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SMA-13沥青面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2020-11-30 10:07林太城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0年11期
关键词:摊铺机压路机集料

林太城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贵州省某高速公路路面起止桩号K0+000-K73+947,全长73.32km,对应土建标第1~9合同段,其中桥梁21.33km(48座),隧道38.65km(36座),桥隧比例高达81.6%。

主线路面结构层采用: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37cm水泥碎石基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4cm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总厚度为75cm;互通匝道路面结构层采用: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31cm水泥碎石基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4cm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总厚度为61cm。

2.SMA-13路面的性能表现

SMA-13是现代道路工程建设领域极为典型的沥青混合料,组成主要以沥青结合料为主,掺入适量高劲度的沥青玛䧛脂胶浆,从而实现在粗集料空隙间的有效填充。此类混合料性能表现优良,高温、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水稳定、耐久性方面都具有较好的表现。此外,SMA-13的表面功能优良,如抗滑能力强、车辆行驶噪音小、平整度高等。

3.配合比设计

3.1 原材料质量

SMA-13沥青面层是道路结构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作为上层结构,其必须在各项指标上都得到优化,确保道路的正常使用,为车辆通行创造良好条件。SMA-13的材料组成中以沥青为主要材料,掺适量粗集料、纤维稳定性、矿粉以及微量细集料等,各类原物料的质量应得到保障,从优质供应商挑选材料并加强进场检验,全方位确保各类拌和原材料的质量,由此提高沥青混合料整体性能。

3.2 SMA配合比设计

基于马歇尔试验确定适宜的配比方案,在对马氏试件的性能分析中,应加强对沥青用量的控制。SMA配比设计通常由三个环节构成,即目标配比设计、实际生产配比设计、配比检验,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材料类型的选择、质量检验、用量控制、综合性能检验等。

4.施工工艺

4.1 施工准备

我部对中面层施工质量进行自检后,由监理单位抽检,在全面确保各项指标无误后进入上面层摊铺环节。洒布材料为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控制在0.3~0.5kg/m2,以材料的状态为准,待破乳且水分蒸发后,再组织沥青层施工作业。

4.2 沥青混合料拌和

选用三一5000型环保沥青拌和站,依据规范拌制施工所需的沥青混合料,此环节的工艺控制工作尤为关键,如沥青和集料的温度应维持在合理区间内,相较于沥青温度而言,拌和过程中集料温度应比该值略高10~20℃,注重对温控装置的检验,出场直至完成混合料存储后,整个阶段的降温幅度应满足“不超过10℃”的要求,若混合料超195℃则不具备使用条件,需将其视为废料处理。现场应有专员检测温度,拌和总时间控制为53s,具体分为8s的干拌以及45s的湿拌,并依据实际情况作灵活调整,要求沥青混合料中各类物料的分布具有均匀性,不可出现结团、花白等质量问题。拌和中掺入适量颗粒状木质素纤维有助于提高混合料整体性能。

4.3 沥青混合料运输

(1)利用运料车装载拌和所得的沥青混合料并运输至现场,装载时汽车适当前后移动,本项目选择5次装料法,目的在于避免含泥量离析现象。(2)车厢底板刷涂适量油水混合液,作用在于分隔料斗和混合料,以免出现底部余液堆积现象。(3)运料车调头场所的选择较为关键,应在施工现场以外的区域完成调头,再通过倒挡模式缓慢移动并到达摊铺机前,不可出现与摊铺机碰撞现象,以摊铺机受料斗的位置为基准,当运料车的后轴轮与之相对齐后即可停止,将沥青混合料卸下;推动过程中应挂入空挡,不可发生紧急刹车行为,否则粘接层将受到严重推挤。

4.4 沥青混合料摊铺

(1)根据上面层摊铺施工要求,以两台福格勒摊铺机作为主要设备,采取单幅全断面摊铺的方式,两台设备轨道重叠量控制在5~10cm,前后依次错开,间距10~15m,在此条件下可确保纵向接缝为热接缝。(2)预热是摊铺机施工前的重要环节,需提前0.5~1h展开此项工作,熨平板温度至少为100℃,可通过红外温度计检验。(3)综合考虑混合料生产能力以及运料车装载能力,由此确定合适的摊铺速度,通常以2.5m/min较为合适,螺旋布料器始终维持匀速状态。

4.5 沥青混合料碾压

由5台双钢轮压路机基于特定的流程共同完成碾压作业,共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各自的施工温度应相对较高,且混合料不发生推移现象。

(1)碾压温度的控制:初压环节温度≥160℃,结束终压作业后温度≥100℃,施工中由专人进行测温并记录。

(2)混合料的碾压:(1)初压:紧跟摊铺机碾压,形成的初压区不可过长,最大限度减少热量损失,碾压速度为2~3km/h;(2)复压:初压结束后及时安排复压作业,尽可能减小碾压总长度,通常以60~80m为宜,全程具有持续性,速度3~5km/h;(3)终压:复压结束后随即开始终压,经过此环节后摊铺面不存在轮迹,速度适当提高,以3~6km/h为宜。

碾压方式:碾压施工严格遵循“紧跟、慢碾、高频、底幅、小水”的原则,合理控制相邻碾压带轮迹重叠量,使其维持在轮宽的1/3~1/2,按先低处后高处、先内弯后外弯的流程有序碾压。压路机启停要缓慢提高或降低速度,未经过碾压作业的路段不允许作为压路机的调头场所。钢轮压路机是本次碾压的主要设备,其自带雾状自动喷水装置,运行中应控制好喷水量,以免发生混合料降温速度异常过快的情况,碾压环节则要注重对温度的控制,可通过电子测温仪检验。

4.6 接缝处理

摊铺过程中将形成纵向接缝,将此部分均设置为热接缝的形式,结束摊铺后预留10~20cm宽的区域,此部分暂不碾压,将其作为后续施工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完成接缝处理后,摊铺机位于与端部相距约1m的位置,向上抬起熨平板并驶离现场,经前阶段的施工后端部易残留混合料,此部分需得到有效的清理,无误后再碾压。技术人员使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切割范围,于该处划线后再使用切割机将该部分切除,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

5.质量控制措施

5.1 事前控制

(1)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符合资质的供应商合作并做好材料进场的检验工作。(2)根据关键施工工序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好前期准备,调试设备,将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

5.2 事中控制

(1)混合料级配、油石比控制:试验人员在拌制所得的混合料中抽样检验,根据所得结果确定调整方案。(2)外观控制:检查表面的质量情况,如是否具有平整性,是否出现弹簧现象等。(3)摊铺厚度控制:试验段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装置控制摊铺厚度,施工过程中注意摊铺机履带和感应器不能有混合料,设置专人进行控制。(4)注重对混合料级配的控制,各类物料的称量应足够精确。(5)以摊铺速度为基本依据,合理调整压路机的碾压长度,两项工作要具有协同性,全程连续摊铺作业,压路机不可随意暂停碾压。

5.3 事后控制

全面收集并整理施工阶段的各项资料,项目经理部安排专门的资料员负责此项工作,如收集与整理数据、上报资料等,切实提高数据管理水平,使其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特征。

6.结束语

综上,SMA-13沥青路面具有优良应用效果,但其对混合料的质量、操作方法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工程实践中,各环节施工应依据规范而展开,各道工序质量应得到保障,基于可行的方式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全面做好路面施工作业,确保路面品质,达到质量过硬、安全舒适、使用耐久的目标。

猜你喜欢
摊铺机压路机集料
身体压路机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参数分析
基于维氏硬度的粗集料磨光值衰减模型
采用离散元方法评价集料的骨架结构
压路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