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三招跻身一类文

2020-11-25 12:27肖彤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点题螃蟹黄瓜

肖彤

《西游记》里,观音菩萨送给孙悟空三根救命毫毛应急。考试前,老师们也不妨给学生准备三根“救命毫毛”,以备不时之需。

一、开头量身定制

开头,是文章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引发阅读兴趣的关键。既然是“呈现”,一定要精心雕琢。好的开头,应该为这篇文章“量身定制”。

1.语言俏皮一点。

一位三年级的小家伙学习厨艺,第一道菜学会了黄瓜炒鸡蛋,开头如下:

我长大了,今年九岁了!我学会了许多本领,有画画、下棋、骑自行车……这次我来“秀秀”我的厨艺。

我给他的文章改了个题目《宫廷炒黄瓜》。再写开头,就不一样了:

我今年九岁了!学会了许多本领呢,画画、下棋、骑自行车,最值得炫耀一下的是我的独门绝活——宫廷炒黄瓜。

2.节奏简短一点。

另一位三年级的小帅哥,写了《我的自画像》,这样开头:

苹果脸,大眼睛,高鼻梁,三年三班那个十分、非常、特别聪明的小“精豆”,就是我。

“苹果脸,大眼睛,高鼻梁”,加上“十分、非常、特别”,这样节奏简短的语言,让一个俊俏、顽皮的儿童形象跃然眼前。

3.形式活泼一点。

一位五年级学生写的《欢乐的六一》:

国际儿童节又到了,终于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天了。我想起了我在幼儿园大班过六一的快乐时光。

我一打眼,批了四个字:老气横秋。他吐了吐舌头,回去修改,第二天交回来:

儿童节到喽!终于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啦,英语,拜拜啦;奥数,拜拜啦;作文班,全都拜拜啦……这一天,玩得昏天黑地,就像回到了幼儿园大班过六一的快乐时光。

这回我给的批语是: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男儿多聪慧,翘楚石楷楠。他一看,乐了,屁颠儿屁颠儿跑回教室“显白”去了。

二、过程生动具体

当然,文章的好坏,还是看中间部分的水平。义务教育阶段,记叙文是重点,离不开写人记事的主题,生动、具体,是核心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辅导学生。

1.写人物都要开口。

语文课上,我讲了一个小故事:

公园里有一只特别聪明的猴子。它极为可爱:谁扔下来的苹果,它捡起来,咔咔啃两口,扔上去,一定砸在这个人身上。游客特别喜欢捉弄它,它也因此吃到很多零食。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猴子被撑死了。公园无奈,只好让饲养员穿上猴皮,继续扮演猴子,吸引游客。

终于,装猴子的人被劈头盖脸砸下来的水果砸得无处藏身,到处乱逃。一不留神,蹭,蹦到了旁边的老虎笼子里。老虎看到活物,站起来,一步一步逼近“猴子”……“猴子”被逼到笼子一角,无处可退,高声叫喊:“救命啊……”

“嘘,”老虎赶紧伸出大爪子,一下子捂住“猴子”的嘴,“千万别出声,搞不好咱俩都得被开除……”

读到这里,你一定扑哧一笑:原来老虎也是假的呀。是啊,老虎都会开口讲话,我们是否该引导学生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呢?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来看看这两篇作文片段。

《多给一分钟》描述了许可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被妈妈责罚的事。第一稿如下:

我考了73分,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通。

经过启发,写出了第二稿:

“什么!才考73分,上课你梦游了呀!”妈妈怒气冲冲。

“我……”

“我什么我!考这么点破分!学别上啦!”我的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我们班都没考好。”

“还找理由!别的没学会就学会这个!还有脸说!”妈妈重重地敲着练习本,随后扭头走了,留给我一个愤怒的背影。

《破镜重圆》则介绍了作者和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闹别扭的故事。第一稿是这样的:

因为一件小事,我和好朋友苏阳不说话了。

经过学习,写出了第二稿:

“你拽我头发干吗?”苏阳气呼呼地喊。

“那是误伤。”我争辩着。

“你就是拽我了。”

“没有!”

……

教会学生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讲话,他们是可以把文章写生动的。

2.写事情要有动作。

小学生写文章,在描写具体动作时往往比较“粗糙”,这样的文章不够具体,也很难有好的成绩。

我努力教会他们,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把动作分解开,将原本笼统的说法,分解成一个一个精细的动作。

一位学生写除夕夜一家人包饺子:

我右手捏起饺子皮,铺在左手的掌心上,正面朝上,背面朝下。用筷子榧起馅儿,抹在饺子皮上压了压,一对折,从下往上反复捏了捏,排在盖板上。

我拎起一个饺子,在妈妈眼前晃荡儿:“看看我的杰作,沒给您丢人吧!”

“我真的小瞧你啦!”妈妈翘起大拇指,“嗯,不错,不错。”

另一位小同学,记录了海边抓螃蟹的高潮:

“螃蟹螃蟹!”我兴奋地大喊,也顾不上裤子被弄脏了,扛着铲就去追。

终于赶上了,把铲往土里一插,一撬。嗯?螃蟹哪儿去啦?正纳闷,呀呵,鬼东西,趴在泥地里呢。赶紧用手一扣,一捧,把它丢到水坑里洗个澡。最后把它提溜起来,仔细看看这家伙吧:它挠着一双还挺锋利的大钳子,八条小腿儿不停地挥舞着,全身是漂亮的淡青色。

好了,我还要去捉下一只呢。螃蟹,拜!我把它丢进了水桶。

有了“扛、追、插、撬、扣、捧、提溜、挠、挥舞、丢”这一连串分解动作,还怕文章不够具体吗?

三、结尾含蓄点题

结尾点题,是最考验学生功力的地方。我推荐三种点题方法。

1.语言点题。

前文提到的《宫廷炒黄瓜》,结尾是这样点题的:

周末来到姥爷家,我扎上围裙,戴好套袖,像模像样地钻进厨房忙活了一阵……端出盘子冲全家人大声吆喝着:“宫廷炒黄瓜上桌喽……”

对劳动的热爱,学会厨艺的喜悦,全在里边了。

那篇写包饺子的文章,结尾也是这样的:

饺子煮熟了。我夹起一个最大的放进奶奶碗里:“奶奶,尝尝我的手艺咋样。”

“好——好——”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奶奶的赞赏,是不是点明了劳动光荣,劳动带来美好生活的主题呢。

2.动作点题。

那篇《破镜重圆》,是这样结尾的:

放学时,我偷偷看着苏阳,发现她也偷偷瞄着我,我俩跑到一起,笑着,手拉手跑出教室。

我高度评价这篇文章:这种结尾的方式,妙不可言。因为,把重归于好、珍惜友谊的主题“藏起来”了。

3.表情点题。

一位学生写童话故事《文具盒里的争吵》,描写了铅笔、橡皮、转笔刀三兄弟争吵不休,都认为自己贡献最大。后来,在文具盒爷爷的教育下,认识了错误。他这样结尾:

见三个孩子不说话了,爷爷接着启发道:“你们呢,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

三个小家伙听了,没说话,可是,脸,都红了……

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因为,他把三个小家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都隐含在“可是,脸,都红了……”这个表情里了,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我经常给学生这样打比方,好的结尾,应该是“如盐在水中,品之有味,寻之无迹……”暂且称之为“含蓄点题”。

这三根“救命毫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记得牢,个个兴奋不已。再结合解题、立意、选材等重要步骤的学习,写出一类文就更有信心了。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点题螃蟹黄瓜
黄瓜
文末点题太直接
螃蟹
螃蟹
我是螃蟹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凉拌黄瓜
我学会了做凉拌黄瓜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