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地生金

2020-11-27 11:37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2期
关键词:堡子县委集体经济

“有了政府颁发的土地确权证,真的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心里踏实多了。以后种地敢于大胆投入、放心投入了。”土地确权后,彰武县四堡子镇的一位农民这样表达心情,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承包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计保障。只有把承包地确权到户、公开登记,农民才能放心流转承包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才能放心搞规模经营,安心增加对土地建设的长期投入。”彰武县土地确权工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过去,彰武县的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土地确权前,全县184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47个,“空壳村”有44个。2017年以来,彰武县委积极利用农村土地确权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全县村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消除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蹚出了一条富民强村新路子。通过土地确权,全县的村集体土地累计增加40万亩,平均每村增加2174亩;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2000万元,平均每村年增收11万元。

顶层设计,推进土地确权

彰武县委积极应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题,坚持搞好顶层设计,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

——找准方向。土地确权不仅让农民有了土地“明白账”,还化解了大量土地承包纠纷。2013年,彰武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彰武县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机遇。彰武县委迎难而上,以党员干部先行示范为突破口,着眼于“五个有利于”(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减灾抗灾能力、有利于化解人地矛盾、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动群众,凝聚干群共识,以党员干部先行示范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在全县逐步推广,实现土地资源有效整合,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压实责任。通过土地确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的系统工程。彰武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自然资源、司法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分工,乡镇干部包保村屯和重点农户,确定1063个联系点,构建起人人负责、合力推进的责任体系。县委还成立了4个互换并地指导组,选派16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负责业务指导,确保土地确权工作持续稳妥推进。

——健全机制。彰武县委先后组织召开工作会议、调度会议13次,组织现场拉练5次。推行“书记抓、抓书记”机制,把“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党建项目。落实县级干部包保机制,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每月至少实地进村入户2次,帮助乡村排忧解难。强化督导考核工作机制,成立联合督导组,定期深入基层对土地确权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争取到省级奖补资金4015万元,全部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成效斐然。

让利基层,壮大集体经济

彰武县委采取“让利于民”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致富热情,土地确权后,通过盘活、用好村集体的土地,有效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发包土地增收。对全县村级集体增加的40万亩土地,县委决定由各乡镇、村对多余土地分等分类,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要求,采取“一至三年一发包”的方式,对二轮延包后死亡人口、军转干、农转非的承包地,每年每亩收取50元至150元不等的承包费。四堡子镇冷家村对剩余机动地发包收取承包费95.3万元,此次确权共计收入121.3万元,还清了村级债务,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化解了人地矛盾,明晰了承包关系。

彰武县四堡子镇冷家村村民到村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规模经营增值。对发包给农户的集体所有土地,彰武县引导农户采取互换并地、合作经营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五峰镇乱山子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将34户贫困户的242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集中发展大棚葡萄种植。今年,暖棚葡萄亩销售收入达7.2万元,冷棚葡萄亩销售收入达4万元。合作社按比例上交村集体土地承包金,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6.5万元。

——股份合作增效。为使土地确权成果最大化,彰武县投资80万元,建成了450平方米的土地流转中心,于2014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为完成确权颁证的农户提供政策宣传、合同鉴证、土地评估、合同签订等全方位服务,当年就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30万元。土地流转中心建成以来,共完成土地交易7211宗,交易额达4.82亿元,促进了农户、集体所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生产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示范“打样”,带头攻坚克难

彰武县把土地确权工作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锤炼党性、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履职尽责、攻坚克难。

——干部率先“打样”。全县663名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放弃休息日、节假日,进村屯、进农户、进地块,积极到田间地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到土地确权和互换并地工作中来,以真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四堡子镇二道房村是首批土地确权试点村,过去曾是土地底数不清、权属混乱的“老大难”村。时任四堡子镇副镇长的万德全主动回到所居住村“啃硬骨头”,挨家挨户做工作,带头到土地确权工作一线攻克难关,为其他村树立了标杆。

——党员冲锋在前。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的难题是在对多余土地确权过程中如何让群众感受到公平、公正。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先从自家土地“开刀”,带头拿出多余土地,打消群众顾虑。为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彰武县委组织部印制并下发《致全县农村党员的一封信》,明确提出党员要做到“三个带头、四个不准”,全县1104名村干部带头拿出多余土地17480亩。四堡子镇蓆房村党支部书记刘宪民带头拿出自家多余承包土地16亩,为群众作出表率。全县党员带头签订合同4131份,承包土地1.24万亩,累计缴纳承包费62万元。

——班子领航发展。彰武县委充分发挥各村“两委”班子作用,提出对确权后多出的土地,每个村拿出200亩至300亩相对集中的地块作为“村党支部示范田”,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全县共确立“示范田”720块,总面积1.1万亩,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当年就增加了185万元。西六家子镇新屯子村的村干部于继明承包了200亩“示范田”,种植绿色无公害有机香瓜,收入颇丰,当年就向村集体上交承包费15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而土地确权又是一篇事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大文章。如今,彰武县正在创新实施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为农服务型、项目带动型、多元合作型等多种路径,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合作经济”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更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全县的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壮起来、强起来。

猜你喜欢
堡子县委集体经济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禹王殿堡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禹王殿堡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堡子坳10号
堡子记(短篇小说)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