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

2020-11-26 18:27高程
商品与质量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包建筑行业管理人员

高程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171

1 现状

根据理想状态分析,为了确保实际实施工程的品质,建筑企业一般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但就其现状来看,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建筑项目达不到品质要求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技术滞后,同时也有人员上的缺陷,不管是管理层、施工层还是监管层,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或有时间空间的限定因素,所以是否有优质的具体施工环境,对建筑项目的实施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分包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制约,常常出现分包不均匀的状态,对于承建单位的筛选和承建单位的综合水平没有统一的评估,或者评估本身就不具有专业性,导致有时会出现操作纰漏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的不安全性和非经济性。同时,在建筑工程管理内部,经常出现能力不足、实操技能不过关等情况,对于建筑工程和实践都有不利影响。

2 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材料及施工技术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很多施工企业在无施工强制要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尽量不使用先进设备或者相关先进施工技术,依旧以传统的设备与施工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其目的是节省成本,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在实际施工中,除了管理人员对于材料把握不过关导致材料本身质量不好的问题以外,还存在选材时以次充好,用质量较差但价格低廉的原材料代替原本既定的优质材料的情况,此种方式也可以降低成本,提升自身利益的扩大化。这种行为在建筑工程中缺乏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使建筑行业风评降低,对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工程技术是建筑施工中不能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更通俗的说,工程技术是一个建筑工程质量达标或者是否超越标准的重要支柱力量,但就目前情况分析,我国建筑业的工作入门门槛很低,同时为了利益最大化,建筑单位一般不会聘请顶尖专业人才,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仅对专业人才是一种打击行为,也制约着我国优质工程的打造,也因为受聘人员水平有限,容易出现纰漏和失误。另一方面,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建筑行业也衍生了许许多多高效能设备和节能型材料,越来越多建筑企业更加注重品质发展,引进新的技术与设备,如果一些建筑单位依旧依靠传统技术和老旧材料,就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此外,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如果不引进创新性专业人才和新的技术,甚至会被时代淘汰[1]。

2.2 工程监督管理制度与人员问题

在管理方面,质量监管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在目前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并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所以在质量和技术方面有时会出现问题,若问题不能被有效解决,则会导致其他更多的问题产生,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复杂性高,需要对工程整体进行把控和整合,但就目前来看,工程管理仅仅存在于书面文字,并未得到有效实施,管理形同虚设。管理人员的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整体具有直接性的影响,但由于管理不善、混乱等的问题,导致管理人员不受重视,不仅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同时也打击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所以,因为管理人员从根本上不受重视,所以受聘的大多数并不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和知识,同时也存在管理思想陈旧等问题,对工程的影响就更大了。

2.3 仍然采用传统的分包工程管理模式

在现实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各单位各谋其利、各推其责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施工单位依旧使用传统的分包工程管理模式,分包管理模式的缺点十分明显,项目总承包管理单位自身经济实力比较弱,承担的风险却相对较大,对建筑行业来讲并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和经营模式走进大众的视野,更多高效的管理模式与方法被引进,但总体上看,我国经营模式并没有因为此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分包管理模式难以在工作中对各方责任作出明确界定,一旦出现施工问题,各个单位均可互相推诿,对整个建筑行业都具有较大影响力[2]。

3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

3.1 实行项目工程管理责任制

观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是类似于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一层一层分包责任,此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在前文有提及,对责任把控具有很大难度。笔者认为,此种管理方式应该加以改变,可以采取项目工程管理责任制的模式,把具体工程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把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式管理模式,使每一个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如果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能找到相关问题的管理责任人,并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问责,减少了互相推诿和责任混乱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行业还主要受到传统分包管理制度的影响,此制度的缺点在上文中也有提及,在此不做赘述。在此种管理模式下,各方协调性差,有时会出现过度肢解工程的现象,所以在改变管理模式时,我们应当着重重视那些在传统分包制度中已经出现了的问题,作为警示,在避免出现已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创新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应当积极提高整体项目的协调性,关注各个环节的衔接与过渡,处理好诸如员工协作与沟通、材料供应等问题。其次,管理结构必须贯穿建筑工程始终,这就要求管理模式具有相当高的完整性,避免出现过度肢解工程的情况,形成高度统一的组织体,保证建筑工程完整高效的进行。另外,管理人员不仅管理能力和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在预测方面也要有所提高,在施工前就整体计划与安排进行前瞻性思考,对工程总体有一个大方向的把握,如有问题则应提出建设性意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3]。

在具体实施中,将原本宏观层面上的大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比如在建筑选材中,对混凝土构件和钢筋等,要先送实验室,检查样品是否达到标准和要求、对砂石的料径和含水量进行测验,不合格的产品弃用;又如,应当加大对施工技术的创新,鼓励技术人员自我完善,不断学习,保持对先进科技和技术的热爱程度,保持对实践的积极性并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施工单位同时也要更重视对专业人员的聘任,对内部员工也要进行培训,使全体上下员工达到思想的高度一致性,加强对新知识新工艺的掌握,鼓励创新和引进高效的新技术。

3.2 加大内部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优化提升其综合性素质

在建筑工程实施中,只有技术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相应的施工人员也应当是专业人员或者说起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笔者在此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选用人才方面,施工团队的专业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应当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团队进行审核,严格把控“进门”这一重要的环节。第二,在具体施工中,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细分,把有专业、有技术的人员安排在更需要技术的地方,使之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技术和工艺,同时也是对建筑工程的总体可靠度的提升。第三,在技术管理人员方面,也不应只注重其专业知识的培养,应当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加强,协调各方工作,加强各方沟通与连接,以此促进项目管理品质的提升。

3.3 加大监督力度,强化项目品质管理

完成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还应当注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监督工作,没有监督管理的建筑工程,就像一盘散沙,缺乏科学防线,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也可能导致不正之风的蔓延,使整个工程建设出现问题,因此应当加大对监工人员的培养,使其发挥好聚沙成塔的作用,凝聚起整个施工团队的力量。在具体实施中,应当重视对监督工作的制度管理和人员培训,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打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当制定完整科学的工程监管制度,制定详细细则和工作章程,比如,笔者认为应当完善《质量奖惩条例》、《质量检查制度》等条例与制度,从书面文件上予以框架上的支持,把控力度细化到具体施工作业流程。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的监督方面,应当把责任落实到监管人员个人,将监督管理的责任分配到每一个监管人员头上,避免责任不清与责任混同的情况,坚持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准绳、一碗水端平的思想为态度,严格检查,一旦出现不合格情况,立即进行严厉整改[4]。

4 结语

由此可知,在建筑工程中,从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到监管人员,都应当予以加强,才能有效提升施工品质,提升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应当从管理模式等根本问题出发,从源头深挖问题,探讨问题本质,才能就此提出有效策略,强化建筑施工整体效率和最终质量,使建筑工程可靠可信,使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分包建筑行业管理人员
海洋石油陆地工程建造的分包管理
探析公路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管理
谈营改增对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气凝胶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应用研究及进展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疫情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建设工程指定分包法律风险防范及立法建议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