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马季沟村“三变”改革模式的个案研究

2020-11-28 07:40邢伟成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社三变集体经济

邢伟成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靠保障,是解决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途径。靖边县在黄蒿界镇马季沟村探索出了实用性强、可操作、可复制的“三变”改革“马季沟模式”成为榆林市改革的成功范例。

一、马季沟做法,彰显了三变改革新内容

马季沟村地处靖边县北部风沙水滩区,距县城37公里。有7个村小组,308户,1251人。总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497亩,林地39200亩。人均土地46亩,人均水地8亩。主导产业为种养业,种植以玉米、马铃薯、西瓜等为主,养殖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

<一>党委重视,全力支持改革

靖边县委高度重视马季沟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工作,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7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小组,全面展开马季沟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在村“三委”班子全力协助下,历时一年多,先后组织召开会议260多次,形成了马季沟村三变改革初步框架。

<二>自发变革,探索增收路径

长期以来,马季沟村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分散经营为主,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增收缓慢。2010年以来,马季沟村在认真总结过去十多年来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原因进行了改革探索,将原有分散到户的耕地,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自发进行土地整合、流转。2013年,马季沟村争取到县国土局土地开发243.9亩项目,由于地块的选择成了主要问题。家家讨论,户户算账,明白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联动性,逐渐统一了思想,凝聚共识。2014年,白家沟、鲁家湾等5个村村民一致同意,签订了全组全部耕地、林地、树木、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公育林补助等由集体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的协议。

<三>清产核资,明确股权设置

马季沟村顺利完成了村委和7个村小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股权配置工作,制定出台了《马季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随后,县农业局颁发了马季沟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及白家沟等7个分社的证书。7个分社在总社的领导下,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目前,全村耕地10497亩、林地39200亩、树木22000棵、水域、小型水利设施等全部回归集体统一经营,实行按股分红制。股权设置上以动态股为主,坚持动态静态相结合原则,设有“土地股”和“人口股”。2017年底,全村确认“土地股”成员152户530.5人,“人口股”290户1136人。股权设置运行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只设“人口股”,属于动态股,增人增分红,减人减分红。第二种既设“土地股”,又设有人口股。“土地股”和“人口股”按照“五五、四六、三七”分成的办法,“土地股”享有两次分红权利,期限为10年,采取静态股和动态股相结合的办法,10年后撤掉“土地股”,都变成“人口股”,与白家沟分社的做法一致。总社和分社根据发展和运行情况,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均衡的“资金股”。

<四>壮大集体经济,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2017年以来,马季沟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打机井11眼,架设高压线路5公里、低压12公里,平整土地1000亩。冯家沟分社建成600亩山地标准化苹果基地,鲁家湾分社建成肉羊转型升级集中示范户20户高标准饲养圈舍。总社和分社集中连片向外承包土地3258亩,年承包收入87万元。2017年,全村贫困户9户27人,从集体经营中分红47800元,人均1770元,确保脱贫户经济收入长期保稳增收,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二、马季沟亮点,诠释了土地流转新成果

马季沟村“土地股份量化制模式”,为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开创了成功先例,总结了改革经验,指明了发展方向,马季沟亮点既适合西北大面积农村“三变”改革,又区别于全国农村“三变”常规改革,诠释了土地流转新成果。

<一>三村改革共性。一是有效解决了外出户土地撂荒问题,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二是有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入小康生活。三是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四是支持农户自主经营,增加经济收入。五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六是妥善化解了农村土地纠纷,营造了农村文明和谐的氛围。

<二>马季沟村改革个性。一是产业结构个性化。马季沟村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型,坚持集体所有,双层经营。主要适应集体账面资产较少,土地资源丰富的村进行改革。通过统一的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为农户从业分工细化创造了条件,解决了“谁来种地,谁来养猪”的问题。二是运营方式个性化。马季沟村设立了1个总社和7个分社。建立了总社拿出总体设计和项目实施细则,分社落实目标完成任务的科学机制。三是股权设置个性化。马季沟村以动态股为主,坚持动静态相结合原则,突出了科學性、灵活性。

三、马季沟战略,开辟了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径

<一>马季沟发展面临问题。一是实体经济支撑少,产业链单一。马季沟村集体经济,目前主要靠大面积传统种养收入支撑,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利于长久发展。二是缺少经济航向的掌舵者,集体利益达不到最大化。利益是刚性的,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规律,经济效益才能达到最大化,从而激发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马季沟村目前缺少专业的市场分析师,不能准确把握集体经济未来走向。三是经营和管理人才短缺。首先是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差、水平不高,与改革和发展不协调。其次是新型农业主体没有确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不衔接。

<二>马季沟发展战略。马季沟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调整了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了发展路线,提出了新的战略方针,破除了壮大集体经济顽疾。一是依靠区域优越发展。马季沟村位于靖边县北部风沙区,地势平坦,水资源充沛,两条河流覆盖全村,光照充足,耕地多人口少,可走绿色产业化发展道路。该村交通较发达,处于两条高速大动脉核心区。包茂高速南连西安北通包头,银太高速东至太原西达银川,马季沟村与周边省份一线城市形成一日交通圈,占据了大中城市市场有利地位,可走向市场要效益的道路。二是依靠县内资源优势发展。与东坑镇现代农业园区合作,提供新品育种及现代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借鉴东坑镇种养示范区实地经验,发展马季沟村现代农业。可联建旅游框架路线,打造乡村观光农业旅游产业。北与统万城大夏国遗址,东与龙洲丹霞地貌景区,南与红色教育基地小河会议旧址联建旅游框架路线,打造乡村观光农业旅游产业,带动集体经济产业链向外延伸,不断拓宽经济收入渠道。三是紧紧围绕靖边县“两区两地一中心”建设目标,逐步把马季沟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做实。依靠靖边县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输出区”优势,马季沟村可建成高标准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又解决了农产品外输高额费用困难。借助靖边县打造“西北物流集散地”优势,马季沟村可大力开发互联网平台,把农产品一站式销往全国各地,扩大生态农业影响力,助推“马季沟模式”与发达地区接轨。紧扣靖边县打造“榆林最大副中心城市”优势,马季沟村可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城镇化建设层次上,既能把“一二三”产融入到“三变改革”中,又能提高乡村品味,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马季沟范例,成为西北农村改革的缩影

靖边县马季沟村的“三变”改革,以制度创新为支点,以繁荣经济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途径,以乡村文明为宗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撑,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最大效益打下了长远的基础。“马季沟模式”折射出“三变”改革耀眼光芒,形成西北农村改革缩影。

猜你喜欢
分社三变集体经济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会秘书处参加CCS广州分社召开的辖区国内船设计质量研讨暨集中审图宣贯会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法新社进入朝鲜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增强信用社分社管理力度,推动市区经济发展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