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剑湖保护治理攻坚战

2020-11-28 07:40杨百梅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杨百梅

摘 要: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部具有代表性的高原湖泊湿地,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环境保护、调蓄防洪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一定要打好打赢剑湖保护治理攻坚战,实现剑川山青水碧、空气清新、环境秀美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剑湖湿地;生物多样;保护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为以剑湖保护治理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剑湖保护治理统领剑川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剑川跨越发展,从而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剑湖现状

剑湖是云南省28个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是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剑川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3公里。当达到法定运行水位2188.1米时,湖面面积678公顷,蓄水量1680万立方米。剑湖流域径流面积91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59亿立方米,分布有金华镇和甸南镇的32个行政村72972人,耕地32676亩。

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部具有代表性的高原湖泊湿地,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环境保护、调蓄防洪等方面兜发挥着巨大作用。剑湖湿地物种丰富:海菜花、光唇裂腹鱼、云南裂腹鱼、后背鲈鲤等为云南特有,剑湖高原鳅是八十年代才发现的剑湖特有种。随着近年来不断加大剑湖湿地保护恢复力度,保护区完成退耕还湿1745亩、恢复湿地1440亩、扩大剑湖水面820亩。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栖息鸟类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至2018年监测到149种2万多只。黑鹳、灰鹤、彩鹍、白尾海雕、白琵鹭、钳嘴鹳、铜翅水雉等珍稀保护鸟类不断被发现,2019年初紫水鸡数量达1478只,占云南省总数2291只的65%,为全国最大的种群 。

二、剑湖流域现存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为活动对剑湖的干扰也日益加剧,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剑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开展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亟不可待。

(一)流域内城镇及村落污水问题。剑湖上游城镇、村庄密集,生产、生活污水导致入湖河流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削弱湖泊水环境自净能力。

(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流域内分布的耕地农用化肥在大雨或大水漫田灌溉时随水汇入河流后进入湖中,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三)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剑湖流域森林植被被破坏,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泥沙被大量带入剑湖中,造成剑湖泥沙淤积严重和湖水变浅,加速了湖泊沼泽化和老龄化进程。

(四)湖滨带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一是各种建筑环湖而建,生活生产垃圾随雨水冲入湖滨带,使保护区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存空间萎缩。二是湖滨带被大量开垦为农田或修建为鱼塘,加速了湖滨沼泽地的干旱化和陆地化进程。

三、全力以赴打好打贏剑湖保护治理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惠及子孙。剑川要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打好打赢剑湖保护治理攻坚战,实现剑川山青水碧、空气清新、环境秀美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抓管理,强机制,严格资源保护。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生态环境、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日常巡査和监管,完善综合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强化资源管理,开展剑湖流域党建+湖长制“一圈一带”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剑湖流域州县乡村组五级“湖长制”,不断强化水质监测结果运用,持续完善社区共管体系,建立剑湖保护治理与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剑湖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合力,确保全县上下一个音、一股劲、一盘棋。

(二)抓规划,强思路,助推科学发展。一是抓实资源本底调查,挖掘剑湖特色资源,建立保护区本底资源数据库,完成科学考察报告编制。科学合理调整总体规划,对保护和发展更具前瞻性。二是编制《剑湖流域保护治理中长期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服务剑川绿色发展。三是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国家重要湿地,以政策破解保护治理资金不足难题。四是提升湿地保护水平,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强化监管,着力保护其原生状态,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抓项目,强攻坚,狠抓生态治理。一是理清思想,逐步从湖内治理为主向全流域保护治理转变、从专项治理向系统综合治理转变,从部门单一管理向职能部门密切协同治理转变。二是抓实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底泥疏浚工程,启动剑湖周边“三退三还”约1万亩,实施湖滨带恢复,增加剑湖湿地面积和库容;优化实施环湖截污治污项目,建设格渼江海菜花生态修复湿地,确保剑湖水质保持在II类状态,有效保护和恢复剑湖水环境质量。三是积极推动永丰河综合治理等一大批剑湖流域综合治理中长期规划项目的立项申报、资金争取和建设工作,修复环湖湖滨生态带,持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以绿色发展服务剑川跨越式发展。

(四)抓科研,强宣传,构建共管模式。一是强化科研合作交流,建立科研合作机制,挖掘保护开发剑湖湿地海菜花、紫水鸡和剑湖高原鳅等特色资源,共建剑湖湿地“花-鸟-鱼”生态科研示范基地。二是突出广大群众在剑湖湿地保护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宣传渠道,实行共建共管,全面推动宣传工作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营造全县上下共同打好剑湖保护治理攻坚战的良好氛围。三是重点抓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剑湖论坛、专题征文、摄影比赛、环湖马拉松和“我愛剑湖,我在行动”环境整治等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引领和监督作用,更好地发现、宣传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