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2020-11-28 07:20王丽杰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念标识和文化支撑,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精神资源。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敢于斗争的精神和家国情怀,对提升其政治认同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可从革命精神、革命历史、革命旧址三种革命文化表现形态出发,找准融入路徑。

关键词:革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革命老区,对革命文化承续和弘扬的重视溢于言表。他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对时代新人的一种精神价值指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众媒体日益的更新和发展,一些人借助互联网这个载体大肆宣扬西方普世价值,弱化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并且碎片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信息,也在不断扭曲青年的“三观”。青年作为社会的希望、脊梁和栋梁,是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主体,更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革命文化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文化自信心的增强有着支撑作用。革命文化蕴含着鲜明的革命遗址、厚实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是滋养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进的价值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应将革命文化旗帜鲜明地融入到其全过程全方位,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具的时代新人。

二、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其敢于斗争的精神和家国情怀,提升其政治认同感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敢于斗争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1]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如何在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取得胜利则需要强大的斗争本领和巨大的斗争勇气。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望过去,每一步胜利都走的异常艰辛,都离不开斗争和斗争精神。从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到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今天的大学生享受着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成长在新时代。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被家人过度“保护”,缺乏外面风雨的锤炼,缺少了革命先烈身上迎难之上、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这一精神短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及时地补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于斗争应是每一代有志青年应有的精气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所在。

2.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它起源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2]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科学理论信仰与匡济天下风格的集中展现。从革命传统中感悟崇高,从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筑牢精神支柱和思想防线。例如,通过展示抗美援朝烈士邱少云留给家人的唯一也是最后一封家书,那句“我决心杀敌立功,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真挚朴素的话语凸显了革命先烈对家庭宗族的牵挂依恋、对祖国山河的眷恋守护,有助于指引大学生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指引新时代大学生承续革命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意识,勇担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是对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赞同和拥护,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权代表国家的心理归属感。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冲破重重苦难,终于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用“穷棒子”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使中华民族不断地实现富强。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以过度追求自我、标新立异、实用主义价值为评判标准,不良的价值导向潜移默化的引发大学生政治认同和政治立场的缺失或偏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革命文化,能够使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价值上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建设政权的不易,有利于形成和坚定政治认同。

三、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革命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革命精神、革命历史、革命旧址三种革命文化表现形态着手[3]。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丰富含义,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1.挖掘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营养剂

革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夺取新胜利的优良品格风范和巨大精神根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法宝。革命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形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开辟精神;过草地、爬雪山的长征时期,形成了不畏险阻的长征精神;延安时期,形成了为民服务、不屈不挠、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团结一致、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西柏坡精神,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任务。因此,应注重挖掘革命精神丰富内涵,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营养有味,用革命精神引领人、感染人、鼓舞人,使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学生心中闪耀。

2.开发革命历史的网络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吸引力

一项调查显示,每天使用手机5至8小时的大学生超三成,对其依赖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已然变为与其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建设主题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分享革命人物的成长历程、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使学生随时随地点击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享用精神食粮。近年来,随着直播平台的大众关注度越来越高,可借此开通直播平台账号讲述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实践,让学生使用碎片化时间感悟革命历史的厚度,使全校师生形成读懂革命历史、热爱革命历史的良好校园风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3.开展革命旧址的教学实践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感染力

革命旧址承载和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荣岁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场所。走出传统的思政课堂,带领学生重回革命历史现场,亲身实践地感受革命先烈壮举,寻找红色记忆。推开时光之门,走进一处处革命旧址,我们仿佛看到硝烟四起,听到广大民众对新中国的呐喊,感受到他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是一种精神的震憾、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走进革命旧址是集参观、体验、学习和教育于一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身临浓厚的革命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家国情怀,砥砺爱国之志,培育民族精神,在他们心中洒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当代大学生情感变化,融入革命文化,把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传承和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大学生心中闪亮,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10-28

[2]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N].光明日报,2019.01-09(11)

[3]王磊、景飞.用革命文化资源提高思政课水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6)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

王丽杰(1991--)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原工作单位南昌工学院。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我国革命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