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有余必中不足

2020-11-28 07:23严阳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礼法场所事儿

严阳

有个道学家生性乖僻,好以苛刻的礼法来约束学生,学生们因此很讨厌他。一天晚上,道学家在月下散步,看见花丛中隐约有人影,他怀疑是邻家偷菜的,便逼过去质问,却是一个美人藏在树后。美人跪着回答:“我是狐女,因为你是个正人君子,不敢靠近,所以夜里来折花。不料被先生看见了,请饶恕我。”她言词柔婉,顾盼之间风情万种。道学家被迷住了,用话挑逗她,她便宛转娇羞、半推半就地投向了道学家的怀抱中。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不难揣度的,两人一直缠绵亲热到快天亮。道学家生怕被人发现,于是催狐女快走。狐女说:“外面有人声,我能从窗缝里出去,你不必担心。”不一会儿,朝阳满窗,学生们拿着经书都来了,狐女仍然放下帐子躺在床上。道学家心神不安,满心期望别人看不见,可忽然听外面说某某老奶奶接女儿来了。狐女披上衣服径直出来,坐在讲席上,理了一下头发,整了整衣襟,致歉说:“我没带梳妆用具,暂时回去梳洗,有时间再来探望您,请把昨夜陪睡的酬金付给我。”——原来她是新来的艺妓,几个学生买通了她演出了这场戏。

这是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中讲述的一则故事。这故事中的男主角道学家,平时道貌岸然,对自己的学生要求甚为严格,但非常不幸的是,在他道貌岸然的背后,竟然是男盜女娼——一个新来的艺伎并没有太费周折,竟然就将他骗到了。而在道学家如此轻易地就被艺伎骗到的背后,是男人的弱点,更是道学家的虚伪——我们能够想到的是,既然在讲学的场所,在他跟学生讲礼法之事的时候,都能发生这样事儿,那么,在别的场所,别的时间,即便发生更加出格的事儿,恐怕也算不得奇怪吧?

作为道学家,其自身应该有比之一般人更高的道德自觉;当你要求你的学生做到的时候,首先你自己就要做到,对于礼法心存敬畏。那么,这位道学家到底如何呢?艺伎也不过是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自称狐女,并在他面前稍稍卖弄了一下风情,道学家便心旌摇曳,把道德礼法之类全甩在脑后了!而透过这位道学家的假面具,纪昀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堪称经典:外有余必中不足,岂不信乎?——其大意,一个人如果外表装得过分,那么,其心中必然有所欠缺,这话很有道理。为什么?因为今天在我们身边,并不乏与故事中的道学家类似的人物,比如说,某些人动辄受贿索贿数以百万计、千万计、上亿计,可却喜欢在公众面前装出一副清明廉洁的模样,甚至大讲反腐倡廉之类。故此,我们不能不说,纪昀真的眼光很毒。

“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恰恰可能真的有 “鬼”!所以,对于此类表演显然超出一定限度的人,我们是不是该保持应有的警惕?

陈明贵/图

猜你喜欢
礼法场所事儿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圈里事儿
晏子论礼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天理与法律的交汇
荀子之礼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