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素养在高中美术篆刻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2020-11-25 12:27韩宁宇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韩宁宇

【摘要】高中美术是一门致力于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的艺术学科。在高中美术篆刻学习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更有益于培养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定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巧妙地渗透在高中美术篆刻教学中进行探讨,力求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整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素养;高中美术篆刻;巧妙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31-02

一、以兴趣培养为主,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能否快速学会一项新知识的基础,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的结合,用以制作印章的艺术。其主要材料是石材,主要工具为刻刀,是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是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固有的篆刻教学活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将重心放在基础知识、布局章法、篆刻刀法的讲解上,多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仅仅了解篆刻的表面含义,而对美术篆刻的深层含义则一点都不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美术篆刻的兴趣。因此,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篆刻的各项活动中,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替代固有的教学模式,用熟悉的事物引入教学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篆刻技术的积极性。

在篆刻教学前,教师可借助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引入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篆刻技术教学开始时,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首先播放一段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一段宣传片,再将2016年里约奥运会会徽的照片展现出来,因为里约奥运会徽的图案设计是有三个虚拟的人形图案组成的,细看是人形图案,远看构成图形的会徽像极了著名的景观,整体的构造十分精美巧妙,用其当作美术篆刻的教学素材是再合适不过了。在视频播放后将素材中包括哪些篆刻信息等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加以思考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文化更巧妙地融入美术篆刻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文化素养。

二、丰富美术篆刻的传统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引入高中美术篆刻的教学过程中其意义主要有两种。其一,让学生在学习篆刻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美术篆刻中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二,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与篆刻艺术相结合的美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样的篆刻教学内容必不可少。因为丰富的篆刻活动能使学生在参与篆刻的过程中,增加其艺术鉴赏能力与文化素养,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发散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从心里喜爱美术篆刻这门学科。

另外,学生在刚刚接触篆刻技术的初级阶段,由于学生对篆刻这门学科不了解,且对篆刻的基础内容并不熟悉,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性教学,旨在强调篆刻艺术的重要意义,则会对学生学习篆刻艺术的兴趣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讲解什么是篆刻艺术,而不是为求教学进度一气呵成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所以,为了增加教学质量,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者关注度较高的教学题材和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建立篆刻活动小组或者篆刻艺术活动社团。这样可以为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篆刻艺术的更多乐趣和意义。在学生自主成立的组织和社团学习小组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设计篆刻题材,如:藏书印、肖像印等。以这种鼓励自主创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丰富篆刻教学内容,还能缓解枯燥的课业学习带来的压力,让学生在自主完成篆刻样本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在美术篆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作力和思考能力

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使篆刻的方式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多元化时代,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为多方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丰富的篆刻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再加之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是对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提升。传统文化与篆刻艺术之间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篆刻艺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好教学内容侧重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教学,才能让篆刻艺术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思想里。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教师应注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将传统的篆刻技术充分掌握并加以應用;其次,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合理设计篆刻课题,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篆刻艺术内涵。

例如,为了让学生将篆刻艺术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课外读物,让学生多熟识一些篆文,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篆体写作,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书写篆体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篆刻艺术的理解与记忆。

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篆刻项目题材,通过亲自选择素材、模板、篆刻方式及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锻炼,让学生对篆刻艺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自我设计篆刻既牢记了基础知识,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如:学生首先可以选择大小适合的橡皮当作篆刻素材,其次选择自己喜欢的篆刻图案,然后将选好的模板图形翻印在橡皮上,最后再进行自主创作,使其成为自己的作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但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创作想法,让学生自主创作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篆刻艺术中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自主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门具有传统文化的篆刻艺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与美术篆刻巧妙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篆刻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