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小学低年级STEM教育

2020-11-28 07:45肖化谭伟红
基础教育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STEM教育小学低年级

肖化 谭伟红

[摘   要]为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更高效地开展STEM教育,可依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STEM教学活动中,激发并培养儿童对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引导儿童在实践探索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鼓励合作学习,关注思维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STEM教育;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年级;实验;过程性评价

STEM是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认识到跨学科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的重要方式,因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和计划以确保STEM教育的顺利开展。我国STEM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2016年,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开始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2]。

与幼儿相比,小学低年级儿童(通常在6至8岁之间)的心理和智力发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高效开展STEM教育,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此,将结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STEM教育进行讨论。

一、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的STEM教育的特点

1.激发并发展儿童对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一切有成果的活动都应以兴趣为前提。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存在,他们会受兴趣或需求的支配。如果他们对于某种活动的自发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活动的效果就无法发挥到极致[3]。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小学低年级的STEM教育就是要从儿童身边的事物和问题出发,引导儿童通过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等启蒙知识和概念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激发他们对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日后STEM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引导儿童在实践探索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

皮亚杰认为,要培养能够独立创新、推动未来社会进步的个体,引导主动探索真理的教育比那种拾人牙慧、照本宣科的教育要更上乘[4]。在皮亚杰看来,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STEM教育提供了一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跨学科融合式的实践学习方式,使儿童可以通过实践探索去获得知识,“做中学”正是STEM教育的核心特点。

孩子的活动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处于中心位置[5]。作为一种以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STEM教育采用项目式实践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锻炼和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要设计能够激发儿童兴趣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教师通过设置任务,让儿童通过实践探索获得相关知识后,运用工程的思想、技术的方法与技能、数学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3.重视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儿童间合作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成人。从智力角度看,这种合作最能够促进思想的真正交流,引发带有批判性、客观性及含有推论和反思的讨论[6]。他认为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对儿童去自我中心化具有重要意义。STEM教育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小组学习,让学生有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低年级儿童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对于去自我中心、培养合作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4.关注思维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

皮亚杰认为,不能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思维的过程。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STEM教育能够帮助儿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过程的关注和培养要体现在过程评价中。对于STEM教学而言,教师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仅关注结果。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儿童特别重视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因此,在STEM教学中,教师应对儿童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予以肯定,注重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尊重他们在观察或实验过程中得出的描述和结论,合理引导他们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作出科学的解释。

二、小学低年级STEM项目的设计

依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以及STEM教育的特点,可将小学低年级STEM项目的设计分为引入、体验实验、讨论交流和创意实验四个环节。其中,引入环节是通过图片和问题激发儿童对项目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之后进入体验实验环节,目的是帮助儿童了解项目或掌握解决某个问题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以及学习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体验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儿童合作操作完成的。体验实验后进入讨论交流环节。在讨论交流中,儿童发展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逐步去自我中心化。在最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意实验环节,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儿童能够利用在体验实验环节中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选材、动手制作和检验等实践活动。

三、小學低年级STEM教学实例

以小学低年级浮力项目的设计和教学为例。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浮力相关的现象,如漂浮在水面的树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等。这一项目主要是让小学低年级儿童感知浮力的存在,了解生活中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以及浮力的应用。浮力项目的知识目标如下。

科学目标(S):感知水中浮力的存在及浮力是向上的;知道水对物体会施加浮力;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量时,物体就能浮在水面上,而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量时,物体就沉入水中;能说出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其他例子。

技术目标(T):通过使用所给材料完成与浮力相关的探究小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会使用工具完成装置的制作。

工程目标(E):会依据浮力相关实验知识,针对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类推方法,设计和制作一个交通工具帮助小兔子过河。

数学目标(M):根据物体的沉浮情况,了解大于、等于、小于等数学概念。

在引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给儿童展示浮在水面的小黄鸭、浮在水面的树叶等图片,启发儿童思考:是否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上以及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在体验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活动(见图1至图5),引导儿童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体验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就体验实验的发现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浮力相关的现象。

讨论交流结束后进入创意实验,这是STEM教学的核心。通过设置“小兔子过河”的问题(见图6),分析怎样制作一个交通工具。学生首先需要根据在体验实验中掌握的浮力相关知识进行设计,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出来,接着再检验自己制作的工具是否能让小兔子浮在水面上。如果不成功,就需要分析原因,再重新设计和制作,直到成功为止。最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项目,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生之间存在客观差异,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完成作品,因此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不断鼓励,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STEM教育中,结合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有利于设计出更符合低龄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活动,实现本阶段跨学科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教育部關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02/t20170215_296305.html.

[3][4][5][6]让·皮亚杰.科学技术与儿童心理学[M].杜一雄,钱心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STEM教育小学低年级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浅谈STEM教育及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