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

2020-11-25 09:41蔡蝶
西部论丛 2020年4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旅游产品开发

摘 要: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逐渐多样化,日趋多样化,其开发与利用价值也越来越高。本文以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保护开发与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保护;开发;旅游产品;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一、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其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价值不断增加。杭州为此实施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旨在强化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及旅游开发。

(一)文物保护与历史街区、建筑保护相结合

自2002年起,连续实施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工程,对桥西、大兜路、小河直街三大历史街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之富义仓、通益公纱厂旧址、拱宸桥等进行保养、修缮和开发利用。

(二)修复人文生态

按照“梦幻未来区”、“都市风情区”、“历史风貌区”、“城郊江畔区”和“塘栖古镇区”的旅游规划,完成运河沿岸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修缮;再现“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一廊二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为重点的沿岸系列景观。

(三)开发旅游项目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开辟了全长5.5公里的水上巴士观光游览专线,沿途停靠武林门、信义坊、拱宸桥三个码头,行程单次30分钟。后又增辟夜游专线。游客可观赏西湖文化广场、艮山十景、石栏长阵、石弄潮声、半道春红、富义仓、御码头、拱宸桥等。2008年配置18艘漕舫船,开辟运河—余杭塘河—西溪、运河—钱塘江、运河—胜利河—上塘河3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对沿河岸公园开展绿化整治、游步道建设和景观带建设,为杭州市民休闲娱乐与健身锻炼提供了优质场所。精心打造运河祈利酒店、运河雷迪森庄园等文化主题酒店并尝试探索运河民宿开发。

二、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沿线景观建设思路对运河文化保护的作用值得商榷。大运河已有2000多年历史,完全通航也有700多年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曾留下了无数的古迹遗存,有学者描述道: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长幅画卷中的景象,但多数古迹遗存在开发中随推土机的行进消失了。至于沿岸的地方戏曲、民间传说、乡情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着所依托载体的消失而消失。同时,杭州为展示昔日“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抵甬”的优美景色,打造水上的旅游风景线,在沿岸修造了大量的假山、喷泉、雕塑、碑廊、凉亭等,形成了现代大运河景观带风貌,与原风貌差距较大

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理性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在杭州市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下,各区(县、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護管理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开展大运河的日常保护、检测、研究和展示工作。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促进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价值的保存、研究与展示,在城市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文化遗产的作用。为后续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范例。

(二)分级保护,建设生态廊道

自美国景观之父Olmsted和Eliot等将公园、林荫道、查尔斯河谷以及沼泽、荒地联系起来,规划了至今仍为波斯顿骄傲的“蓝宝石项链”以来,欧美国家对线形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域化和绿道概念发展成熟的基础上,提出廊道概念,并据功能,分为三类:生态廊道、休闲廊道、遗产廊道。目前,这一概念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重视。参照欧美国家对线形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理论和体系,在地域空间上,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可分成古迹遗存、沿岸风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级。每一级侧重点不同。以“修旧如初”的原则,原汁原味地修复那些现状较差的古迹遗存尤其是内涵丰富的文物景点,全貌保护其外观、形式,以展现古迹遗存昔日的风貌,在内部装饰、使用功能上减少限制;摈弃把仿古重建作为沿岸古迹遗存保护主流的观念,对已不复存在的古迹遗存原则上不再恢复,而用标志物的方法加以展示。点线结合,划定沿岸的保护地带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地带内禁止新建任何与大运河本体尤其是文物景点无关的开发项目,不得改变和破坏历史上形成的格局和风貌,少建或不建景观带、绿化带,以体现真实性、完整性;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修建形式、高度、色彩等与沿岸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并制定重要节点或建筑立面整治规划设计,沿岸新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应体现大运河(杭州段)的基因,力争能在50年后成为杭州的保护建筑,从而构筑一个大型的绿色生态系统和连续的公共空间廊道。建议除了保护看得见、摸得着的古迹遗存外,还应包括特定历史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的作用就是借大运河这一纽带连接正在破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新的资源。

(三)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自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向、目标和任务以来,各地按照规划要求打造运河文化带,以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大运河遗产为引领,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2018年,拱墅区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启动“一址两街两园三馆两中心”十大文化项目建设。“一址”即半山历史文化遗址(含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显宁寺、战国墓、水田畈);“两园”即运河亚运公园、运河中央公园(运河大剧院);“两街”即祥符桥、运河湾历史文化街区;“三馆”即运河体育馆、匠人馆、民俗博物馆(乡愁纪念馆);“两中心”即运河时尚发布中心、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将大运河文化融入市民日常文化生活,打造运河文化金名片,“运河南端看拱墅”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 王志芳,孙遗.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中国园林,2018,5:85-88.

[2] 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19(1):28-31.

[3] 王承旭.城市文化的空间解读[J].规划师,2017(4):69-72.

作者简介:蔡蝶,女,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理馆员,单位:杭州市拱墅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旅游产品开发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