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晋剧《起凤街》为例

2020-11-28 07:42罗佩瑶
戏剧之家 2020年32期

罗佩瑶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话剧亦是如此。虽然话剧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石之上的,但它比任何其他一门艺术都更迫切地呼唤真实性,《起凤街》作为并州(今山西太原)独有的文化符号,透过世间百态,描摹了太原老城的历史变迁和沧桑巨变,以太原人书写历史,颂扬善良与大爱,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不仅离不开贴近生活的艺术形象,同时也离不开贴近现实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起凤街》;话剧艺术;生活真实;情节真实;主题真实;情感真实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2-0041-02

一、以实求真

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源泉,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晋剧也一样,它是以山西农村的戏曲为底本,以农民对戏曲的淳朴需求为导向,形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话剧门类,发展到现在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但是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转移,大部分晋剧逐渐与时代脱节,与当代生活脱轨,因而在创作和表演中显得创新性不足,受众面也趋向老龄化。《起凤街》虽扎根于传统晋剧,却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将极度原始而粗糙的生活真实进行筛选提炼,将生活中有价值的侧面放入表演艺术的载体中,进行再打磨再精炼再创作。这种对于生活真实的艺术化处理,使得每一位观众都能从这种表演艺术作品中找到自己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的影子。

其中,在人物塑造上,《起凤街》的演员配置上可谓是“点面结合”。演员的真实性创作需要从生活出发,开掘独特的创作经验,并营造出别具一格的个性表达。这部剧运用审美细节、心理干预等处理方式将主人公的人性挖掘出来,塑造了一个不失方向、不失底线,坚守初心的女性形象,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极具典型性,她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千千万万爱家乡、爱故园、行善太原人的剪影,也是太原人精神嬗变与升华的缩影。此外,在角色布置上,演员的反串、思想脉络和情感线索的有序衔接,都使得剧中人物有血有肉,更具立体感。他们将形意舞白四类表演融于戏中,不仅突破了程式化的束缚,不会让观众觉得一板一眼,还在彰显人物性格的同时又极具代入感和喜剧效果。

话剧表演之所以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它需要演员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和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动态的表演,所有的动作语言都具有即刻性、历时性。这就十分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底和再创造性。演员静态的动作造型和表情、表现出的精神意境、附带的舞蹈动作以及台词念白的语言韵律,都在表现的那一刻极具真实性,这不仅源于剧本本身人物刻画的真实性,还源于演员反复研读剧本后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以及深入其中情感的迸发。《起凤街》中就有诸如此类巧妙运用:例如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语、夸张动作后的短暂停顿,都使台词表达平添真实感。吃面、推门等动作的戏曲式处理,不仅突破了程式化的束缚,不会让观众觉得一板一眼,还在彰显人物性格的同时又极具代入感和喜剧效果。可以说,话剧艺术的每一次阐释都是一次全新的艺术创作,恰当的话剧处理、台词的表现与情感所触发的细节动作相融合,使表演更加亲切动人,更具感染力。在话剧表演中,演员们的行为动作、情感表达以及语言共同创造出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这就需要演员既要把握话剧的假定性,又要呈现表演的真实性;既要成为假定的角色,又要運用真实的自我。在塑造假定角色的过程中呈现真实自我的“光和色”。

受时空限制,话剧艺术不可能在舞台上原封不动地还原生活,话剧舞台必须高度集中和典型化。这就需空间布局的真实感与意境美相结合,做到虚实结合;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去构建符合观赏者审美的话剧舞台。这在《起凤街》中主要体现为在舞台布景和空间布局上,舞台采用了实景呈现的方式,且一景到底,只是LED 屏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有所变化。在舞台设计方面,五场戏都于同一地点,讲述了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桌椅、柜台和牌匾的实,以及阁楼、窗户外时间变化的虚。运用浓缩化的时空处理方式,使得观众获得场景真实体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变迁之余炝锅面馆不忘初心的坚守,以及数年如一日真切的人间温情;在音美设计上,运用铙钹、马锣等传统民间乐器,调动话剧节奏,在情节高潮之时,穿插锣鼓敲打,变换的节奏更加彰显了紧张气氛,当视觉听觉被同时安放在一个场景中时,观众一下子被打动了;在舞台道具和演员装扮的选择上,也力求生活感、接地气。当然,舞台的布景中存在的是假定性的真实性,这还需依托于观众的想象,并因观众的想象而高于生活的真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分为上下两幕,打破单线叙事格局,多故事穿插交织,时间跨度较大。开篇以面馆的日常入戏,然后围绕拾钱归还、救助晓娟、母子相认等几个情节串联成了一部体现人间冷暖的故事。此外,它还把老城拆迁、牌匾变现等热点问题揉了进去,虽灌入了正能量,迎合了主旋律,剧情却没有刻意拔高,而是通过你来我往的博弈,着重刻画了几次情与理的冲突,激发观众对生活环境变化的各种联想,进一步产生共鸣。尤其是对于“爱”的定义和文化传承的叩问,使得剧情又拔高了一个层次。

整出话剧牵扯的故事虽小,却蕴含着大主题。太原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历经历史长河的沧桑巨变,“炝锅面”只是这条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态呈现。它不仅是太原人精神嬗变与升华的缩影,还是太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生动再现,晋韵、晋味的深刻提炼。《起凤街》的创作团队,以此打造太原人的精神史诗和道德高地。剧中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与时代精神,在给予人们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指引着人们真实地认识太原,改造着人们的内心和行为,从而再塑现实。

二、以情启真

情感真实离不开艺术家的想象和再创作,对生活进行艺术性加工及再表现。相对于生活中的真实,戏剧艺术实际上是有选择的真实。这在晋剧《起凤街》中主要表现为受时空限制,动作的程式化和历史的想象需要。正是由于演员在进行表演艺术的过程中的再创作与再塑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有所取舍有所增添的生活。且由于创作剧本时的逻辑真实和生活真实,以及演员塑造人物时的信念感。这些表演因此显得并不突兀。观众恰恰能在片刻之内就能了解到固定的动作所代表的行为,并投入自身的审美取向,借助联觉和想象,进行三度创作,最终超越历史时空的联结,形成一个立体的艺术作品。

普希金这样解读过表演:“表演是在假定的情景中,真实的行动和情感的逼真。”话剧即是在假定的前提下追求一个艺术真实的世界。当一件艺术作品从无形变得有形,逐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其无形的部分总是巨大的,远远超出它所呈现出来的样子。

《起凤街》所呈现的有太原历史的无声浸润,在剧中,晋商义利文化得到充分体现。在该剧中主人公的丈夫王家善,虽表现过挣扎,但骨子里仍重仁义,在别人危难之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施以援手,它所要彰显的是起凤街的淳朴,是太原人的善良,是当代国人的精神高地;同时,它也有改革开放赋予的时代精神。作为一部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的话剧,它渗入了煽情和教育的特点,在侧重伦理反思的同时,穿插了许多中国式典型元素:如中国式亲情煽情的渲染,中国式群众场面插科打诨的热闹,中国式充满教育色彩的对白。其中所构架的亲情、爱情乃至对陌生人简单朴素的真情实感都是山西城市灵魂的体现,都是打动观众、引起共鸣的内核。《起凤街》作为一部将人文精神和地方风貌结合的优秀之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趣和人文内涵。

三、结语

探究艺术的真实性,不僅要从艺术的角度看待社会,更要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待艺术。这一经典剧目之所以形成并评价颇高,与它的人物真实性、戏剧舞台真实性、主题真实性、情节真实性、情感真实性息息相关,它将晋剧发展面貌、历史文化渊源、时代人文内涵和舞台表演高度融合,内在地表现出具有社会意义的价值功能,使得欣赏者在感受艺术形式美的同时,精神上也能得到教化感悟。因而,谈论话剧的真实性离不开舞台人物的深层挖掘,离不开社会生活这一根本来源,它们共同造就了话剧的艺术真实。黑格尔说过“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不在于一般能引起情感,而在于它是美的。”这里的“美”不仅要符合创作的美学原则,使得艺术内容理念化,还要显示艺术的本质,真实再现生活。这在话剧艺术中主要体现为反映现实美、创造艺术美,达到生活的真实、感情的真挚、个性的善的完美统一。

到这里,真又通向了美。观众看剧,既要由真来激发触动,又要由善带来心灵的净化、感悟,还要由美来浸入,持久的陶醉。当真实性与善、与美相结合,大致能够达到朱光潜所提到的艺术的至高境界“内容沉没下去,形式浮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徐棻.为古老剧种赋予现代审美[J].中国戏剧,2019,(11):20.

[2]喻恩泰.戏剧表演艺术假定性当中的真实性[D].上海戏剧学院,2005,(05):01.

[3]丁冀芳.从晋商义利文化背景谈晋剧的发展与保护[J].黄河之声,2019,(10):08.

[4]龚晋文.晋剧<起凤街>再次尝试“戏改”新探索[J].戏友,2018,(12):25.

[5]孙莞书.浅析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的真实性的异同[J].戏剧之家,2018,(10):10

[6]冉霞.戏曲艺术的真实性小议[J].文史艺术,2014,(04).

[7]鲍楠.浅谈艺术的真实性问题[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