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现象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应用

2020-11-30 09:43张飞虎
法制博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斯德哥尔摩讯问侦查人员

张飞虎

天津市蓟州区纪委监委第四审查调查室,天津 301900

在职务犯罪讯问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更加快速的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改变案件中嫌疑人与讯问人之间的僵持局面。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斯德哥尔摩现象,案件讯问人员只要在案件中不断的强化这种心理现象,并不断的创造斯德哥尔摩现象的条件,适时的运用这一心理学现象,对职务犯罪案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提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效率。

一、斯德哥尔摩现象概述

斯德哥尔摩是一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斯德哥尔摩心理现象的由来是根据1973年8月2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内发生了抢劫事件,其中有4名银行职员被犯罪分子劫持,警方为了解救人质与犯罪分子僵持了数天之后,以犯罪分子的投降而告终。但是在事件发生的几个月之后,4名银行职员却对当时劫持他们的歹徒表示感激,并不愿意向法院指控其罪名,并且希望劫持他们的歹徒能够得到原谅,反而对警察产生敌对态度。在这个案件中虽然犯罪分子挟持银行职员并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但是在这期间也表现出了仁慈的一面,这种心理变化的改变,使这四名银行职员不愿意接受警方的救援,“斯德哥尔摩现象”现象就此而来。此后,斯德哥尔摩现象作为一种心理学上的现象在社会上不同的领域中都可以见到,斯德哥尔摩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特殊紧迫的环境下,受害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才会发生。心理学家认为人质在紧迫的情况下对劫持者会产生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希望自己能够活下来,对劫持者产生依赖,并充满感激。受害者将劫持者的生死与自己的生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斯德哥尔摩现象存在的条件是需要在受到暴利威胁以及权利失衡的状态下出现的,并伴随着受害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为了能够活下去反而过度的依赖并感激掌握其生命的劫持者,在特定的情景下人们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现象。

二、职务犯罪询问中斯德哥尔摩现象产生的条件

在职务犯罪讯问过程中,需要使犯罪嫌疑人认识到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且施暴人会给其以小恩小惠,在封闭的环境下自身的想法和信息来源受到控制,并且要让犯罪嫌疑人感受到已无路可逃。满足这些条件后,还需要嫌疑人认识到讯问人员的身份是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代表,而犯罪嫌疑人是触犯国家法律的有罪之人,进而形成对比悬殊的力量关系。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并利用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作为后盾,而犯罪嫌疑人触犯国家相关法律的犯罪个体,这样双方的身份和力量对比差距就此拉大。具体来说:一是当犯罪嫌疑人接受侦查机关的羁押或调查,并且限制了其人身自由,特别是针对有罪的嫌疑人,无论在调查中其是否承认有罪,都要考虑其在羁押期间的人权问题,这就是“现实的威胁”。第二点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何保证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的相关法律也在不断的健全,而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如何执法,或是怎样对待嫌疑人,在不触犯嫌疑人基本人权的情况下都属于个人行为,其文明执法和善意对待对嫌疑人来说都是“特别的恩惠”。第三点是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在羁押阶段还是在讯问都会对其思想和信息获取受到限制,要想获取关于外界和案件的相关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就此其信息获取来源受到了控制。第四点是“选择的唯一性”因素在讯问程序中并不明显,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审理过程中针对讯问人员的问题是否回答有其自主选择性,可以选择回答或不回答。然而对于正在审讯中且有犯罪可能的嫌疑人来说,其无论怎样狡辩,最终的目的都是想改变自己劣势的地位,缩小力量差距。从这方面来看,犯罪嫌疑人的选择是唯一的,都是想通关某种方式来改变当前的力量对比,缓解紧张失衡的状态,使自己在心理上能够得到安慰,避免过于紧张。这些就是在职务犯罪讯问中可以产生斯德哥尔摩现象的基础条件。

三、职务犯罪讯问中斯德哥尔摩现象的应用

职务犯罪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对案件侦破具有关键性作用,现阶段由于相关法律授权有限,并且没有特殊的技术手段能够保证案件快速的侦破,而嫌疑人的口供对于案件的侦破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职务犯罪人员都是高学历知识分子,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能够利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侦查人员根据相关法律,并充分运用心理学方面知识和技能,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

(一)讯问中斯德哥尔摩现象情景的营造和维系加强条件

1.强化双方力量对比失衡

职务犯罪嫌疑人触犯法律之前的身份和地位相对较高,这类人素质较高且高度自信。在讯问前,由于其还很高傲,讯问中会出现不重视讯问人员,对讯问人具有不削和满的情绪和态度。这种情况下,讯问人员就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其心理情况进行掌握,并运用言语和法律改变这种力量对比关系,否则会导致讯问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所以,在审讯过程中,首先要让嫌疑人认识到当前悬殊的力量对比关系,在心理上对其骄傲自满的态度进行压制,使犯罪嫌疑人暂时放下身份和地位,如在讯问是可以直呼其名,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针对其可能触犯的法律和违法犯罪行为给予其严重处理。重点强调职务犯罪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损害是不可原谅的,劝其能够坦白从宽。这样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差距拉大,嫌疑人逐渐的认识到讯问人员的身份是代表国家权力,而自己是触犯国家法律的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可以逐渐的深化这种意识,使双方的身份差距意识逐渐的拉大,这是使犯罪嫌疑人产生斯德哥尔摩现象的基础。

2.实时适当的人文关怀

心理学认为,即使作为犯罪嫌疑人,在羁押和看守时对尊重的需求和自由与常人无异。而作为职务犯罪嫌疑人,在羁押之前多是国家干部,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过一定的贡献。在讯问过程中希望讯问人员能够对自己的功绩给予可肯定,并希望得到尊重。由此,讯问人员应在讯问过程中适当的对其功绩给予肯定,包括当前配合讯问态度的肯定。给予肯定要在合适的时间和适当的时机,而且仅限于调动嫌疑人积极配合的情绪,一旦肯定过度,会适得其反,使其重拾以往的身份和地位的自信。讯问人员可以通过提及其家庭和亲人实现情感沟通的渠道。让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善意举动给予认同,使其敞开心扉。

3.限制嫌疑人信息获取

职务犯罪嫌疑人一旦被羁押和审讯,应立即限制其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嫌疑人在进入讯问程序后,应固定其所处的讯问环境,避免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嫌疑人在心理上产生波动情绪。与此同时,要尽量避免嫌疑人与外界人员接触,包括没有参与到讯问程序的工作人员,不能与讯问人员之外的工作人员有语言的交流。此外,讯问人员应通过与嫌疑人心灵上的沟通,让其在心理上对讯问人员产生依赖,并寻求获取案件的相关信息。

4.提出解决方案

在案件讯问期间职务犯罪嫌疑人会面临“人质情境”,不断的在心理上对讯问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考量,徘徊在坦白和抗拒两种思想之间,并权衡两者的利弊。讯问人员应利用犯罪嫌疑人当前的心理状态改变其思想状态,使其认识到坦白从宽的好处,并在思想上认识到如实供述能够缩小双方地位的差距,使双方力量趋于平衡,嫌疑人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得到缓解。

(二)职务犯罪侦查中斯德哥尔摩现象的把控

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认识到斯德哥尔摩现象对案件侦破的重要作用,并在讯问中积极强化各种条件。由于斯德哥尔摩属于心理学范畴,强调的是嫌疑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在经历长时间的讯问后,应正确判断嫌疑人是否出现斯德哥尔摩现象,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应紧密的观察犯罪嫌疑人心理,并留意把控,这样才能在讯问过程中适时充分的利用斯德哥尔摩现象的心理状态,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起到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在职务犯罪侦查和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斯德哥尔摩心理状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侦查人员能够适时充分的运用这种心理状态,促进案件的侦破,同时也需要案件侦查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职务犯罪案件讯问中创造斯德哥尔摩现象的条件,提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效率。

猜你喜欢
斯德哥尔摩讯问侦查人员
论我国辩护律师对侦查讯问录音录像的阅卷权
斯德哥尔摩六点酒店
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困境及完善策略
非法讯问与监控式讯问机制
回溯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应用联锁软件
新刑诉法视角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职务犯罪侦查五种高效讯问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