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陵县民宿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11-28 07:40吕晋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精品民宿旅游

吕晋

大众旅游与体验经济的新时代迎面而来,消费个性化对旅游住宿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星级酒店错位发展的民宿适逢其时,多元化的民宿契合了人们回归自然、体验民俗风情的渴求,成为大众深度休闲的重要载体,民宿的崛起有其深层的市场需求逻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事实上,近年来,乘着政策的东风,加上又顺应了游客的需求,我国民宿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民宿产业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好载体。为进一步了解我县民宿发展的情况,我校课题组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集中对我县民宿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宿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9年1-11月份我县接待游客386.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231.9万人次、旅游收入23.67亿元。2019年度全县民宿总体数量22家,客房141间,床位194张。其中我县民宿旅游发展比较完备的仅烟墩镇,目前烟墩镇已有营业性民宿将近20家,客房87 间、床位136张。2019年烟墩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何湾镇正在引用民间资本打造精品民宿项目。

(二)主要做法:

据调研了解,我县民宿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点:

1、投资主体多为民间资本。民宿业主基本上是本地人,投资经营方式为个人独资或合伙投资。如烟墩镇正在打造的“花田山庄”精品乡村民宿及何湾镇正在打造的“回龙栖凤精品文化民宿”等。

2、民宿的规模都不大。此次实地察看的烟墩镇霭里村的多家民宿,最小的只有2间房2张床位,最大的“状元客栈”及“悠谷森林山庄”也只有16间房26张床位。

3、注重文化和环境的打造。烟墩镇、何湾镇一些精品的民宿项目正在打造,这些精品民宿基本上是以星级酒店为标准,设施上可以达到五星级酒店的水平。对民宿的整体风格则请专业设计师进行设计,注重游客的入住体验,注重对区域文化、乡土风情有着更深的发掘。

二、我县在民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民宿发展缓慢,推动力不足,难以形成集群品牌。 乡村旅游的魅力在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乡村风情。田园观光、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等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县目前的乡村旅游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开发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大多数农家乐经营项目仅限于吃饭、喝茶、打牌;对地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的人文旅游,由于乡村旅游发展不够成熟,因此发展乡村民宿的推动力不足。虽然通往景区道路沿线、部分景观资源较好的村落均有民宿分布,但没有一处成规模、高品质、特色突出的民宿集群。

(二)民宿风格杂乱,地方文化不突出,无法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目前从全县来看,烟墩镇霭里村虽有营业性民宿接近20家,共有 87间客房、136 张床位,但是有特色的民宿极少,民宿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民宿文化,主要通过本土文化来挖掘;通过营造放松氛围来体现。民宿文化甚至成为一种旅游新資源,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度假休闲地。然而,我县的民宿大多仍停留在家庭旅馆或者招待所阶段,没有休憩的氛围,没有娱乐的空间,没有地域特色文化的体现,没有交流与互动,无法让游客“慢下来,静下来”。

(三)民宿经营不够规范,缺乏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县的民宿多为本地居民经营,经营经验不足,服务意识淡薄,不能给客人良好的住宿体验。且民宿都是依托于现有的居民点,由民房改建而成,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随着游客住宿要求的提升,虽然部分民宿主人赋予了民宿较好的室内装饰住宿条件,但是民宿本身的硬件设施和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存在缺陷。

三、对我县民宿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合力

1、注重协调推进。乡村民宿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大有作为。小民宿,大世界;小民宿,大产业。政策赋能,先行先试,政府应为民宿发展保驾护航。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民宿工作,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同时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对于县级农家乐的提档升级给予相关补助。将民宿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协调推进,可积极打造“精品美丽乡村”,在这批精品美丽乡村景观化提升进程中,同时乡村民宿也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同时全县民宿企业组织可成立民宿协会,建立“南陵民宿”品牌联盟,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并针对全县开展民宿经营、管理、服务相关培训,形成常态化人才培育机制。

2、推进“精品民宿+”。注重精品民宿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推进精品民宿与家庭作坊、乡村车间、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相融合,促进乡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

(二)强化规划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

1、坚持高标准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县精品民宿规划,根据县内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村庄条件等,出台相应的民宿发展路线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点”“线”“片”相结合,并严格执行规划,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集群。

2、引导差异化经营。一方面,相关部门积极引导民宿业主精准定位,根据各镇特色实行差异化经营,融入本地文化,打造特色亮点,防止“一哄而上”“千宿一面”。引导民宿业主提高经营品质,让游客获得宾至如归的心理感受、世外桃源的情趣体验,彰显精品民宿独特魅力。我县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如南陵目连戏、“十兽灯”舞龙舞狮进乡村进景区形成常态、“丫山藕糖制作技艺”“百善贡酥制作技艺”等珍贵非遗乘着旅游的东风,涌现了一批省级特色旅游商品。“看山见水忆乡愁”,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进一步彰显了南陵乡村旅游的独特气质。另一方面,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旅游品质。各镇结合自身的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借助乡村民宿空间再现革命时期生活场景,浓缩红色文化精髓,进一步增强了红色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破解发展难题

1、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全县精品民宿发展的指导、激励和督导,安排精品民宿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民宿管理办法等相关优惠政策,并督促相关乡镇出台相应政策,抓好落地落实。如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民宿。同时,加大协调力度,积极破解民宿办证难题。积极推行点状供地、土地流转等模式,因地制宜制定涉及民宿的公安、消防、环保、林业等方面的管理规定,简化审批手续,推进精品民宿持续健康发展。

2、创新利益联结,探索多种经营模式。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贫困户利用自有闲置资源积极参与民宿经营和服务。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建设,探索农户自主经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创客+农户”、“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鼓励线下酒店、OTA短租平台、民宿连锁品牌、住宿运营服务商积极布局民宿,推动平台或自营共同发展,打造一站式服务,引导跨界融合。

(四)精准招商引资,借力跨越发展

1、注重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品牌客商,并主动对接本地企业、城乡居民,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人员等兴建精品民宿。同时,全力助推民宿项目建设。做好民宿项目的联系指导服务工作,加快手续办理,及时化解相关矛盾纠纷,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尽快完工投入运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2、完善配套服务。加大民宿发展区域道路、通信、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智慧旅游建设力度,建设户外休闲、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休闲配套设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猜你喜欢
精品民宿旅游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