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视域下的中小河流治理探讨

2020-11-30 10:07王昌南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渠化护岸过量

王昌南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中小河流治理的意义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并占据世界重要位置。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于水资源的消耗逐渐增多,一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就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的涵养能力降低、湖泊面积大规模缩减、过度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紊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基于此类情况,建设合理的河流生态系统,改善水生态环境刻不容缓,首先就要找出现阶段存在的河流生态问题,树立科学的河流治理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河流治理效益最大化,提出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提供了保障,推动水生态建设稳步发展。不仅如此,实行中小河流生态环境治理还能够提高我国的生态系统的修复治理水平,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相处,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恢复水资源生态群落的多样性,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中小河流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对于河流的防洪有巨大的作用。由上述可知,我国现阶段对中小河流实行治理刻不容缓,实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视域下的中小河流治理方式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2.当前中小河流治理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过分看重防洪

在中小河流实行防洪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度看重防洪就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截取过多的水资源,影响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过度看重河流防洪,直接截取洪水导致流向变化,造成河流两岸的河槽冲刷严重,存在河岸塌陷的危险。自然形成的不规则的河流河道能够减低水流的速度,也能够起到防洪的作用。由此看来,在中小河流防治过程中过分看重防洪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2 河道硬化、渠化,水景观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受到河流流向、河道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中小河流的认知存在差异,破坏了河道原有的整体环境。河流形态直线化的渠化现象和为了节约水量而出现的硬化现象降低了河流缓流、激流的控制能力,水景观与水生态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在河流进行人工渠化、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建筑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有的甚至是直接投放到河流之中,污染了水源,河水受到严重污染,破坏河流的生态环境,水环境恶化,人与自然无法和谐相处,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2.3 河道形状改变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在中小河流治理的过程中,采取的裁弯取直的改进办法,改变了水体流动的多样性,造成许多深槽、浅滩、河漫滩的消失,破坏了水际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影响其繁殖,导致河流沿岸的生态功能退化。此外,河道形状改变还会破坏生态链,造成大量水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破坏,导致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淡水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现象。

2.4 工程性治理单一

现代中小河流治理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都采用的工程型治理,即,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但天然的河道自身有着强大的自净能力,采用单一的工程型治理会导致中小河流原有的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水生物之间的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污染的严重程度,不利于中小河流治理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2.5 过量取水,导致河流生态需水缺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农田的灌溉、种植以及居民家庭正常的用水需求,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导致河流的水量逐年减少,河流生态用水缺乏的问题愈渐严重。影响河流周边的生物的生长,河流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岸边植被减退、河水断流、河床淤积等情况出现。

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视域下的中小河流治理策略

3.1 尽量减少河流硬化、渠化

采用截弯取直的方法使中小河流渠化的单一的工程型的河流治理手段影响了河流周边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水的动能,进一步加剧了洪水灾害。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同时重视生物链保护和与工程建设,尽量减少河流的硬化、渠化现象,在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应在做好防洪措施的同时多关注水生态的平衡发展,从而在不改变河流原有的生态平衡的同时让河流按照自身规律发挥作用,为岸边植被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3.2 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护岸

建立一种合适的护岸方式,就要建立一种新型护岸理念,进行生态护岸,使植被和土木工程相融合,给河道坡提供天然的稳固保护。在实行生态护岸的过程中,要以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护岸,要注意因地制宜,结合的中小河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常见护岸型式如下:(1)细骨料硂砌石挡墙:抗冲刷性强,可利用当地石料,适用于对抗冲刷要求较高的直立护岸,石料丰富河段;(2)混凝土挡墙:抗冲刷性强,景观效果差,适用于对抗冲刷性要求较高的直立护岸;(3)浆砌石挡墙:抗冲刷性好,景观效果差,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适用于直立护岸,大块石较多河岸;(4)卵石贴坡护岸:抗冲刷能力较强,表面可贴卵石营造景观,适用于坡度较陡峭,石料较丰富河段;(5)生态格网石:抗冲刷能力较强,透气性好,可水下施工,适用于当地石料丰富,抗冲能力较强的河段;(6)硂护坡:抗冲刷能力强,造价偏高,植物无法生长,适用于抗冲刷要求较高河段;(7)草皮护坡:较为生态,造价低,但抗冲刷能力差,适用于常年不被冲刷河段;(8)框格草皮护坡:防冲能力叫草皮护坡强,造价稍高,适用于有一定抗冲要求的土质边坡;(9)框格铅丝网卵石护坡:抗冲刷能力较强,可夹土植草,较生态,但造价偏高,适用于卵石较多,抗冲要求较高的河段;(10)浆砌石护坡:抗冲刷能力强,造价较高,植物无法生长,适用于当地石料丰富,抗冲能力较强的河段。

3.3 过量取水与河流污染控制并重

河流污染与过量取水仍然是中小河流治理中最主要的问题,在进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中要实行过量取水与河流污染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为避免居民过量取水,应该对沿岸过度取水现象进行有效控制,为河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水需求,对于河流污染的问题,应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不再接纳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对河流沿岸的城市居民河和工厂进行建议指导和有效的监管。保证防污染和防过量用水同时进行。

3.4 加强后期监管

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治理的后期应该注重对河流的后期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并将之贯穿于河流治理的全过程,对于破坏河流治理成果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置,以确保河流治理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视域下中小河流的治理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河流进行修复治理,针对现阶段中小河流出现的过分看重防洪,河道硬化渠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工程性治理单一和过量取水等等河流治理问题,应该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解决,在河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河流硬化渠化,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护岸,实行过量取水与河流污染控制并重的治理促使,并在治理后期加强监管,对中小河流进行有效治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渠化护岸过量
过量食水果会加速衰老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请勿过量饮酒
吃糖过量也会“醉”?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城市路口公交优先方案研究探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