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

2020-11-28 07:40王静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管理体系

摘 要:中国现代煤化工从兴起到壮大用了仅仅20年的时间,逐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世界级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且快速发展的势头依然不减,也证因如此绿色开采、清洁能源、高效转化、科技创新等必将成为能源革命的重头戏。本文主要阐述了对现代煤化工应加快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探索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能源管理;能源革命;现代煤化工;管理体系;体系建设

一、前言

能源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能源日益紧张和环境恶化,获得经济方便环保的能源变成一个关系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急迫问题。然而,现代煤化工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又恰恰加剧了这一问题,截止2019年,我国煤化工产业规模已实现煤炭年转化能力约3.1亿吨标准煤,但能源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据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的数据可直观说明:“十三五”末,我国已建成8套煤制油、4套煤制天然气、32套煤(甲醇)制烯烃、24套煤制乙二醇示范及产业化推广项目,产业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从产能利用率来看,除煤制乙二醇为72.5%,其他利用率也就在80%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当前形势、下游需求等变化,现代煤化工应告别“就煤论煤”的传统思路,在能源革命的高度及能源总体框架下谋求新的发展思路。这就促使我们,必须用更加体系化的管理思路,去科学、合理的管控能源,做到“吃干榨净”。

二、能源管理体系的定义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三、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强化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在国家宏观能源政策导向下,虽然能源管理工作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企业主要领导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解误区,不重视系统性体系构建,经验式、粗放式的组织管理仍然存在,就导致组织能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之间尚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缺乏全过程系统的科学监控,系统的能源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为了切实地加强组织的能源管理,促进节约能源并降低组织生产成本,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这些主要来源于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因此,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意识培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作用,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确定能源管理的边界和范围。现代煤化工企业规模都较为庞大,能耗设备繁多,区域纵横交错,这就决定了能源管理必须要考虑系统性、全局性和关联性,尤其是在确定能源管理边界时,首先要充分理解边界可以是一个或一组过程、一个场所、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一个组织所控制的多个场所,因此要关注物理界限、场所界限、组织界限,综合考虑影响边界确定的诸多因素。

边界确定后,还要确定能源管理的范围,并充分了解范围内的能源概况,包括能源使用、主要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源绩效等信息,以便在此基础上做好能源策划,例如设计能源管理模型,提炼能源管理理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结构,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等。

(三)做好體系建设人才培养。能源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加之煤化工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设备设施、物料介质、反应机理、加工条件都不尽相同,如果没有一个技术过硬的高尖端人才队伍,搭建体系框架都异常困难,甚至可能因体系建设时各要素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而造成能源管理脱节,导致能源使用无依据、分配无定额、考核无计量、管理无计划、损失无监督、节能无措施、浪费无人管等现象。现代煤化工必须要扩大人才培养范围,从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环保等各专业口挖掘能源管理优秀人才,通过“传帮带、师带徒、定向委培”等多种措施,打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人才队伍。

(四)建立源头管控的长效机制。通常情况下,能源管理活动会涉及煤炭、电力、蒸汽、燃油等多种能源,从结构节能角度考虑,控制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是十分重要的,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事实上,在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合理确定不同品种能源的使用比例可以改变能源绩效。一是要抓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能源消耗可行性研究和分析,确定合适的工艺路线、装置设备,保证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要求。二是要加强能源采购管理,需要确定适宜的能源采购标准,如煤的热值、灰分、水分、含硫量、粒度,以确保能源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能源计量、能源贮存,能源输配过程中要考虑损耗限额和安全。三是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要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和能耗,促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五)抓好节能降耗的过程管理。能源管理活动中会面临到应急的风险,即燃煤或电力等能源的中断、蒸汽管道等发生爆裂后的意外放散、火灾。因此,应加强管道管线(如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热、供油管道)的巡视、维护,减少能量损失。在能源分配和运输中,保障能源的安全、连续供给,降低损耗。同时,要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对现有工艺装置、设备设施不断进行优化,通过“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等,鼓励企业基层技术人员集思广益开展节能降耗技改工作,不断挖潜增效,发挥生产装置最优效能。

(六)建立完备的计量监控系统。能源管理活动中,如燃料的质量、烟气排放温度、加热或冷却载体温度、供电日负荷率、功率因数、锅炉运行参数等,都需要通过计量监控来进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和优化能源利用方案。因此,计量监控系统的配置无疑是能源管理的核心,对于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必须在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7167-2006)和《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4789-2009)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分类计量和分级分项考核,保证配备率及准确度等级,加强对计量制度、人员、器具、数据的管理。

四、结束语

现代煤化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既要做好工艺、设备的源头管理和过程管控,也要做好人员思想认识提升和技能素质培养,要从工程设计、清洁生产、监视测量、技术改造、数据分析等多个途径,系统考虑、科学统筹,如何有效的建立起能源管理体系,并保持持续改进的运行,将成为今后现代煤化工企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永波, 张清林.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认证认可,2020年6期

[2] 李淑玲.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化工贸易,2019年26期

[3] 朱燕飞.对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年15期

作者简介:王静(1986.01—),女,陕西省渭南市,本科,工程师、能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节能降耗、能源管理等。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管理体系
强化“两能制度”建设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保障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物联网技术在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浅谈EMS系统在本钢燃气系统中的应用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