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还在误解中国

2020-11-28 04:14
环球时报 2020-11-28
关键词:超级大国邓小平国家

《日本时报》11月26日文章,原题:为什么西方继续误解中国的未来? 2015年,美国著名中国事务专家迈克尔·皮尔斯伯里(中文名白邦瑞)出版了一本有关中国的新书。该书引起世界关注,也让人注意到所谓的中国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

皮尔斯伯里在《百年马拉松》一书中写道,40多年来,华盛顿一直帮助北京在世界舞台上前进,相信北京将成为一个民主与和平的超级大国。而事实上,美国在不自觉地帮助中国实施一项秘密战略,即在20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该看法后来在美国成为一种普遍观点,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究其原因,我们必须回顾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

改革1.0(1979年-1992年)

中国第一阶段的改革是为重建“文革”十年动乱破坏的经济。改革起初是给国有企业更大的权力,但那时商品经济不存在,改革效果甚微。因此,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将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了农村地区。

邓小平还在广东深圳、福建厦门等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和华侨投资。

改革没有具体的方针,但有一个基本的战略,体现于邓小平的三句名言,即“韬光养晦”“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是一个务实做法。简而言之,它意味着一个国家不要有与其能力不相称的野心,稳定的外部环境是经济增长所必需的。它还意味着,中国应尽其所能,但要谨慎行事。

改革2.0(1992年-2012年)

在这个阶段,所有人都在关注国家是否会继续实行开放和改革的政策。令许多西方国家意外的是,邓小平决定进行全面改革,转向市场经济,以实现对僵局的突破。

看到中国自1992年以来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美国等国重启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要加入世贸组织,一个国家必须同意履行一些义务,包括市场自由化、放松对直接投资的管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法制。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双边协议,包括了一些开放中国市场的具体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路线图,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不亚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对外部世界更加开放,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贸易和投资因此实现大幅增长,中国也成为“世界工厂”。

改革3.0(2012年至今)

习近平201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发起了一场猛烈的反腐运动。反腐增进了公众对领导层的支持。

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国倡导共同价值观,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以及多边主义。同时,中国越来越多地采取地缘经济行动,向友好国家提供援助,同时对其不满的国家施加经济压力。

新冠疫情暴发后,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与中国在价值观和制度上的差异,并在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带来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威胁正导致长期的不稳定,国际政治的焦点从国际合作或价值导向的外交转向力量平衡。

要准确预测中国的未来并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派所倡导的法治下改革已偃旗息鼓。过去的改革是在国家需要变革,并且有一位领导人带着强烈的变革决心采取行动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情况过去发生过很多次,将来也一定会发生。

我们要记住,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如果从成见出发,我们的行动肯定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那样的话,到头来应该怪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中国。▲

(作者德地立人{音},乔恒译)

猜你喜欢
超级大国邓小平国家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及其变化(1961—1991)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