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1-28 12:19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4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区域

(布林梅尔学校,波士顿栗子山 02467)

通常意义上,野生动物多指于野外生存的非家养的动物。伴随民众生态意识的不断深化,民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价值也形成一定认知,如野生动物的生存发展在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同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对现阶段森林野生动物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探究,并制定相应对策加以处理。

1 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物多样化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除了对人类发展、生存产生直接影响外,同时也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评判标准。目前,国际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予以足够关注,相关法律法规正处于不断健全中。近年来濒临灭绝的物种越来越多,使得民众对野生动物保护也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如何保持生态的稳定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因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野生动物在国家生态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 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过度追求开发效益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遭受损害。开发生态环境时,人们多对眼前利益予以足够重视,却对忽视长远利益,并未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充分认知,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遭受损害。加之,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违规排放也会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部分野生动物无法适应环境的改变,导致动物数量骤减。在此状态下,即便对野生动物在自然保护区进行放养,仍无法避免野生动物种类的消失。所以,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同时,需注重对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是对野生动物最切实的保护手段。实际上,大多数人们受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惜违反法律,偷取并猎杀野生动物,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2.2 保护区局限性较强

在自然保护区建立过程中,多为分散、区域化保护的特点,此种模式虽对野生动物的生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野生动物对区域内生存环境产生较强依赖性,而在保护区域外则难以生存。在某种程度上,对野生动物的行为加以制约,降低野生动物自主存活的能力。因此,在构建自然保护区时,应对建设生态环境的原始性予以保证,并适当放宽动物保护行为,遵循野生动物生长规律,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空间,促使野生动物可保持良好的生存能力和繁衍能力。

3 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3.1 加强执法工作力度

为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需加大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并对森林动物保护工作的执法重点加以明确,增加执法人员巡查次数,并加大违法人员打击处罚力度,借助强有力的处罚力度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震慑。首先,应加强地方法律法规建设力度,对野生动物执法标准不断细化,以免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产生无据可依的现象,阻碍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其次,应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职责加以明确界定,对野生动物违法处罚、保护的具体职责分工予以清晰划分,并同市场监管、公安及海关等部门加强联系,构建全面的监督执法体系。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对违规行为、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最后,应以打击野生动物保护违法违规行为为主题,展开专项打击活动,向全社会收集违法、违规线索,对非法买卖野生动物、乱猎滥捕野生动物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同时还应对野生动物资源产业链条予以损毁,并在工作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以此实现执法工作有效性的提升。此外,为使制定的法律法规得以确切落实,相关部门的严格执行及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尤为必要。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水平,方可确保在工作中保持专业观念,并具备专业意识,保证工作展开的专业性。

3.2 加大养殖产业扶持力度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还应注重多种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断提升野生动物开发利用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使用予以保证。在具体工作中,应贯彻落实生态平衡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此外,还应对野生动物的美学价值、观赏价值、商业价值等予以综合考虑,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除此之外,还应不断提升野生动物驯养水平,注重野生动物繁殖工作、驯养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还应杜绝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开发。除此之外,应注重特种养殖业的开发,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可替代野生动物的品种,以养殖动物的药用价值代替野生动物的药物价值,并对观赏、服饰制作等方面需求加以满足。此外,还应注重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治,构建健全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将动物疫病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降至较低,并通过疾病预防体系的构建,实现动物防疫手段的不断更新,动物疫病防治水平的提升可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3 增强区域监管能力

增强区域监管能力是做好野生保护动物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着重强调监管水平的提升,借助科学技术的积极引入,实现野生动物全方位、动态化、高质量的监管,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目标的实现。首先,为保护区域的全方位监管,在保护区内需设置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警示标志,以此避免游客在无意中产生损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其次,还应对野生动物活动规律展开进一步调研,对区域内野生动物基本情况加以明确。结合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特点差异对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加以改善,借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野生动物繁衍能力、生存能力。再次,应加强监控设备投入力度,借助智能化监控设备的引入,对人工监控的缺陷之处加以弥补,健全野生动物监控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野生动物保护目标。最后,应结合森林建设现状展开系统性区域建设工作,对园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并不断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加以改善,对野生动物生存所提出的实际需求予以满足。

3.4 加大保护宣传工作力度

野生动物保护过程中,除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加大保护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深化全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借助高效宣传工作的展开,减少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事件的产生。首先,应以野生动物保护作为主题展开宣传活动,制定可行的宣传计划,并对野生动物保护宣传重点加以明确,促使全社会均可达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其次,应建立社会化宣传体系,积极同多种媒体达成合作,以多媒体渠道展开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保护工作,由此构建广泛性的社会舆论影响力,并以科技组织、公益组织、民间组织等组织人员展开主题性宣传活动,借助进社区、进企业及进校园等方式展开相应宣传活动。在互联网环境下,可借助新媒体组织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将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保护价值借助新媒体加以宣传,并号召网民积极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活动中,构建全社会野生动物保护范围,深化全民保护意识,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

3.5 落实自然保护区分区管理

野生动物保护过程中应落实分区管理模式,遵循生态系统弹性理论,展开有机分区管理。推行分区管理,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管理手段,同时也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多重功能充分发挥的主要措施,针对野生动物而言也可起到切实的保护作用。针对自然保护区而言,应结合野生动物实际数量及具体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区域,并为各管理区域设定相应的管理目标,此外,还应构建全面性、系统化、完善的管理措施。在野生动物管理方面,应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保持区域、保护区域、生产区域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域,施以针对性管理。同时,应结合自然保护区具体情况将野生动物廊道等地区划分为保持区域,此类区域日常管理中可借助适当增设水源及隐蔽场所等方式,推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此外,针对自然保护区而言,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及时更新管理观念,改进保护区管理模式,并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针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及保持生态平衡而言具备重要意义。但目前野生动物保护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如过度追求开发效益、保护区区域化特点明显等问题,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可采取加强执法工作力度、加大养殖产业扶持力度等措施,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达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目的。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区域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分区域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