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视角下校园贷的问题审视与改进

2020-11-30 09:43王智博
法制博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借贷贷款校园

王智博

新乡学院法制办公室,河南 新乡 453000

校园贷是指在校大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进行借款的行为。当前,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联动发展,使得网络借款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运用的消费方式,高校大学生作为接受能力较强、思想较为前卫的群体,在网络贷款模式上逐渐成为新兴主体,由此,校园贷开始盛行。但是由于校园贷缺少相应的法律监管而使得众多非法借贷平台涌入校园,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导致许多类型的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管理,完善学生借贷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已经成为当今规制校园贷的重要方法。

一、民商法视角下校园贷涉及的问题

2016年国家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大高校需要建立校园网络借贷日常管理机制,包括日常监测、实时预警以及应对处置机制等内容,从多方面约束不良校园贷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变化,大学生的消费需求逐渐明显,还学费、创业资金以及生活开销等方面都要消费,大学生面度这些经济压力时,网络贷款就被纳入学生考虑范围内。网络贷款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产生能够为学生解决暂时的经济问题,但也由此引发了许多法律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一)征信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征信体制并不完善,尤其在校园贷这方面存在信息收集不全面以及信息收集成本高等问题。比如对借款方的认识只能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获取,针对各类型贷款合同审查需要花费成本,针对贷款方的信息也只能通过借贷合同了解其资金状况和还债能力,因此,审核方式偏向于形式化,从而导致不良校园贷现象层出不穷。此外,由于征信体制不完善,高校中校园借贷平台与贷款学生之间长期处于不平等地位,校园借贷平台能够通过与学生签订借贷合同掌握学生基本信息,但是学生却无法了解与贷款平台同样完备的信息,我国对校园贷这一行为还未建立完善的考察评估制度,使得贷款平台与学生之间具有严重不对等性。

(二)学生自身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普遍不够成熟,消费水平与实际承受能力严重不符,盲目消费、刺激消费以及攀比心理等现象十分普遍。据调查,大学生开始使用信用卡的人数在逐渐增多,但是其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同时,在面临各类型网络借贷过程中,学生缺乏辨别好坏的能力,对于金融行业的相关知识也不够了解,面对一些不良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诱惑,使得大学生在不知晓真实内幕的情况下被骗其中,从而掉入高利贷的陷阱,引发辍学、自杀、犯罪等社会问题以及法律问题[1]。

(三)校园借贷平台存在风险

校园借贷平台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收益,这让许多不良平台看到了商机,于是抢占市场、打小广告、各种借贷软件的出现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同时许多平台采取虚假宣传、隐瞒高额利息标准、降低审核标准等方式诱导大学生提前消费,陷入高利贷旋涡,各种骚扰、恐吓信息逐渐充斥在校园中,使得校园学习氛围被扰乱。另外,不良校园贷系统中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并且容易诱导大学生形成错误消费观念,大学生的很多私密性数据被泄露、盗用以及篡改,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贷款满足消费需求,严重影响了用户信息安全与正常消费观念的形成。

(四)政府法律监管力度不大

面对当前校园贷泛滥现象,从政府角度分析,存在政府监管力度不当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出现对市场的影响,校园网贷等一系列金融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政府在这方面监管政策还未完善,许多不良信贷的产生以及校园暴力催收等现象在许多高校内频发,造成校园学习环境遭到破坏。同时,政府运用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总体惩罚力度较弱,惩罚内容不够明确,且惩罚方式存在模糊性,导致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2]。

二、民商法视角下校园贷的改进措施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的网络借贷平台逐渐兴起,成为金融行业的新兴市场,校园贷就是一种典型的为高校大学生服务的校园借贷系统。但是本应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园贷,近年来逐渐以其变化的借贷抵押形式,逐渐成为高额还款的高利贷形式,不仅没有解决大学生的经济问题,而且还为其带来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隐患,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洪水猛兽。对于这一现象,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全面打击不法行为的规范机制,使得校园贷能够真正为需要的大学生服务。

(一)完善我国征信系统

不良校园借贷一方面损害了商家信誉,使得部分校园借贷平台规模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也使得高校部分学生因为套取借贷平台中资金而填入虚假信息,导致平台因此受到损失。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将“校园贷”平台所需数据纳入征信系统,加强大学生以及校园贷平台的信用意识。还可以创建大学生信用征信体系,将大学生平时信用状况以及职业道德等情况录入校园网站,加强校园网站排查,对于校园中存在不良借贷的行为以及骗贷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完善校园征信系统建设。

(二)增强大学生不良借贷的辨别能力

当前,高校大学生都已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加强,但是接触社会程度还较为浅显,需要高校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提升学生预防不良校园贷款行为的能力。高校具体需要在学生开学时期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比如开展安全教育大会,为学生入学或返校上好第一课。同时,在平时课余时间,还可以增设相关金融知识课程,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开展教育,提升学生知识素养。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强化法律意识,遇到难题及时寻找老师或家长沟通,发生校园贷之后敢于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从而保护自身不受校园贷的影响[3]。

(三)规范借贷平台运行机制

对于校园借贷平台自身而言,需要规范借贷平台运行机制。一方面,平台需将借贷风险以及还款相应制度如实向借款人严明,内容包括还款期限、还款限额、贷款利率以及违约责任等情况,严禁以偏概全,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欺骗借款人,规范自身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规范自身审核流程。借款平台中可以建立多层审查制度,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动机、信用记录等信息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外,还可借助互联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审查模式,明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必要时可以实地走访调查其信息,从而提升金融风险管控水平[4]。

(四)强化法律监管力度

面对不良校园贷款行为,政府应该强化法律监管力度。首先可以创新监管思路。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短时间内已经广受高校学生欢迎,政府应该正确看待这一网络借贷平台,鼓励正规金融行业创新发展,保护正规金融行业发展利益,转变自身监管理念,促使监管政策与金融行业与时俱进。其次,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措施,校园贷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政府可以针对其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比如在信贷额度、资费标准、信息披露以及审核过程等方面加强管理,防止平台出现违规现象[5]。

三、结语

高校校园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大学生解决创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前提需要校园贷是正常运营的状态,良好的校园借贷行为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有效助力。就目前我国校园贷现象来看,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防范不良校园借贷的法律法规,但是仍未有效阻止部分不良校园借贷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此,面对这一情况,需要高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同时与政府形成有效联动机制,稳定校园秩序,促进校园金融行业的有序运行。

猜你喜欢
借贷贷款校园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还贷款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