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发展浅析

2020-11-26 03:42袁亚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管理学时期管理

袁亚锋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州 350014)

0 引言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在我国,人们把企业管理通俗地称为“做企业”。企业一词虽然源自日语,但是要讲做企业,中国却比其他国家要早的多。据史料记载,春秋以前我国便有了商人,做企业也被称为经商,商人也就成了做企业之人的代名词。那个时期商人以家族经营的形式世袭,其身份、居住区、经营商品的种类甚至服务对象都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1]。春秋时期及以后在中国哲学理论大发展的深厚影响下,商人由以家族经营的世袭逐渐演变为以个体家庭为主,其身份来源也越来越复杂,有弃农经商、贵族没落而经商、官商转化为私商以及工商结合者等[1]。这个时期以后,经商完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而自发形成。虽然中国在几千年以前已经有了“企业”并留下了诸如《孙子兵法》《安民实务》《江南经略》《运筹决胜纲目》等关于管理思想的典籍。但是,“管理学”一词源于欧洲,特别是“企业”一词源自日语,19世纪末以后才蓬勃兴起,戊戌变法之后才融入现代汉语,所以19世纪末之前我国没有专门系统的企业管理学著作。直到19世纪末以后“企业”“管理学”的概念才逐步在我国产生并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学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当19世纪末世界企业管理学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社会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2]。

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六个时期。

1 第一个时期:1840年以前——“前史”时期

中国在明朝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从这时起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封建政策,中国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私营工场手工业,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现代机器工业。

2 第二个时期:1840-1911年——“前科学化”时期

这个时期传统封建管理体制没落,资产阶级早期经营管理开始出现。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资本主义商品蜂拥而入。我国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相继对其效仿。19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兴办了一些近代工矿企业。[3]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企业、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及粤人郭甘章为代表的民族实业家均是在这个时期产生。这个时期管理思想争论的聚焦点在于中学与西学的争论、企业官办与民办的争论、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争论。

3 第三个时期:1927-1949年——资本主义企业科学化管理引进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科学管理理论及其他理论开始形成并逐渐引进我国。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管理、国营工业管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新民主主义政权区域的经济建设管理等都开始了科学化管理的引进与吸收。这个时期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学的萌芽时期。管理学教育(如工商学院、管理学院等的设置)、管理社团组织(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中国工商管理协会等)、管理学著作(张家泰的《工商管理ABC》等)、管理专家(民生公司创办者卢作孚、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等)、调查研究(陈翰笙等开展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发展。蒋介石提出的“国民经济建设必赖国家之政治力量而后推行尽利也”一语道破了国民党政府时期经济管理思想的本质所在。[3]

4 第四个时期:1949-1978年——企业计划经济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形成时期,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那段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国民党时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基本上就是照搬苏联模式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3]当然,这一时期除了照抄苏联经济管理模式外,我国结合国情创造性的形成了自己的企业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1952 年。

本阶段我国企业管理的特点是没收管理资本主义和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变革企业管理制度。

第二个阶段:1953-1956年4月。

本阶段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系统地引进前苏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实行科学管理。

第三阶段:1956年5月-1965年。

本阶段我国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全面系统地探索我国自己的企业管理道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管理理论体系。[3]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指出要学习一些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吸取前苏联的经验教训,总结自己的经验。之后,全国专家、企业家和学者开始大规模地学习引进与创新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1961年中央庐山会议通过了《工业七十条》,我国第一部关于企业管理的总章程诞生。1964年,在马洪先生的主导下,我国第一部《中国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管理》书籍出版。

第四阶段:1966-1977 年。

我国企业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先进企业管理理论的探索和创新遭到严重干扰与破坏,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停滞,中国特色计划经济管理思想体系形成。

5 第五个时期:1978年-2011年——全面推进“管理现代化”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特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的年代,史称改革开放,其主要特征是市场经济逐步直至最终取代计划经济。企业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政企逐步分开,企业自主性增强,提倡市场自由竞争。为了加速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引进西方管理思潮。这其中主要有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成本核算、系统工程、控制论、技术经济学等。[3]这一时期我国的企业管理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1981年企业管理恢复性整顿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列入十年发展规划,拉开了全国企业“恢复性整顿”的序幕;

1978年的重大管理事件有:

(1)马洪、袁宝华、蒋一苇、吴家骏等经济学家赴日本考察企业管理;

(2)计件工资制度试点实施;

(3)蒋一苇提出在国企推行“两制四全”(两制即:民主管理基础上的厂长责任制,以责权利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四全即: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成本核算、全面劳动与人事管理)的理论,并在中国第二砂轮厂试点;

(4)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1979年3月,我国成立中国企业联合会,旨在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工作。马洪、袁宝华率中国经济考察团赴美国交流。

1979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蒋一韦先生提出“企业本位论”,对我国企业管理影响重大。

1981年企业开始试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以此适应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4年间,全国企业管理的重心均在于如何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来恢复原有的企业生机。

第二个阶段:1982-1985年企业管理全面整顿阶段 (企业管理现代化试点阶段)。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我国党史上第一次把管理科学应用于研究列入政治报告。同时党中央做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对所有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由此进入了企业管理全面整顿阶段。同年由马洪先生主编的《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一书出版,并在此书中第一次正面回答了什么是企业。

1983年,在总结第一个阶段的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克服利润上缴制度的弊端,《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获中央批准。

1984年,在中国企业家联名发表《请给我们松绑》(文章中提出“实行厂长负责制”)一文的影响下,我国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方式明确了企业管理的自主权,同时将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向全面实施。

1984年,全国开始全面推广企业承包制管理。

1985年企业全面整顿工作圆满结束。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提出 “中国不存在企业”的论断在中国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特征和运行状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开始全面转向企业管理现代化。[3]

第三个阶段:1986-1992年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阶段。

1986年3月,我国颁发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同年9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实行厂长负责制,并提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方向和思路。截止1987年承包制和租赁制在全国企业遍地开花,同时国家经委要求把厂长负责人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根本制度。

1989年《辞海》中第一次出现了“企业家”这个名词。

1991年我国开始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标志着我国的管理教育经历从苏联模式向西方现代主流模式的演变。

1992年1-2月,邓小平发表重要谈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时代宣告结束。

从1978年到1992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的管理思想形成。这一时期我国企业管理已经形成“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民主管理为特点,以法制管理为手段”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思想体系。[3]

第四阶段:1993-2011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改进阶段。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制度上解决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4]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与国际接轨。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5]企业管理的思想、目标、体制和组织都围绕着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进和创新。

1996年,朱镕基发表“管理科学,兴国之道”的讲话。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领导人公开提倡科学管理,并将之提升为“兴国之道”。次年国务院将管理学列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彻底确立了管理学的应有地位。

1997年,“中国文化与企业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开启了我国尝试建立“中国管理学”的创新摸索之路。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中国企业从此开始必须按照国际惯例经营管理。

2004年,中国大午集团试行三权分立管理制度(即创始人拥有企业产权,家族成员组成监事会行使监督权,董事会行使企业投资等决策权,分公司一把手行使经营权),由此开启了我国加入WTO后私营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新纪元。

2005年3月,我国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同年由李岚清发起成立“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旨在鼓励管理学人才潜心研究,提高中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2010年,富士康公司发生“13连跳”事件,引起社会对“新生代员工”管理方式的思考。

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的讲话中提出“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对富士康事件给予了很好的回应,也意味着我国即将开始进入企业管理的又一个时期——中国企业管理新时代。

本阶段我国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紧紧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国际标准;企业管理理论逐步完善;管理科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结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管理理论逐步提出和成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学正在形成。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管理学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

6 第六个时期:2012年至今的中国企业管理新时代

这一时期的我国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模式彻底取代计划经济,进而走向共享经济模式。企业管理中国惯例、中国标准逐步在国际企业管理中崭露头角。企业管理在这一时期更多的拥有中国符号,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12年12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预示着中国经济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013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振奋人心,其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四方面:

(1)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从2014年开始,无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还是其他各项政策,都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6]

(3)提出了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丝绸之路加强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6]

(4)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围绕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找出规律,凝聚共识。[7]

2014年,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2016年1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并指出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8]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9]

习近平还在报告中就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加强各行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以及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等多方面予以阐述。[9]从党和国家的高度,从政策和理论上为当前乃至未来我国企业管理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体系正在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一系列颠覆式创新。中国企业管理专家们正在以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光荣使命,实现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进步。中国企业管理学也正在实现与国际全面接轨融合的前提下,继而实现引领全球、共享、绿色的发展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学即将全面形成。中国式企业管理理论、管理学科将得到世界前所未有的重视、首肯与运用。

7 总结

受封建制度的束缚,100多年来中国企业管理从前史时期发展到如今的新时代时期,一路走来非常不易。但是作为伟大的民族,我国的企业管理人才靠着坚强的意志、勤奋好学的态度、攻坚克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眼界完成了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面对新时代的到来,相信中国企业管理一定能够引领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管理学时期管理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浅谈管理学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