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转型中的“变”与“不变”

2020-11-27 10:54陈进编辑白琳
中国外汇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托公司信托资产

文/陈进 编辑/白琳

2019年是信托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可能是信托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年,信托行业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展望2020年,信托业务的发展或将面临诸多新的变化。

信托面临怎样的环境

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程度持续提升

在我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增强的背景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这有助于金融市场向更健康和更成熟的阶段发展。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例如,审议通过的修订后的《证券法》,不但明确了注册制,强化了投资者保护,而且明确了资产管理产品为证券的一种,授权国务院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这对于未来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表明,资产管理业务的统一监管将是大势所趋。

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2018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对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多来,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对接资管新规的细则陆续出台,对不同类型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规范,但也仍存在一些监管上和业务上的差异。未来,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将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型压力将持续加大,机构间的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依靠制度红利和监管红利的粗犷型发展,需要逐步向依靠专业和服务能力的高质量发展升级。面对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特别是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竞争,信托公司亟需构建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信托监管环境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由于信托业务的特殊性,信托行业落实资管新规的细则尚未出台。但监管部门在多个公开场合都提到,会陆续出台一系列信托监管措施。《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未来可能会陆续发布《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信托公司流动性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等。整个信托行业的监管政策和监管环境,可能迎来较大变化,从而有可能促使信托行业在监管引导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尽管有消息披露,资管新规过渡期可能延长,但对相关行业而言,无论过渡期是否延长都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强监管、严监管会成为未来监管的常态。因此信托行业应将监管底线作为展业的最低标准,坚决杜绝绕监管、规避监管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真正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未来的信托做什么

虽然很难明确回答2020年信托业务应当做什么,但有两点是基本可以确定的:第一,业务转型是行业发展的根本方向;第二,在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

坚持业务转型的根本发展方向

经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信托业已经进入了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阶段。而信托监管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也正是要引导信托业务的转型升级。信托业务转型升级的基础是以受托人定位为核心,回归受托服务本源。未来信托业务转型需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一是从融资类业务向投资类业务转型。对照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本要求,未来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占用的资本可能明显提升,其发展会因此受到一定限制。究其原因,是这类业务与信托公司受托人定位不符,并且是刚性兑付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对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信托公司努力培养自身的投资能力,逐渐摆脱对融资类业务的过度依赖。未来,信托公司要培养标准化产品投资团队和投资能力,努力提升资产的判断和把控能力,加大股权投资业务的拓展力度,逐步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

二是深入挖掘受托服务功能,发展服务信托。服务信托被认为是与资金信托、慈善信托并列的信托业务类型。虽然对于服务信托的内涵和外延尚未达成共识,但对服务信托是紧扣受托人定位、以收取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一点则没有异议。将服务信托的概念提出来,有助于将信托受托服务功能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进而逐渐探索信托真正转型发展的方向。强调信托服务定位,有利于将信托业务与银行业务加以区别。银行是信用中介,承担信用风险;信托是受托服务机构,强调尽职免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信托的功能在不断变化,而且呈现出不断丰富的趋势。资产证券化、家族财富管理信托等,属于典型的已经发展起来的服务信托,需要加大拓展力度,持续深耕细作,打造为信托核心业务。与此同时,信托行业需要进一步探索信托服务功能,挖掘更多发挥服务功能的领域,如养老、消费权益等。

三是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信托转型的方向。财富管理业务与服务信托有交叉的地方,但并不完全重合。原因在于,两者并非同一维度的分类。财富管理应当是未来信托公司的主要方向,这也是现阶段多数信托公司努力转型的方向。虽然,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尚不能成为独立的、自负盈亏的业务类型,但长远来看会成为信托公司的主业,也是信托真正意义上的本源业务。做好财富管理业务既需要大量的客户积累,也需要具备资产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其中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第一,现阶段客户积累更为重要。未来,随着信托公司大量扩张异地,业务部门可能演变为扩张异地的财富中心。因为业务部门要实现区域覆盖,没有有形的财富中心,是很难获得客户信任的,自然也难以实现客户的积累。而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拓展和积累一定的客户,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与资金端的客户获取相比,资产端的能力建设可能更为困难,在这方面,大多数信托公司更不具备优势。第二,财富管理业务与家族信托业务应当协同推进。从定位上看,家族信托应当是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信托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要实现从“销售产品”到“提供服务”升级,也是针对整个财富管理体系而言的,并不是独立的。此外,强调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定位,完全符合信托受托服务的核心功能,同样属于信托的本源业务。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理念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信托行业在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出现并累积了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如果离开发展来解决问题,可能导致行业停滞不前,还可能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而如果沿着之前的道路继续发展,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产生更多的问题。

首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根本核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是信托行业4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信托业未来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以满足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为目的业务,是传统的信托主业;而未来,则需要将信托贷款直接融资的特性和优势发挥出来。与此同时,信托公司还要逐步打破对刚性兑付的依赖,真正做到受托尽责。从具体的投融资领域看,信托公司应当基于自身的优势和禀赋拓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多种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其次,升级传统的业务模式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产业是信托主流业务领域,因为地产和基建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地缘广阔的中国更是如此。但房地产行业正面临着从增量向存量转变的过程,需要信托公司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证券化手段盘活存量资产,从布局增量市场向深耕存量市场升级。基础设施产业领域要从传统的基础产业向物联网、新型城镇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转变,通过创新信托模式,提供更加多元化、附加值更高的服务。总体来看,房地产领域和基建领域的信托业务应当从传统的贷款向基金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同时辅之以证券化手段,向上下游等纵深领域延伸。

信托应该怎么做

理念上的接受和制度上的保障是转型的基础

信托转型已经说了很多年,但大部分公司转型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避难就易、趋利避害的选择惯性,使大多数人在有轻松的业务可以赚钱的时候不愿意选择做困难的事情。也就是说,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短期利益,特别在长期利益比较模糊时更会如此。因此,让业务人员接受转型并且从制度上保障转型至关重要。就前者而言,需要强化信托理念教育和信托文化宣传;就后者而言,需要从考核激励体系上保障转型。例如,为不同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设置不同的考核体系等。某种意义上,后者更为重要,因为怎么做永远比怎么想重要,行为最终是会影响思想的。

从赚取利差到赚取管理费是转型的基本要求

信托不同于银行,信托业务不限于融资,信托服务也不仅仅是通道和套利。从赚取利差向收取服务费用转变,应当是信托行业发展的根本方向。而只有做大信托资产规模,才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服务费收入。这要求信托公司要从习惯“赚快钱”“赚轻松钱”逐渐转向并适应“赚慢钱”“赚辛苦钱”;从习惯做“简单”业务,转向努力学习并“学会”做复杂的、专业化要求更高的业务,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风险防控和合规建设是转型的基本保障

无论转型与否,只有生存下来才是前提。因此,对信托行业而言,一定要坚持合规是底线,风险防控是重中之重。2019年,信托业年会的主题是强化合规建设。合规是对信托公司业务的基本要求,在当前阶段尤其如此。风险防控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也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本要求。守住合规底线是风险防控的第一步,也是信托业未来转型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信托文化建设是推动转型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行业安身立命之本。在2019年的信托业年会上,银保监会黄洪副主席强调,信托文化是推动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过去多年信托行业虽取得快速发展,但并未形成自身文化,信托文化建设迫在眉睫。2020年将开始信托行业文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信托文化的核心是坚守受托人定位,这是信托转型过程中必须坚守的理念,也是信托转型中始终不变的核心。信托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满足人民需要的宗旨、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依法合规的底线和员工的职业操守。通过构建信托文化推动行业发展,对于信托行业将是一个历史性变革,也是信托行业真正转型的基础。

总体而言,信托转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却是行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信托转型过程是信托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信托文化建设最直接的体现;而信托文化建设则是信托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托行业转型要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宗旨,并要努力实现业务模式的升级、业务领域的拓宽和业务理念的更新。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始终坚持受托人定位,切实履行受托职责。信托转型需要监管制度的引导、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机构的不懈努力和投资者认知的提升。期待在监管、市场、机构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信托行业可以早日踏上新的发展征程。

猜你喜欢
信托公司信托资产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适用问题*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报告
规范信托营销上海银监局重提信托代销面签
信托项目终止未被取回的信托财产的管理和核算办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