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死》对机械论世界观的反思

2020-11-28 07:51苏娟
文存阅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摘要:《自然之死》作为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著作,麦茜特在书中详细论述了科学革命之后机械论世界观逐渐取代有机论世界观的事实,并且将压迫自然与压迫女性联系起来,深刻探讨了机械论世界观对生态学及女性主义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反思机械论世界观,从而为解决生态与女性主义问题提供更好的方法。

关键词:《自然之死》;生态女性主义;机械论世界观;有机论世界观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名词,在1974年法国作家奥波尼的作品《女性主义或死亡》中首次提出,奥波尼在书中呈现给大众的思想观点是,女性长此以往受到的压迫与自然所正在遭受的压迫在本质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意在试图号召女性来领导一场生态运动,以此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地球以及人与宇宙的关系。正是在奥波尼的影响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探讨之中。

卡洛琳·麦茜特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简称《自然之死》,一经出版,便引发了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广泛讨论。随着“科学革命”的推进和自然观的机械化与理性化,地球作为养育者母亲的隐喻逐渐消失,而自然作为无序的这第二个形象唤起了一个重要的现代观念,即驾驭自然的观念。两种新的观念,即机械论、对自然的征服与统治,成为了现代世界的核心观念。女性主义为主导的有机论精神被破坏,代之以一种消除了女性原则,或以剥夺姿态运用女性原则的机械论精神。

一、自然隐喻形象的转变—母亲到女巫

(一)有机论世界观——自然作为养育者母亲的形象

柏拉图的《蒂迈欧篇》和赫尔墨斯的《炼金术大全》中的地球作为一种看护者的形象,是文艺复兴时期广泛流传的一种隐喻。那个时期的文学形象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这一点,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李尔王》中曾这样提到,国王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代表,他是封建等级社会秩序的一部分。他的人性象征着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宇宙秩序,是不可亵渎的。而他的女儿则代表着乌托邦式的自然,也代表着作为理想统一对立面的自然。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和社会观念,则建立在人体与社会或微观宇宙与宏观宇宙的有机基础上,在整个大框架下,人们遵循的是有机论世界观,这种理论与人体各部分相结合,是人类在宇宙缩影中的体现。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万物都蕴含生命,且将自然、物质等与女性特征等相联系起来。这个时期的地球是有生命力的,被视作为一位仁慈、善良、有包容心的养育者母亲。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有机论世界观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广泛接受,使得它在那个时代可以作为一种规范性的伦理因素发挥效用。①倘若由于工业发展的需要开采矿产金属,那便是从自然母亲的肚中挖掘黄金,这在道德伦理上是人类行为对自然母亲的一种背叛,于是有效地阻止了商业开采的行为。且在这种占据统治地位的隐喻之下,蘊含了一些道德约束和道德许可含义,微妙之中表达了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人们不应该做什么。

(二)机械论世界观——自然是恶毒继母女巫的形象

随着封建主义的瓦解和欧洲人对新世界的拓展和开发,商业主义和工业主义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往层层覆盖的森林逐渐被开采矿石所取代,郁郁葱葱的山坡逐渐代之以过度畜牧。于是,在自然内部开采金属,挖掘黄金逐渐变得流行起来,但是按照过往伦理规范的约束,这种开采行为是不得当的,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这些采矿者开始歪曲自然的形象。矿工们指责地球不是一个真正的母亲,而是一个邪恶的继母,她把自己的恩惠隐藏在内心深处,即将贵重金属存于内部不让外人发现,不被人类所用,这个时候的自然形象逐渐从一个养育者母亲的形象变成了一个恶毒的继母。

当然通过对妇女形象变化的隐喻,可以看到混乱无序且活跃的自然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之后,逐渐屈服于新科学和机器带来的改变,这渗透出当时的思想家把作为养育之母和生命之源的自然变成榨取私利的功利精神。除此以外,麦茜特认为当时反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以及新科学运动发展,使得自然被当做机械的发明来加以折磨妇女,这在女巫案件中审问和用机械装置刑讯女巫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即审讯女巫作为审讯自然的象征,法庭作为审讯的样板,力学装置的刑讯作为征服无序的工具。

这一切都代表自然过去作为母亲的隐喻形象逐渐消失,标志着一个以有生命、女性的大地作为其中心的有机宇宙形象,逐渐让位于机械的世界观,预示着女性的地位在逐渐下降。

二、有机论世界观与机械论世界观的对立

(一)机械论世界观取代有机论世界观

在近代早期,“有机体”这一术语通常指生命的身体器官构造和组织,而“有机论”指的是这样的理论,认为有机结构是物质中固有的适应特性的结果。②文艺复兴时期的有机论注重世界万物变化的概念,自然是不断成长、变化的有机体,它一直处于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中,其内在的能量具有生命和精神的特征。但是随着十六七世纪科学革命的开展,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商业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有机自然观开始逐步瓦解,并且一些思想家试图通过改变有机论世界观中的一些保守或等级制的预设,剥去自然能动性的外衣,代之以机械论的描述,让机械论世界观取得统治地位。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培根十分支持机械论世界观。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将科学技术和商业资本主义与宗教结合在一起,使一种新的知识形式成为可能,为人类服务—即自然是可以从外部被人操纵的一种存在,可以被人解剖、征服和统治。并且培根提倡将自然禁锢于实验室中,用以科学的方法和机械技术相结合而创造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工具”,来揭示自然本身最隐秘的秘密,从而将人类失去的统治夺回来,恢复对自然的控制权,这种观点使得机械主义在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发展更加迅速。

机械主义的兴起的确为宇宙、社会和人类的新综合奠定了基础,它被解释为一个有序的、由机械的部分所组成的系统,各部分服从于法律的控制和机械演绎推理的可预见性。这种机械主义实际上使得自然死亡了,把自然作为一种惰性的、可为外部所操纵的存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机械主义在17世纪后半叶迅速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它通过同某些旧的有机自然观的假设的斗争,并吸收和改造其他一些有机自然观的假设,从而获得了新世界观的地位。

(二)有机论世界观注重尊重敬畏自然

麦茜特在书中所提到的有机论世界观首先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古代自然观的一种概念回归。相比较于古希腊时期万物有灵论的神秘自然观,现代的有机论世界观有效地消除了自然的神秘性,以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评析自然本身,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和恢复自然的价值。

其次她认为有机自然观的核心观点是将自然视为善良奉献的养育者母亲,从这一层面上便已经暗含了一种文化强制作用,在道德层面上也限制了许多不当行为。敬畏自然,那便意味着人与自然不再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而是存在一种和谐相处的伙伴伦理关系,自然与人一样,同样具有“生命”,是有“灵”的,这样才能消解人类生存困境,更好地发展。

(三)机械论世界观注重驾驭征服自然

17世纪以后,在面对宗教和宇宙论的混乱情况下,机械主义作为对思想的不确定性的一剂良药,作为社会稳定的理性基础而兴起。这一变革动摇了以往有机世界观占据统治地位的局面,使得初露萌芽的机械论世界观及其相匹配的价值规范开始盛行。

机械论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由相互独立的原子组成,就像一堆零件组成一件机器一样,这些零件完全是由纯粹机械外在的运动规律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依靠内部或者彼此的亲和力。这种理论里,一切都可以量化,那么同样自然也可以被量化,在这样一种意义下,自然不过是一堆零件的机械堆积,全然没有生命、活力和精神。所以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的掠夺行为都由过去的限制变成了允许,道德层面上的规范被破坏,使得人们掠夺自然的行为逐渐变得日常化。这种机械论世界观不仅消除了自然的活力,把自然建构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存在,还为征服和驾驭自然进行辩护,这最终导致了自然的死亡。

三、对机械论世界观的反思

(一)生态学层面

虽然机械论世界观的兴起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商业发展,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生态污染不可小觑。今天,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正在威胁着整个星球的健康,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多,臭氧的过度消耗等,这些都扰乱了地球的呼吸,有毒的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渗透到地下水、沼泽地和海洋里,污染着地球的循环系统。③由于商业开采的需要,热带雨林的树木被砍伐,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动植物的物种以难以想象的程度在灭绝,许多幼时看到的物种再也看不到第二次,这迫切提醒人们需要与地球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的伙伴关系,没有征服掠夺,而是敬畏与尊重。

于是构建生态命运共同體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消解机械论世界观带来的人类中心论以及父权制文化建构思想,就必须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生态保护二者兼具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生活,不能像以往一般对自然毫无节制地索取,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伤害,提高对资源、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二)女性主义层面

自然隐喻的变化预示着妇女地位的变化,在现代早期的自然形象,是一个被征服被控制而又混乱无序的形象,正如之前文艺复兴时期所描述的养育者母亲形象那样,野性的不可控制的自然形象同样也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且伴随着十六七世纪新经济秩序和科学秩序的出现,女性在生殖领域的主动性被打破,逐渐处于被动且被控制的地位。家庭中的女性也逐渐失去在经济生活中的合伙人身份,转而在生产和生殖中成为被动的依赖者,男尊女卑逐渐建构起来,伴随着这一改变,麦茜特认为由机械论世界观带来的西方父权制也开始建构。

西方父权制的典型表现就是女性与自然这两者的地位都低于男性,并且自然与女性在经济文化中的角色处于弱势,他们都被认为处于比文化低的层次,文化在符号意义上和在历史上都与男性联系在一起,而女性在这种环境下,作为一种可被控制的机器物体,被男性统治。在这种等级制度下,男性因为拥有着比女性更为强壮的力量,便可以更好地征服和压迫女性和自然。这种以男性为主宰的世界观使得女性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思想无法得到解放,这也是近代女性主义运动频发的主要原因。

注释:

① Carolyn Mercant. 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An Introduc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7.

②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M].吴国盛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③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刘庆山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参考文献:

[1]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M].吴国盛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2]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刘庆山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3]韦清琦,李家銮.生态女性主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4]余谋昌.生态伦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陈英.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刘伟,薛兰兰.《自然之死》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6).

作者简介:苏娟(1995—),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哲学系2018级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生态女性主义
略论生态批评的三大基本理论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女性儿童自然
莱辛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卡洛琳·麦茜特的生态女性主义世界观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之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