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霍巴利王》

2020-11-28 07:39郝栋
西部论丛 2020年11期

郝栋

摘 要: Masala电影是印度独有的电影类型,也是印度电影的主流类型。一部典型的Masala电影,往往包含爱情、动作、歌舞、喜剧、悬疑等众多元素,具有类型元素高度杂糅的特征,结局一般是闭合式的大团圆结局。分上下两集拍摄的电影《巴霍巴利王:开端》和《巴霍巴利王2:终结》是印度Masala电影的巅峰之作,集中体现了Masala电影的特征,是分析该类型最为典型的范本。本文对从类型电影研究的角度切入,以这两部电影为案例,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典型的Masala电影类型元素和特征,并结合印度的多元文化背景探讨Masala电影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类型电影;Masala电影;巴霍巴利王;印度文化

Masala电影是印度独有的电影类型,也是印度电影的主流类型。一部典型的Masala电影中,通常会大段插入华丽的歌舞,往往包含爱情、动作、歌舞、喜剧等众多元素,具有类型元素高度杂糅的特征。分上下两集拍摄的电影《巴霍巴利王:开端》和《巴霍巴利王2:终结》是印度Masala电影的巅峰之作,尤其是后者,创造了许多历史性的纪录:印度2017年度票房冠军,国内票房140多亿印度卢比,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也是印度第一部突破100亿票房大关的里程碑电影。

在谈Masala电影高度的类型杂糅这一最显著的特征之前,先谈一下它的另一个特征:超长的电影时长。Masala电影的时长都很长,很多都在三小时左右。《巴霍巴利王:开端》160分钟,《巴霍巴利王2:终结》167分钟,完整的故事讲完共需要五个多小时。印度电影的平均时长远超过其他国家是有其背后的社会原因的,看一场电影对大多数印度人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是一件庄重的事情。购买电影票对很多印度人来说是一项不算太贵,但绝对不便宜的支出,因此他们希望看到更丰富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在电影中加入一段长长的歌舞是一种解决方法,哪怕这些歌舞和剧情毫无关系观众也可以接受。在这种心理下,印度观众不仅希望看到足够长的电影,还希望在电影中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促成了Masala电影具有杂糅众多类型元素于一身的特征。Masala是印地语,指的是多种混合的香料,这种饮食上的口味和印度电影观众的口吻高度契合,因此Masala也成为了印度主流电影类型的代称。《巴霍巴利王》这部史诗英雄片就融合了歌舞、动作、喜剧、悲剧、战争、悬疑等多种类型元素。

《巴霍巴利王》中的歌舞段落并不多,而且它不像以前经常被人们诟病的“一言不合就尬舞”式的印度片,这两部电影中的歌舞段落都紧扣剧情,同时承担着抒情、叙事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一个舞蹈段落在巴霍巴利王帮养母将林伽扛到瀑布下时,这是一段主人公的独舞,林伽是湿婆神的男根的象征,养母给他起的名字“希瓦”与湿婆神同音,他的舞蹈动作也是取自传说中湿婆神的舞蹈。这一段歌舞赞颂了巴霍巴利王的天生神力,赋予他神性。第二个歌舞段落表现的是他的幻想具象化成一位仙女,并引领他跳过之前一直跳不过去的断崖,一路登上瀑布顶端,这里的仙女既是他欲望的象征,也是他命运的象征。第三个歌舞段落发生在巴霍巴利王和女主角战士阿瓦迪卡(面具的主人)的恋爱场景。影片打造了一个虚幻的流水花园,表现二人的恋爱场景时一共换了三套服装,尽显印度式的华美优雅。第四个歌舞段落是群舞,国王为自己建立了巨大的黄金塑像,奴隶们在将塑像立起来的时候力竭引发了连锁反应,眼看着塑像要摔碎,人们会被压死时,巴霍巴利王救世主一样出现,力挽狂澜,他的长相和父亲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一样,被奴隶认出后整个王都的人都在高呼巴霍巴利之名,此时原本为了歌颂国王的盛大歌舞实际上变成了歌颂上一代巴霍巴利王,也预示了男主角将挑战国王,标志着复仇的开始。

影片的喜剧元素基本和爱情戏相勾连,第一部中,男主角多次戏弄女主角,藏在水中、树顶等地,趁她熟睡时在她身体上画彩绘,打斗之间也不忘调戏。第二部中,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和卡塔帕将军微服私访周游列国时遇到了提婆犀那公主,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装作傻子,卡塔帕装作他的叔叔,二人在接近提婆犀那公主的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笑料。影片的悲剧元素主要体现在希瓦伽米太后、卡塔帕和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三个人身上。希瓦伽米太后是典型的女强人,精明强干,在先王死后总览大权,拯救摩喜施末底王国于危难之中。可惜在一系列阴谋和自己刚愎自用的性格双重悲剧下,间接害死了儿子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最后知道真相的她逃过追杀,被淹死之前保住了摩哂陀·巴霍巴利的性命。卡塔帕和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情同父子,却因为自己祖上的誓言,被巴哈拉拉德瓦借刀杀人,负罪杀死后者。而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的死也不仅仅是阴谋的结果,他身上背负着守护祖国的使命,因此而死,这为他的死亡增添了神圣性和悲壮感。

《巴霍巴利王》这部电影,从故事到影像风格都受到印度教宗教文化的强烈影响。摩哂陀·巴霍巴利是湿婆神的化身,在太后的舍命保护下,他被瀑布下小村庄里的养母抚养长大并取名希瓦。希瓦读音和湿婆一样,暗示他是湿婆神的化身,得到了神的祝福和守护。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是毗湿奴神的化身,年幼时天资聪颖,长大后更是文韬武略无所不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巴霍巴利宅心仁厚,胸襟开阔,拥有一颗仁君之心。在对抗蛮族的战争中,巴霍巴利王在守护祖国追求胜利的同时坚持守护自己的百姓不滥杀无辜,巧施妙计并以自己非凡的个人魅力带领军队大胜蛮族,成功保卫了王国。在印度教神话中毗湿奴是维护之神,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作为一代深受民众爱戴的明主,在精神上与毗湿奴高度契合。整个故事围绕着摩喜施末底的王位归属展开,起始于老巴霍巴利王在王位争夺中被兄长阴谋害死,终结于摩哂陀·巴霍巴利为父报仇铲除奸王,夺回王位,恢复了摩喜施末底的荣耀结束。在印度神话中,梵天在劫初创造世界,毗湿奴维护世界的运转,湿婆作为毁灭之神则在一劫末终结世界。影片关于摩喜施末底王国和兩代巴霍巴利王的命运的处理,和印度教中毗湿奴和湿婆的神职在逻辑上是同一的。

参考文献

[1] 王志毅,《孟买之声——当代宝莱坞电影之旅》,海豚出版社,2016

[2] 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

[3] 邱永辉,《印度宗教多元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