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同游戏辅助材料投放方式对于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2020-11-28 07:40朱薇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朱薇

摘 要:幼儿具有多样性的游戏行为,在幼儿的游戏行为中辅助材料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当选择丰富投放策略时,幼儿的游戏行为也更趋于多样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一方面在进行辅助材料投放过程中要照顾到幼儿的游戏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投放辅助材料来强化幼儿的游戏行为。

关键词:辅助材料;投放方式;游戏行为

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游戏辅助材料能够对幼儿诸多方面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如情感、认知等等。研究结果表明,辅助材料对幼儿的认知、审美等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幼儿能够从游戏行为中汲取许多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增进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辅助材料也有助于幼儿建立感知运动能力,加速幼儿的智力发育,同时强化他们的艺术兴趣以及审美能力,实现幼儿在创造性、主动性以及想象力方面的全面发展,强化幼儿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一、选择差异化辅助材料投放策略对幼儿的影响

1.影响幼儿的社会性游戏行为

在游戏中不投放辅助材料会降低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有时甚至处于旁观状态,但是同时也会增加幼儿彼此之间进行联合游戏的行为;当进行单一辅助材料投放时,那么幼儿更多的处于独自或者平行游戏行为当中;随着投放材料愈加丰富,那么处于旁观状态的幼儿的将大幅减少,同时独自进行游戏或者平行游戏的行为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幼儿之间进行合作游戏或者联合进行游戏的行为同样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当以单一投放模式进行辅助材料时,幼儿的游戏行为当中会呈现出更多的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行为,同时联合游戏行为以及合作游戏行为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所造成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将洋娃娃等辅助游戏材料投放至游戏区,那么幼儿之间进行联合游戏行为以及合作游戏行为的频率将有所提升,这有助于幼儿彼此之间进行社会性机会的增加。尽管当教师增加投放辅助材料的丰富性会造成幼儿彼此之间合作与联合游戏行为的频率降低,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能够强化幼儿进行游戏的目的性,加速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游戏当中,进入状态,但是这对于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会造成一定的阻碍。[1]

2.影响幼儿的认知性游戏行为

不对幼儿进行辅助材料投放时会引起幼儿游戏行为中建构性行为以及功能性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而象征性行为出现的频率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对于辅助材料的投放如果选择单一投放模式,此时幼儿的游戏行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即为象征性行为;当材料的投放策略变更为丰富投放时,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功能性以及建构性行为就会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然而对于幼儿的建构性游戏行为而言,选择单一投放策略抑或是丰富投放策略,二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幼儿的建构行为。一旦辅助材料出现在幼儿的视野中,大部分幼儿都会被吸引。通过观察发现,当仅仅向幼儿提供小汽车时,幼儿的注意力就容易被其所吸引,在极短时间内就选择小汽车,同时很快就进行功能性游戏或者是象征性游戏,但是如果仅仅玩小汽车便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产生无聊的感觉。这时候幼儿便会选择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游戏,例如选择积木以小汽车为主题进行构建。

3.影响幼儿的游戏情感体验

对于幼儿的游戏行为来说,选择辅助材料的投放方式会对他们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获取开心高兴的情绪影响不断,然而当将辅助材料的投放方式转向丰富投放方式,那么就会增加幼儿在游戏行为中出现不开心等情绪的可能性,而在投放方式中选择单一投放方式,那么这种出现负面情绪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减少。

在辅助方式的投放上,并不是投放的辅助材料越多、种类越丰富,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体验和积累的情感就越丰富、越积极。幼儿的这些负面消极情绪主要由于最终自己的游戏作品没有完成,以及整个的游戏周期也较短所导致的。

二、幼儿游戏辅助材料投放的科学建议与指导

1.基于幼儿的游戏水平合理选择辅助材料进行科学投放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要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水平进行区间划分,根据划分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辅助材料投放,并选择合理的投放方式,这将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旦幼儿园老师对于部分幼儿学生在游戏行为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性游戏行为发展较为缓慢时,那么老师也可以尝试选择单一的辅助材料投放方式,这样能够更加促进他们彼此之间的联合合作游戏行为,例如当几个幼儿都在独自进行桥梁的搭建,这时候如果幼儿园老师增加辅助材料小汽车的投放,那么就将打破幼儿原有独立的游戏行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兼顾到投放数量带来的影响,要采取差额提供的方式,即幼儿多,辅助材料少的原则。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都想获得小汽车,但是由于数量不足,因此没有拿到小汽车的幼儿就会选择和其他伙伴进行联合游戏,以获取游戏机会,甚至直接加入到其他人的游戏当中。但是仍然需要关注的就是,如果在游戏行为中出现过多的争执,那么就可能对游戏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而选择丰富的辅助材料投放模式将极大程度地减少幼儿之间的争执行为,幼儿园教师应该通过对辅助材料的投放进行控制来避免在游戏中出现过多的争执行为。[2]

2.基于丰富的辅助材料投放来加深幼儿游戏作品情节的复杂程度

如果幼儿园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行为中发现他们总进行游戏作品的重复创作,那么为了能够对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进行锻炼,任课教师就可以尝试进行其他多种类型的辅助材料的投放,这樣有助于冲破幼儿思维的局限性。例如当幼儿园老师选择不投放辅助材料,或者选择单一的辅助材料投放模式,那么从幼儿的游戏行为来看,尽管他们有很多作品,但是这些游戏作品都集中于汽车、道路等方面,随着其他类型辅助材料的增加,会使得幼儿的游戏主题种类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这对于幼儿的游戏作品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对于游戏作品的评价也并非单纯被限制在游戏技能层面,同时也要对幼儿的游戏作品情节是否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进行关注。单纯在游戏的情节发展角度进行切入,选择丰富的辅助材料添加模式将有助于幼儿游戏过程中主题与情节复杂程度的加深。然而,并不建议在游戏初期就向幼儿投放丰富的辅助材料,因为绝大多数幼儿在游戏开始阶段都沉溺于对辅助材料的好奇与嬉戏中,这就导致幼儿的游戏行为受到影响,从而不断减少,故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幼儿游戏作品的完成度作为评判标准,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增加辅助材料的投放。

3.在投放辅助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情感体验

对于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来说,在选择投放材料以及材料投放模式之前会首先权衡自己的教育目标,然而幼儿在游戏行为后的情感体验却并没有得到幼儿园老师的足够关注。情感体验即为游戏性体验,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获得的主观感受。游戏性提高对于游戏行为的设置与安排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故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选择投放何种辅助材料以及哪种投放方式,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走出辅助材料越丰富,幼儿收获情感体验越丰富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李宪勇. 论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不当介入及改进策略 [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 4: 171-173.

[2] 王晶. 中班幼儿在积木游戏问题解决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学前教育 [J]. 学前教育, 2015, 5: 45-47.

项目课题:本论文为《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