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

2020-11-30 08:31
法制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领导

王 寒

中共阜蒙县委党校,辽宁 阜新 123100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进报告中,成为全党上下的共同要求。之后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依法治国”成为了核心议题,党中央又多次强调要把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最终的着眼点是落实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这一系列要求表明,法治能力将成为衡量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事关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应当高度重视这一要求,慎思,慎行,坚守法律底线,带头依法办事,依法执政,执政为民。

一、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重要意义

中国曾经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制度,在人们的头脑中人治思维根深蒂固,虽然我们提倡法治已经有30多年了,但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还没有完全确立,他们不习惯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化解问题和矛盾,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和实施我们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基本方略,就现阶段来讲,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思维和能力就很有必要性。

首先,它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想有效贯彻落实好这个基本方略,必须做好一项关键工作,就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办事的能力。只有领导干部具备了法治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依法做出各项决策,更好地带动和管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使辖区内的各项工作有序依法开展。不仅如此,领导干部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还能起到示范带动效应,让各阶层的人士都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按章办事,依法行事,最终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其次,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要想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法治和改革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中面临的一些简单的、容易的问题都解决完了,剩下的都是困难的、不好啃的硬骨头,如何啃下硬骨头是当前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问题。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发展,为了推动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时可以不用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法律要为改革让路,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以权压法的现象和行为,这充分暴露出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推进改革发展方面的欠缺。

我们突破了法律的限制看似解决了眼前的难题,从更长远来看,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是巨大的损失和成本,因为有一些领导干部会借着推动改革之名,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为自己谋求利益,严重的会出现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样一来,原本想要的深化改革将成为空谈,所有必须要用法治去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法治的前提下,依法推动改革,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学会并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能力。

它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各项工作公正性、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他们的社会利益得到平衡、社会关系得到调节、社会行为得到规范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但现实中我们看到,当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却存在着花钱买平安、息事宁人的观念,解决问题用高压手段、强制方法去处置,不仅问题矛盾没有解决反而加深了矛盾,导致群众开始出现“信访不信法”的倾向,使得整个社会的秩序出现不稳定。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学会并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救济渠道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法律知识欠缺。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培养领导干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要求其依法办事,并将其列为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但是仍有一些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置若罔闻,由于对法律知识的漠视和欠缺,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对与本职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但是对本职工作之外以及一些新修订完善和制定的法律知识则很少系统学习过,特别是对于宪法的学习不够全面。还一些领导干部对一些法律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在工作中常常不知法、不懂法,主观臆断,违法行政。

二是法治思维意识淡薄。受我国传统的人治思维的影响,目前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他们的头脑思维中个人的思想意志占主导地位,对法治淡然漠视,有“法外特权”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常常把个人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一提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首先想到的不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而是治“民”,所以出现了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引起强烈的不良社会影响。

三是法治思维能力不足。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按照自己的理解简单机械地执行法律条文,没有依法办事,违背了法律原则和精神,不仅侵害了老百姓的合理合法的诉求利益,也降低了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法律的执行是为了保障人人平等,让所有人都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依法依规办事,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丢掉那种采用暴力强制手段,搞突然袭击活动的方式开展工作,要秉持依法行政的理念和态度,要增强法治意识和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突出服务关怀,维护群众权益。

三、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路径选择

一是加强内在自身修炼。首先,要树立法治信仰。现在,我们党内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对法律没有心存敬畏,认为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认为权要大于法,种种行为都是由于缺乏法治信仰导致的法治信仰,是一座灯塔,为党员干部指明方向,如果灯塔倒掉,灯火熄灭,就会让人迷失方向。只要相信法律,信仰法律,让法治取代人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主自由之路。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公权法定”的理念、信念,约束行为、指引方向。其次,要学习法律文化,拥有专业知识。要提高依法办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积极学法,掌握法律常识,加强法治学习培训,让强化法治素养成为一种习惯。最后要重视法治实践。不管是信仰法律,学习律法,还是遵守法律,最终都要应用到实践中去,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转化成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过程当中,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难题,推动工作的进展。

二是营造外在法治环境。首先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作为领导干部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以后选拔晋升领导岗位的参考依据。其次要有计划的培养、选拔、任用一批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干部,因为拥有法学专业背景的领导干部综合实力非常强,学习法律专业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法律思维和方式。再有加强责任监督力度。好的立法好的法律法规,好的执行,怎么样能保证其长期良性的运行,就是需要监督。只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制约权力。一要不断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促进已建立起来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能够在监督合力和实效上不断增强。二要深化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通过各种监督渠道去监督权力,建立健全各项阳光监督制度;三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要求。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依法领导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