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淮河洪水防御实践与思考

2020-11-28 01:50
治淮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抗洪淮河防汛

2020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其中正阳关以上发生区域性大洪水,淮河蚌埠以上启用了蒙洼、姜唐湖等8 个行蓄洪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加强会商分析研判、滚动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强化抢险技术支撑和巡查防守监督检查,沿淮各省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团结协作、合力抗洪,淮河防汛抗洪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保证了淮河洪水无一人伤亡,水库无一垮坝,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防汛抗洪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一、雨水情和汛情

2020年6月11日—8月1日淮河梅雨期,淮河流域先后出现6 轮降雨过程,特别是受7月14日—19日淮河南部山区普降大暴雨,史灌河、淠河特大暴雨影响,7月17日22 时48 分淮河形成2020年第1 号洪水,淮河干流河南潢川县踅子集至江苏盱眙河段全线超警戒水位,王家坝至鲁台子河段超保证水位,润河集至汪集、小柳巷河段水位超历史;淮河南部主要支流史灌河、潢河、白露河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淠河发生接近保证水位洪水;淮河北部主要支流洪汝河、沙颍河、怀洪新河、新老濉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其中正阳关以上发生区域性大洪水。雨水情和汛情呈现4 个突出特点:

1.入梅早、出梅晚、梅雨量大。淮河6月11日入梅,较常年入梅日期偏早8d,至8月1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1d,梅雨量510mm,较常年梅雨期降雨量偏多134%。梅雨期时长、梅雨量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 位,仅次于1991年。

2.降水过程多、强度大、暴雨区集中。入梅以来,淮河流域先后出现6 轮降雨过程,强降雨主要分布在沿淮及以南地区。其中,800mm 以上强降雨覆盖淮河正阳关以上南部区域,降雨量为常年同期2 倍;流域淮南山区最大3d 降雨量列历史第1 位,最大7d、30d 降雨量均列历史第2 位。

3.淮河干流洪水涨势猛、水位高、部分河段超历史。受强降雨和南部支流集中来水影响,淮河干流洪水涨势迅猛。王家坝站、润河集站、正阳关站从警戒水位涨至保证水位分别仅用时49h、33h、30h,且3 站在11h 内相继超保证水位,在9h 内相继达到洪峰水位。王家坝站最高水位29.76m,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 位;润河集站最高水位27.92m,最大流量为8690m3/s,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1 位;正阳关站最高水位26.75m,最大流量9120m3/s,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 位;汪集站最高水位27.6m,小柳巷站最高水位18.12m,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1 位。

4.淮河南部支流汇流快、同步涨、水量大。受强降雨影响,淮河南部主要支流控制站史灌河蒋家集站、淠河横排头站、潢河潢川站、白露河北庙集站7h 内相继出现洪峰水位,蒋家集站、潢川站、北庙集站13h 内从警戒水位涨至保证水位。蒋家集站洪峰水位33.64m,洪峰流量4610m3/s,分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1 位、第2 位。淠河横排头站发生3 次超警戒水位洪水,洪峰水位55.47m,距保证水位仅0.03m,洪峰流量4590m3/s,分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4 位、第6 位。白露河北庙集站洪峰水位33.71m,洪峰流量1760 m3/s,分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 位、第1 位。淮河主要控制站超警超保历时情况见表1。

二、防汛抗洪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防汛抗洪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赴淮河王家坝视察。李克强总理、胡春华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水利部统筹安排,根据汛情发展变化,及时组织指导开展防汛抗洪各项工作。淮委和沿淮各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水利部的工作安排,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把防汛抗洪作为压倒性的中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责任,科学调度指挥,广大军民紧急行动、奋起抗灾,实现了淮河洪水无一人伤亡、水库无一垮坝、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的目标,取得了抗御淮河流域性较大洪水的胜利。

1.及早谋划提前做好迎汛准备。汛前,淮委及时组织开展汛前检查,督促流域四省对照检查要求,整改落实消除隐患。及时调整淮河防总组成人员,印发淮委防汛抗旱责任及分工,逐级压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按期编制完成淮河以及洪汝河、沙颍河、沂河等3 条重要支流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和“作战图”,开展淮河超标洪水防洪调度演练,确保一旦发生超标洪水能够有序应对,不打乱仗。修编完善流域主要河道、大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等相关预案方案,认真做好迎战洪水各项准备工作。

表1 淮河主要控制站超警超保历时表

2.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沿淮各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调度、人员转移避险和救助安置等各项工作。针对姜唐湖行洪区戴家湖涵险情,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应急抢险工作。淮委负责同志昼夜坚守岗位,跟踪掌握汛情发展,密集滚动会商研判,及时提出决策意见,多次深入防汛重点地区指导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防汛抗洪工作。

3.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及时有效。淮委水文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和汛情变化,加密预报频次,滚动预报淮河王家坝、正阳关等主要控制站的水情,及时发布各类水雨情信息;发布淮河2020年第1 号洪水,发布淮河洪水预警7 次,其中蓝色预警2 次、黄色预警2 次、橙色预警1 次、红色预警1 次,发布气象预报121 期、水情预报96 期,为防汛精准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流域各级水文部门密切跟踪雨水情发展,及时连线会商,滚动监测预报,提前发布预警,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防汛抢险和调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4.滚动会商超前部署防范工作。应对淮河2020年第1 号洪水期间,淮委先后组织40 余次防汛会商,滚动分析研判流域汛情。启动淮委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1 次、III 级应急响应2 次、II 级应急响应2 次、I 级应急响应1 次,持续时间为32d13h,其中,Ⅳ级、III 级、II 级、I 级应急响应持续时间分别约为34h、11d、10d、10d;发出防汛通知14 份,科学调度鲇鱼山、梅山、响洪甸、出山店等水库预泄腾库和拦洪削峰错峰,提前部署蒙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等行蓄洪区运用准备,慎重启用蒙洼等沿淮行蓄洪区,保持洪泽湖大流量泄洪,全力排泄淮河洪水;依据流域实时雨情、水情和工情情况,及时滚动制定淮河洪水应对方案;及时派出26 个工作组、专家组和督导组赴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抗洪抢险和督查堤防巡查防守工作。

5.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工程作用。依据《淮河防御洪水方案》《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等,采取“拦、蓄、泄、分、行、排”等综合措施,科学调度水库、行蓄洪区、控制性枢纽等防洪工程,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牢牢掌控抗洪主动权。一是科学调度上游骨干水库预泄腾库和拦洪削峰错峰。淮河2020年第1 号洪水期间,鲇鱼山、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等15 座大型水库最大拦蓄洪量约21 亿m3,鲇鱼山、梅山、响洪甸水库削峰率近80%,板桥、薄山水库几乎拦蓄上游全部洪水,有效削减史灌河、淠河、洪汝河洪峰流量,降低了淮河干流水位。二是及时启用沿淮行蓄洪区蓄滞洪水。相继启用了蒙洼、邱家湖、南润段、姜唐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荆山湖等8 个行蓄洪区,总蓄滞洪量约20.5亿m3,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王家坝至蚌埠河段洪峰水位。三是全力排泄淮河洪水。提前开启蚌埠闸预泄,调度洪泽湖三河闸大流量敞泄、二河闸及时排洪,有效利用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排泄洪水,尽可能控制洪泽湖水位涨势。

6.加强监管确保堤防防洪安全。针对淮河干支流、沿淮行蓄洪区和重要圩区堤防高水位浸泡时间长,堤防出险概率增大等不利情况,督导地方加强堤防巡查防守。淮委负责同志多次率督查组以“四不两直”方式赴淮北大堤和姜唐湖、城东湖、荆山湖、花园湖、潘村洼等行蓄洪区,突出检查责任制落实、查巡队伍、巡查记录、抢险物资、险情报送等,督导各地切实做好堤防巡查防守工作。淮河2020年第1 号洪水期间,共派出14 个督导组深入沿淮各地督查堤防巡查防守。

7.强化支撑发挥技术保障作用。在淮河防汛抗洪期间,淮委多次派出工作组赴防汛抗洪一线督促指导地方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做好防汛抗洪工作。针对东淠河右岸六安市裕安区河道滩地生产圩发生溃口险情,淮委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指导抢险。针对河南省固始县史灌河右岸堤防出现管涌险情,淮委立即要求在附近工作的督查组改为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抢险,协助河南省分析险情,制定抢险方案,为有效抢险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安徽省颍上县姜唐湖行洪区戴家湖涵闸出现险情,淮委连夜派出专家组赶赴现场,及时对险情进行分析研判,为险情抢护提供技术支撑。

8.主动宣传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在淮河水利网开辟淮河防汛动态专栏,编发每日汛情通报,加强预报预警、防汛会商、应急响应、工程调度等防御工作宣传报道,利用水利网、微信公众号及时向公众发布最新雨水情及水利防汛行动情况。淮委主动发声,加强与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沟通联系,围绕淮河2020年第1 号洪水防御开展深度宣传;多次接受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凝聚防汛抗洪整体合力。

三、实践体会

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夺取防汛抗洪胜利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防汛抗洪工作,水利部多次召开防汛视频会商会,有针对性部署防汛抗洪工作。淮委负责同志靠前指挥,滚动会商,准确研判,科学决策。流域有关省防汛部门积极组织部署,强化检查督导,保证了防汛抗洪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贯穿防汛抗洪全过程的价值导向。始终紧紧盯住人民生命安全开展工作,提前做好蒙洼、姜唐湖等行蓄洪区人员转移,及时发布预警,提前转移山洪灾害危险区、沿淮威胁区群众,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保证了淮河洪水无一人伤亡。

3.日益完善的防洪体系是夺取防汛抗洪胜利的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持续建设,淮河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在防御淮河2020年第1 号洪水过程中,鲇鱼山、梅山、响洪甸等上游水库充分拦洪削峰,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在超保证水位、持续高水位的情况下能够安全挡水、运行平稳,蒙洼、荆山湖等8 个行蓄洪区启用迅速、安全、有效,洪泽湖持续维持在低水位并充分泄洪,不断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应对流域性较大洪水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精准预报、科学调度是夺取防汛抗洪胜利的关键举措。在防御淮河2020年第1 号洪水过程中,淮委加强水文气象监测预报,滚动预报淮河王家坝、正阳关等主要控制站的水情,及时提供实时、预报、预警水雨情信息,依据《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等,采取“拦、蓄、泄、分、行、排”等综合措施,科学调度水库、行蓄洪区、控制性枢纽等防洪工程,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这是夺取防汛抗洪胜利的关键举措。

5.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夺取防汛抗洪胜利的强大保障。淮委牢固树立防汛抗洪“一盘棋”思想,加强与流域有关省沟通协调,统筹做好上下游、干支流和左右岸防汛抗洪工作;沿淮各省团结协作,服从命令听指挥,在防洪的关键时刻,河南省控制上游水库下泄,减轻了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安徽省及时启用了蒙洼等8 个行蓄洪区,有效地缓解了上游河南和中下游河段的压力,为全局作出了牺牲。江苏省千方百计加大洪泽湖泄量,为大局作出了贡献。流域各级水利部门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共同做好预测预报、抢险救灾等工作;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积极正面宣传、弘扬正能量;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敢打头阵,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汇聚了团结抗洪的强大力量。

四、工作建议

在防御淮河2020年第1 号洪水过程中,暴露出淮河防洪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淮河上游拦蓄能力不足、中游行洪不畅、下游洪水出路不足,行蓄洪区运用仍需转移较多群众、部分行蓄洪区仍需扒口进洪,洪水预报精细化和水工程联合调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下一步要聚焦薄弱环节,集中力量补齐补强防汛抗洪短板和弱项,加快关系治淮全局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河行蓄洪区调整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上游重要支流袁湾、张湾等控制性工程建设,增加上游拦蓄能力,针对淮河中游行洪不畅、中小洪水“关门淹”等问题,谋划实施淮河中游综合治理,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圩还湖,留足蓄滞空间,按照既定规划,继续推进治淮工程建设,全面筑牢防灾减灾坚实屏障;抓紧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尽快恢复防洪能力;强化水文巡测能力建设,提升洪水期间水文应急监测能力,进一步细化流域水雨情监测预报,补充完善重点断面洪水预报方案,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持续推进淮河流域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建设,力争实现调度决策智能化和调度方案可视化,进一步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猜你喜欢
抗洪淮河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淮河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防汛当前莫添乱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乡村防汛 浚沟当先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另类抗洪大军——细数国产抗洪新“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