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

2020-11-27 10:54李永勇编辑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区块金融

文/李永勇 编辑/韩英彤

2019年是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金融科技领域的多项重要成果成功落地。这一年,央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制定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指明了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特征的新兴技术向纵深发展。

2019年的金融科技:浓墨重彩

保障创新产品的安全应用

为了有效遏制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乱象,央行于2019年1月发布了《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防范化解网贷机构风险的解决思路。同年10月,央行联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以及《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制定了金融科技产品的认证依据及标准;11月,央行又发布了《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旨在有效保障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的安全应用。

确定未来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2019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事件当属8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 0 2 1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纲挈领地总括了未来3年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强调金融科技工作的重点,是强化金融科技的战略部署、拓展金融科技的行业应用、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督促金融合理审慎监管、巩固金融科技的技术支撑。

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之路

早年,BATJ互联网公司设立金融事业部“抢滩”传统金融机构业务。互联网巨头的“跨界”,倒逼传统金融机构思索业务模式与效能的优化升级。除了积极拥抱金融科技革新技术外,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设立金融科技公司,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之路;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产业融合与技术变革。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得到拓展,合作成效初步显现。

新兴技术的成功落地提供了发展典范

2019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取得了较大突破。多家金融机构实现了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应用实践,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工商银行“中欧E单通”区块链创新项目实现了境内外上链企业数据的互联互认;建设银行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国际保理等领域的初步应用;中国银行利用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有效提高了银行间的资金清算效率。此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的成功落地,也为金融科技成果的应用提供了案例典范,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变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0年的金融科技:锐意进取

展望2020年,金融科技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金融科技将沿着《规划》的顶层设计方案,在外部监管“指挥棒”和内部风控“安全网”的引导下,实现金融科技的务实、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现代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科技监管力度短期内不会放松

2020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之年。央行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重点肃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2019年对P2P网贷等互联网贷款项目开展了全面整治,促进了网贷平台公司的规范化经营;2020年,将会在巩固互联网金融整治效果的基础上,加大对现有持牌金融机构、区块链公司以及数字化货币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起金融科技监管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一些地方持牌金融机构业务“畸形”发展,如钻监管制度漏洞、破贷款发放底线、踩监管利率红线等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在第18次集体会议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是国家战略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区块链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但目前看,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快速落地的同时,也存在少数区块链公司借区块链技术之名,从事非法集资等欺骗活动,谋取非法利益,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数字货币的兴起,种类繁多的商业数字货币,如Bitcoin、Libra、DC/EP等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尽管2017年央行明确表示“代币”不受法律保护,但“币圈”的数字货币投机炒作氛围仍然浓厚,不排除个别平台借机从事洗钱等非法行为。对此,亟需出台相关监管规范细则,予以纠正。

金融科技服务将更加优质高效

现代金融服务水平的高低与金融科技实力强弱息息相关。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迭代升级,金融产品将更丰富、服务渠道将更通畅、服务效率将更高效。当前金融同业竞争激烈,如何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金融产品特色,最终实现摆脱金融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弯道超车”,靠的不是人海战术,而是金融科技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发展:通过深度挖掘客户大数据,利用生物识别、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描画客户的需求图谱,打造出智能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传统的金融服务渠道较为单一,但随着金融科技技术的日益成熟,借助API及SDK技术,金融产品实现了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场景的“跨界”,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让人体会到金融产品的“人性化”“智能化”,更能让人惊叹于金融服务的“便捷化”。过去跨境资金清算耗时费力,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天半天;而借助区块链或SWIFT GPI技术,分分秒秒即可完成跨境资金的交割。此外,金融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还不断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半径”,有效促进了民生改善与治理水平的提高。无论是脱贫攻坚时期扶贫资金的精准投放,还是新冠疫情肆虐下慈善捐赠的溯源监管,总是能看到金融科技在保障民生和改善治理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金融科技应用风险管控将越发重要

对于金融科技,自其诞生以来就充满着争议:有人视其为“搅局者”,对其嗤之以鼻;有人则视其为“颠覆者”,称其前途无量。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相关风险管控能力愈发重要。客观分析金融科技的“两面性”,有利于扬长避短,避免陷入金融科技创新进程中的误区。妥善把握好创新与安全的平衡关系,才能让金融科技之路越走越宽。

金融科技的四大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以区块链技术为例。加密数字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种类繁多的数字货币目不暇接,并牵动着投机者的神经。2017年12月,比特币曾被炒到19000美元,随后开启暴跌通道,市值蒸发上万亿美元;此外,各种代币平台巧立名目欺骗投资者的情况,也屡见报端。这表明,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及风险防控尤为迫切。

金融科技在给传统金融赋能的过程中,会带来便捷高效的用户体验;但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自身的风险漏洞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对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新技术的试错机制,在金融科技应用全面铺开前,做好风险预案,综合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适用性、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建立技术应急风险处理机制,加强对技术应用的风险测评,及时收集用户的意见反馈,以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防范应用风险。

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将更加求真务实

金融科技发展“脱虚向实”,是促进传统金融变革的内在趋势,也是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之本。最近,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科技赋能,加快金融创新成果落地,重塑传统业务流程,革新业务处理模式,优化金融服务质量;对于诸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要缩短产品的转化周期,确保创新产品能成功投产。

金融科技发展需要“脚踏实地”,同样也需要“仰望星空”。金融业界均普遍认同“金融科技”实力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因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研发,力图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看到,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辅助作用离不开前期的技术投入与习得和对业务场景的深度挖掘,以及行业技术“生态链”的构造。因此,只有加大金融科技生态的营造与维护力度,金融与科技两大系统才能实现共生、共享、共荣。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区块金融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区块链投机者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