应用,通常都要保留并突出原有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又能够充分发挥出钢琴的重要特征,如音域宽广、气势雄厚、富于表现力等多种特点。在钢琴上,也要能够运用灵活多变的织体、色彩多样的和弦、简洁明了的结构,让融入传统民间音乐元素的钢琴作品不但保留原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成为新的、独立的钢琴音乐作品。

80年代以来,又有一大批以民族音调、民族风格为基点,运用西方20世纪各种现代写作技法创作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相继诞生。如:汪立三的《他山集一五首序曲和赋格》、权吉浩的《长短的组合》、储望华的《前奏曲》、陈怡的《多耶》、周龙的《五魁》、王建中的《诙谐曲》、罗京京的钢琴与乐队《离骚》等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显示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期一一个百花盛开的多元化新时代。1987年上海国际音乐比赛又成功地推出一批以赵晓生的《太极》为代表的具有独创性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从而把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再现原作品的风格

在音乐的主题选用、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编配等方面,都根据相应的场景进行创作,以便保证原音乐作品的风格和主题思想都能够得到完整再现。在创作中加入作曲家对原有的音乐作品风格的理解创作,以便使原有的传统民间音乐作品元素中的魅力与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挖掘与发展。

1966-1976年,钢琴改编曲变成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唯一出路,除了《钢琴伴唱京剧紅灯记》诞生之外,也出现了一批经典的钢琴改编作品,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王建中的《百鸟朝凤》《陕北民歌四首》、汪立三的《叙事曲》等。这些曲目的鲜明特征是直接沿用了原曲的旋律,同时也运用多种作曲手法对原曲的内涵加以丰富、发展。这个时期采用“改编”的方式创作作品,不但创造了民族化的钢琴音乐语言,同时还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民族化的钢琴音乐语言来说,中国的作曲家解决了中国式旋律与钢琴和声性的立体结构调和的问题,深入挖掘了诸如作品的结构整合、和声的民族化、音色模仿、节奏重现等多种艺术手法,创造了符合钢琴艺术特性与民族化特性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了中国的民族音乐风格;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而言,作曲家通过大量收集民间的曲调、音阶调式、民族乐器等发声的方法、特殊的曲式结构等,发掘出了传统民间音乐中属于“音乐传统”的、普遍化、规律化的艺术特征,让钢琴音乐能够变成新的载体,进而重新阐释传统民间音乐。

三、直接引用民族旋律

这种创作的手法是直接把民间音调或是民歌引用过来,作为钢琴曲的主题旋律,这也是一种采用较早、范围较广的创作手法,如钢琴曲《二泉映月》于1972年创作完成,原曲是盲人华彦钧的同名二胡曲。储望华的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对二胡的奏法做了一次最为集中的借鉴与表现。在储望华将《二泉映月》改编成钢琴曲时,他并不是只简单地借鉴《二泉映月》的一些旋律,而且还进一步借鉴了二胡的滑音、颤音等多种演奏技巧,尽可能地让音色变得更为丰富、音响更加丰满。

在这首乐曲的后半部分,储望华还十分集中地把二胡演奏的技巧和钢琴的演奏技巧融合为一体,使曲调中的悲愤情绪迸发出来,使它能够成为具有交响性、感情起伏更为强烈的音乐作品。钢琴曲《二泉映月》是一首结构、和声、织体等多个方面都相对比较复杂的钢琴作品。乐曲的音乐内容和情感内容也都属于多层面的,其中所蕴含的多种艺术创作手法,都能极大地强化民族风格。尤其是在音乐结构方面,更是体现出了民间音乐渐变的结构特征。在把二胡曲改编成钢琴曲以前,储望华还对原曲的结构都做了一次十分有必要的剪裁和压缩,使原曲的主题加五次变奏缩减成钢琴曲中的主题加三个变奏,一个尾声。这就使钢琴曲的结构具有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鲜明特点,但是却是更加的紧凑。这首由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既有阿炳的原意和风格,将其精华尽可能地保留下来了,又有创新,使它成为一首新的作品。在调式音阶的使用方面。中国的音乐作品中,由于加入其中的“偏音”不同,所以就会存在有三种不同的七声调式音阶;当然,也可以只加进来一个“偏音”形成六声音阶,乃至只是运用五声音阶中的四个音。调式音阶里的“偏音”不同的功能和对待,正是由于中国的七声音阶与西方的大小调音阶之间存在的最显著的不同之处,也是形成了“传统民间音乐风味”旋律的至关重要的处理手法之一。

其次是在结构和旋法方面。关于《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特点,很多的中国学者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各自的解读:有人认为它属于“中国式的二重分组变奏曲式”;有人认为它属于“双主题变奏”和“非均衡长度地发展”,还有人认为它“持恒求变”,在有机的统一体内的“恒”与“变”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二泉映月》在旋律进行方面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头尾相叠”,在文学的修辞手法方面叫作“顶真”,也称为“联珠”,而民间音乐则叫作“鱼咬尾”。《二泉映月》不管是在其小分句之间,还是在其大乐句之间,抑或是在其大段和大段之间,都贯穿着“头尾相叠”这一结构特征。

四、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价值观重建

音乐家音乐文化价值观重建在其创作的钢琴作品中体现了三个特点:第一,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现代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并不是专门针对钢琴的演奏特点和演奏技术的展示而创作的,更多的是表现一种现代意义上对于中华民族音乐的理解,反映作曲者的音乐创作理念,展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20世纪的现代音乐创作呈多样性,一些过去被认为非音乐的音响也被用于音乐创作之中,如谭盾等中国作曲家使用一些非传统音响作为音乐文化的表达。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即使是音块的使用,也在传统音乐音响的范围之内,这让钢琴音乐相对更为循规蹈矩,在一定的基础上获得更多认同,成为过去和现代音乐之间的桥梁。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的意义在于展示中华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对于中国近现代钢琴曲分析,可以证明这些主流作品并非只是表现了钢琴的沙龙式的高雅及乐器特点,如技巧炫耀、音色控制和其他方面的文化艺术形态,它同时也有突出中华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表达。作品中的钢琴传统、熟悉的风格特点虽有被冲淡,但这反倒成为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

结 语

谭盾认为:“回到汉文化并非指回到我们现在理解的汉文化上。我们要找回到这个区域文化的精髓。”作曲家们利用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元素重新创作展示中国钢琴音乐,将中华文化带到世界更广大的人群当中。

(责任编辑:牧鑫)

参考文献:

[1] 吴旭东,马宁宁. 钢琴艺术审美因素与情感关系研究[J]. 音乐时空. 2015(24)

[2] 张薇,王梓薇. 试论钢琴演奏中的情感教育[J]. 音乐时空. 2015(23)

猜你喜欢
元素中国应用
徽州元素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构成与设计应用
从歌曲《梅兰芳》探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戏曲元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王家卫电影中的后现代美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