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国内新闻标题强势模因分析

2020-11-26 07:07
现代英语 2020年20期
关键词:模因新闻标题强势

赵 庆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媒体也随之发展。 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手段,新闻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信息爆炸时代,新闻标题已成为决定读者是否希望获得有关新闻的更多信息的重要因素。 一个成功的新闻标题不仅可以传达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读者的眼球。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模因论出现以来,模因已成为将信息从一个传递到另一个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模因理论为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强势模因的新闻标题对于读者而言可能更具感知性和吸引力,他们也可以更容易地复制和传播该标题。

二、 模因及强势模因

模因是文化的传播,就像是一种文化运输手段或模仿的渠道,通过模仿的方式在模因群体中自我复制(Dawkins,1976)。 “模因”一词并不是文化领域特有的。 模因是信息的传递。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模因就像基因一样经历自然选择的过程,并非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都能生存,复制和传播,他们需要互相竞争。 在达到成功目标之前,这些模因必须一直经历四个基本过程,它们是同化、保留、表达和传播,只有那些在整个过程结束后坚持到最后的才能成为模因。 此外,根据Dawkins 的说法,强势模因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保真,生育力和长寿,这指的是精确的应对,丰富的生产力和持久的坚持。 尽管模因理论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但它在理解文化,思想和语言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国内对于模因也有相关研究。 (庄美英,2008)指出,具有强大复制能力,传播力强和寿命长的模因被称为强势模因。 (Blackmore,1999) 首次在中国出现“meme”一词。 桂世春是中国第一个致力于模因研究的人,他建议模因论的范围可以扩展到语言学领域,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复制者。 国内学者何自然与他的学生何雪琳将模因推广到语用学领域。 他建议人们可以使用模因论来讨论日常生活中的那些语言现象。 在信息时代,新闻头条已被视为新闻工作者和读者的焦点。根据端木义万的观点,新闻头条应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准确性,简洁性和吸引力,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国内研究也开始将模因论与新闻标题联系起来(杨捷,2007;陈石磊,2009;张坤杰,2015)。 以上相关研究为当今有关模因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如今也越来越多的人从模因论的角度关注新闻标题,但是,仍然很少有人将其与顺应论相结合。

三、 国内新闻标题中强势模因的顺应

使用语言的阶段是在各种意识程度下对语言的结构和语境方面的连续适应过程。 (Verschueren,2000)将情境视为两种类型:交际情境和语言情境,提出了动态生成上下文的观点。 交际环境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一)心理世界

根据(Blackmore,1999)的观点,成功的模因应该具有广泛传播并保持如此长时间的质量。 模因成功的条件在于其令人难忘。 从认知角度来讲,人类工作记忆的能力是有限的,它只能保存约5 到9 块信息。

例1:皇马宣布解约齐达内

此示例来自新浪网。 根据一般的认知规则,与一些冗长而复杂的信息相比,信息越简洁明了,就越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 因此,一旦考虑到人们的工作能力的局限性,最好以简明扼要的标准来选择目标词。 并且由于助记符能力的限制,简洁的术语将被有效保留。它更有可能转向强大的模因。 在媒体领域,新闻头条最好精确到足以引起读者注意的程度。 它的形式非常简洁,但内容仍然精确,符合与人们的认知有关的要素。 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而且还包含了新闻的所有关键词。

一方面,简化新闻标题可以节省读者的精力,并符合受众的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将新闻标题的模因与读者的原始知识联系起来,也可以达到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目的。 当读者共享知识中包含某些内容时,会迅速激发读者的先前知识,并且更有可能被主机吸收并保留很长时间,因此,它们具有很强的模因质量。

例2:进口食品乱象:“李鬼”干扰大 营养有别迷信不得

这个例子来自环球网。 “李鬼”来源于小说《水浒传》中沂州沂水县一个假冒李逵的强盗。 现如今,这一词多属于现代商品经济用语,指故意冒充他人、混淆视听的人,或指假货、仿冒品等。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及人物早已家喻户晓。 这是新闻工作者利用人们的已有知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利用读者的原始知识,新闻工作者可以顺应读者的认知因素,而且因为这一词的衍生意义已被广泛传播并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典型的强势模因,将更容易获得公众的关注。

除强势模因适应读者的工作记忆和原始知识外,还包括心理学方面的追求幽默风格,这在模因传递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幽默心理学是人类美学心理学的普遍趋势之一,这也是现代人追求的艺术生活哲学,现代社会充满了和谐与宽松的氛围,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心理和情绪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因此,幽默风格已成为表达人们的情感的一种方式。 新闻编辑考虑了这一点,并试图使其更具吸引力。

例3:白象饮品百亿梦打脸

这个例子来自新浪网。 “打脸”一词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指戏曲表演中在后台画脸上妆;第二,指不给面子。 古人训:“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这是世代相传的一条人际交往规则。 现“打脸”该词常用来指某人自信满满地论述某个观点之后,新发生或被挖掘出来的事实正好与他表达的观点相反,就好像一记耳光打在了他的脸上。 该词在生活中被较多的用于调侃,带有一种幽默的语气。 通过在此处使用该词,读者可以从该标题中获得信息,即白象饮品不当的经营理念导致其原先所定的百亿梦与现实情况大相径庭。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该新闻的信息,而且还可以产生幽默感,从而使其更具吸引力。 如前所述,幽默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因此,这是一个新闻编辑使用强势模因来适应读者的心理世界的典型例子。

(二)社交世界

除了顺应心理世界外,遵守社交世界也很重要。新闻头条的创建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新闻标题不仅可以表达新闻的关键信息,而且可以反映相应社会文化发展趋势。 以下例子将讨论新闻头条的强烈模因如何与社会世界中对时尚,自然心理学和民族文化传统哲学的追求相一致。

例4:使出教育推动科技发展的洪荒之力

“洪荒之力”是一个流行语,在2016 年得到了广泛传播。 最初,“洪荒之力”一词是指在世界之初摧毁世界的力量。 在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上,一位名叫傅园慧的游泳运动员在赛后采访中使用了这个词,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竭尽所能。 此后,这个词广泛传播并成了流行语。 因为年轻人在网上占据新闻头条的很大一部分观众,他们对时尚事物感兴趣,例如网络流行语,流行音乐,时尚服装等。 流行语由于其令人难忘并广泛传播的特性,是典型的强势模因。 因此,许多编辑增加了新闻标题中的流行元素,以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 他们引用许多流行的词汇来形成强势模因,从而可以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与听众保持一致。 因此,通过在这里使用这个词,编辑者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新闻的核心含义,还可以通过顺应读者追求时尚的心理来使其更容易被接受。

追求健康和幸运是每个人的固有心理,尤其是对中国人而言。 自古以来,人们把健康和好运放在第一位,并且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虔诚信念,甚至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无论富裕与否,追求美好的事物都是他们的信念。 由于受这种心理的影响,许多口号、广告甚至新闻标题中都使用了许多这类词来象征好运。

例5:锦鲤使用说明书,走进锦鲤的神秘力量

“锦鲤”被认为是丰盛和吉祥的形象。 2018 年,有人赢得了支付宝组织的大奖,“锦鲤”这个词成为流行语,被人们普遍使用来描述一个有好运的人。 编辑使用强势模因流行语来适应读者的心理,以追求植根于社会文化的健康和美好事物。 通过使用此词,编辑者可以在强势模因及其原始符号含义(即其原始语言环境)之间建立连接,符合读者的心理,增加读者的亲密感和接受度,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注意力。

除了寻求好运,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匆忙的状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总是急于完成不同的任务。 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人们越来越匆忙。 他们更关心结果,使他们在身心上极度疲倦。 逐渐地,许多人开始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追求内心的和平成为现代人的信念。

例6:善用中庸之道,做生活的智者

“中庸之道”出自《论语·庸也》,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它用来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人们沉迷于某种事物时,他们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即尽力而为,反映了现代公众的社会心理。 而“中庸之道”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指以自己的方式和生活的状态或态度,寻找自我和追求内心的和平。 通过在这里使用这个流行语,不仅可以使其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适应观众的社会心理即追求内心的平静。

除了使用流行语来吸引更多注意力之外,新闻工作者还可能包含传统哲学以适应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所谓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指导具有某些道德规则和规范的人们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一些新闻编辑会采用强势模因,而这些模因可以被听众理解和喜欢。

例7:言出必行,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言出必行”是一种经典的生活哲学。 它适应了人们的传统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将行动付诸实践”体现了一个人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引用习惯用语是在创造强势模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们形式简明扼要,人们因为多次听到它而对他们非常熟悉,因为它是从传统社会传播而来的。 因此,人们可以感受到亲密熟悉的感觉,并将其与原始语言环境快速联系起来,从而可以轻松地理解它。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编辑者选择强势模因来适应社交世界中经典社会哲学的过程。

四、 结语

模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多年来,人们结合不同的理论来研究模因现象。 文章试图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究新闻标题中强势模因的顺应过程。 通过例证分析可知,强势模因的形成过程是适应人们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的过程。 此外,结合顺应论,文章解释了新闻标题的强势模因是如何脱颖而出,以顺应读者的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从而受到听众的欢迎和青睐。

当然,这项研究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很难准确地解释什么是强势模因,人们不能在强还是弱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 根据Dawkins 和Heylighen 对强势模因标准的概括,文章收集了点击率高,符合强势模因形式和内容的流行新闻标题建立了语料库,因此,语料库的丰富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当分析新闻标题的强势模因的顺应性时,对物理因素的探讨显然是不够的。

模因研究仍然是国内新兴的领域,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研究仅对新闻头条的强势模因分析进行了探索,因此,这项研究仍有很大的改进潜力。 文章仅使用顺应论来讨论新闻标题中的强势模因,实际上,还可以着手结合各个方面来探究其强势模因的运行机制,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批判性话语分析来关注新闻标题的强势模因。 批判性话语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编辑如何使用强势模因来表达主观态度和基本立场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影响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猜你喜欢
模因新闻标题强势
强势崛起的商业,共塑城市新繁华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分析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
"强势妈"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的毁灭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