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办高校应构建三种机制*

2020-11-30 08:31
法制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日常化培育价值观

连 琳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师生价值观念的核心要素,必须长期培育和保持,积极构建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质的培育机制是实现长期培育和保持的关键。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聚焦核心,构建培育的聚合机制

一是聚焦目标。只有目标专一,才能专注行动、持之以恒。聚焦目标就是目标要专一,把工作聚焦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焦点。就像太阳聚焦足以燃烧纸张一样,聚焦目标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培育。为此,必须锁定培育目标,永远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为此,要防止多目标导致无目标的情况,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目标不动摇。教育目标多、乱、杂,必然导致教育缺乏指向性和聚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紧紧以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为目的,聚焦培育这个目标展开工作。

二是聚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价值目标。这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反映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党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价值追求的统一。为此,培育必须聚焦这三个层面内容,要把这三个层面聚合为一个统一整体,把握其整体内容的“魂”,培育要聚焦这个“魂”,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还是三个层面的专题教育,其“魂”不能散。这个“魂”其实就是我们高校全体师生与党、人民、国家高度融合统一所形成的崇高灵魂。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质上就是用这一“崇高灵魂”全体师生的头脑。据此,培育内容必须聚焦这一“崇高灵魂”,在师生与党、人民、国家关系的高度融合统一上下功夫,深度整合内容,鲜明主题,鲜活理念,凸显价值观念“核心”。

三是聚焦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多种力量的凝聚,必须聚焦各方面的力量来培育。要聚焦培育的资源力量,充分发掘兄弟高校和社会红色教育资源为培育奠定雄厚的能源基础;要聚焦培育的舆论力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载体为培育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要聚焦培育的形式力量,充分利用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和学术论坛、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大师生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和扎实的实践平台;要聚焦培育的细节力量,充分利用高校生活的细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近师生生活,贴近师生心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深入人心,构建培育的内化机制

一是明理,解决“知”的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内在的信念,首先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知”是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第一个要素条件。“知”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认知,是内化的开端。通过各种“明理”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入人的头脑,通过分析、鉴别、选择、认定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基本的认识、认知。在此基础上,在其他诸心理要素的交互作用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更深层次的接纳、吸收和内化。所谓“明理”,就是引导广大师生感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明白道理,形成观点。不仅要让广大师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二是解惑,解决“信”的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内在的信念,需要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信其道”,才能“行其事”。解决“信”与“不信”矛盾的关键是在“知”的基础上“解惑”,化解师生内心的疑惑。所谓“解惑”,就是通过设疑、寻疑、质疑、辨疑、解疑等方法,激发师生内心的思想碰撞,引导广大师生探究发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消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疑惑和情感障碍,使他们形成坚定的信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为此,“解惑”必须深入人的内心深处,在“信”字上下功夫。对师生心存疑惑的敏感和尖锐性问题不回避,特别对师生关注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社会丑恶现象,不回避、不搪塞、不绕行,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讲让人信服的话。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揭露社会黑暗面,敢于发最强音,敢于抨击时弊,让师生彻彻底底地解除心中的迷惑,发自内心地信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力行,解决“信奉”问题。信奉即信仰并崇奉、相信并奉行之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相信不奉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只有真诚信奉,躬身践行,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才能深深融入师生的灵魂和血脉,成为师生的内在信念。解决“信奉”问题,贵在“力行”。“力行”即努力践行。“力行”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内在信念的过程,也是实现“信奉”的基本途径。事实证明,人的价值观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长期培育实践的结果。为此,培育必须在引导师生努力践行上下功夫。坚持“相信与奉行统一”,引导师生切实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立身做人坚持岗位实践磨砺,把本职岗位实践作为培育的基本平台,激励师生敬业奉献,刻苦学习,建功立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持之以恒,构建培育的长效机制

一是基本要素相对恒定化。保持“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层面基本要素的相对恒定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作用的关键。实践证明,一种思想或精神要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并发挥行为导向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到内涵清晰、通俗易懂、简明易记、恒定不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是如此,必须保持其基本要素相对恒定,不能朝令夕改。为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保持其基本要素相对恒定。

二是教育主题定位永久化。核心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和其在高校整个价值观念体系中所居的基础和支配地位客观上要求,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位为高校永恒的教育主题,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反反复复地讲,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持久性。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师生头脑中扎根,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永久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为确保培育永久化,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永恒教育主题的定位制度化,并将其纳入党委(支部)每月的议事议程,纳入高校年度教育计划,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重点内容,使其成为高校每年雷打不动的教育主题。

三是培育活动开展日常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在平时,贵在经常,而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将其日常化。为此,应采取日常化培育方式,把培育作为高校师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日常化培育一般结合日常学习、日常工作、日常生活、日常活动、日常管理等进行,加强针对性、及时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渗入师生的内心世界,成为高校的“精”、“气”、“神”。日常化培育还应从日常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抓起,从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养成抓起,从日常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染抓起,坚持点滴培养,坚持岗位锤炼,坚持环境熏陶,坚持随机点拨,坚持潜移默化,坚持常抓不懈。

猜你喜欢
日常化培育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及其日常化管理研究
公众环境权利的诉求表达:激进化与日常化的内在逻辑解析
日常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新视角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认识论的自然化、日常化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