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学在羊山古镇的传承与体现

2020-11-30 15:12童方明
孙子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军事文化

童方明

千年古镇羊山,隶属山东金乡县,因处于鲁西南群山之阳而得名阳山,又因由三个并列的山头组成其形似一只俯卧的羊,而称为羊山。羊山山体挺拔险要,东西走向长2500 多米,是徐州西北的天然屏障。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难攻,所以是历史上官方屯兵驻守的要地,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一、羊山的历史是一部军事史

“羊山千年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一首羊山民谣,诠释了羊山古镇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刀光剑影、战火硝烟。据史料记载,从东汉时期曹操在羊山屯兵,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首长亲自指挥扭转乾坤的羊山战役,羊山发生的各种战事达100 多次。从古到今,也因此涌现了曹操等诸多军事名人。这些军事名人,既有与羊山的历史渊源,又多熟读兵书,在实战中实践和运用了《孙子兵法》。古代有刘邦、彭越、曹操、刘备、吕布、刘表、满宠、郗鉴、檀道济、李世民、罗成、高显、李燧等,近代有太平军赖文光、任化邦,捻军刘天祥、刘玉渊,清钦差大臣僧格林沁、民国军阀孙传芳等,现有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刘邓大军众多将帅。这里,只作一些代表性介绍。

(一)彭越首创游击战

彭越,昌邑(今金乡县羊山附近)人,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拜魏相国,被刘邦封为梁王。彭越与韩信、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后被诬告。据史料记载,第一个详细使用游击战术的人是汉军名将彭越,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史记》和《汉书》均有记载。《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记载:“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汉四年冬,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彭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项王闻之,乃使曹咎守成皋,自东收彭越所下城邑,皆复为楚。越将其兵北走谷城。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由此可以看出,彭越以出色的游击战术骚扰楚军的后方。在项羽与刘邦打的不可开交之际,他接连攻下了睢阳、外黄等17 座城池。项羽不堪骚扰,亲自率军队前来攻打,彭越却避而不见。当项羽转过头再去攻打刘邦时,他又率兵攻战,一举占领了20 多个城池。而且还缴获粮食数以万计,全部送给了刘邦做军粮。楚汉战争中,彭越的游击战术显示出巨大威力。楚军粮草补给被切断,军事计划被打乱,后方频频告急。之后,项羽被迫东征西战,率军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彭越这个“游击司令”,就像插在项羽背后的一把尖刀,成为了令项羽极为恼怒而又无可奈何的心腹之患。也正是由于彭越对项羽的有力牵制,刘邦才得以乘虚东进,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正是因为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彭越神出鬼没的游击骚扰,渐渐形成了对项羽的合围之势。以刘邦的力量,当时很难战胜项羽,韩信、彭越率军协同作战,最后才得以打败项羽,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孙子兵法·军形篇》曰:“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孙子论述是依据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而决定攻守的战略思想。彭越的战术,是在实战中对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运用。彭越从大野泽(金乡县羊山北)起兵时,就在羊山一带屯兵,在与楚军多年的征战中,首创游击战,发扬光大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这一战术,后被国内外军事家所常用。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强大的敌人,创造性地发展了游击战的理论和原则,极大地丰富了孙子兵学的这一战略思想。为纪念军事家彭越和他首创的游击战术,我们在现在的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区内,打造了彭越亭和彭越湖。

(二)曹操崛起于羊山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曹操的《孙子略解》是历史上《孙子兵法》最早的注释本。欧阳修曰:“世所传孙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由此看来,曹操一生的巨大成就,与其熟读和运用《孙子兵法》是密不可分的。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进行了著名的兖州之战。此战中,曹操在昌邑(当时兖州的治所,今金乡县羊山一带)一带屯兵,羊山成为曹操当时用兵征战的坚固军事后方。《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有比较详细的记载:“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今属济宁市)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曹操)领兖州(今金乡县西北羊山一带)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在《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记述:“黄巾军何仪、黄劭知曹兵到引众来迎,会于羊山。时贼兵虽众,都是狐群狗党,并无队伍行列。操令强弓硬弩射住,令典韦出马。何仪令副元帅出战,不三合,被典韦一戟刺于马下。操引众乘势赶过羊山下寨……”当然,《三国演义》有演绎的成份,《三国志》作为战史书记载得比较简单,也常被后人所轻看,往往以“破黄巾”三个字而轻描淡写。而根据史料记载,汉献帝初平二年,即191年。青州黄巾军和河北黑山军迅速发展起来,曹操带兵打败了黑山军,成为东郡太守。第二年四月,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杀死了任城相。当时的兖州治所在昌邑县,即现在的金乡县羊山一带,任城即现在的济宁市任城。曹操部将陈宫建议,兖州牧被杀,无人主政,正好可以占据,并自荐前去说服兖州的官员,邀请曹操主政兖州。曹操当了兖州牧之后,羊山一带就成了他的军事基地,曹操的军事崛起之路从此进入了快车道。之后,曹操带兵向寿张的黄巾军进攻。寿张县治所在现在的东平县境内,距羊山不到100 公里。结果曹操初战失利。于是,曹操改变了策略和战术,他看到黄巾军人数虽然众多,但是没有系统的后勤供应,基本上是靠临时的抢掠为支撑。他根据黄巾军的这个弱点,采用兵法上的奇袭战术,昼夜不停地轮番袭击,使黄巾军没有机会抢掠粮食等后勤物资。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持续了半年多时间,黄巾军败退到济北国,即现在的长清区南,这时已是寒冬腊月,黄巾军衣食极为困难。曹操又展开心理战,对黄巾军进行劝降。经过谈判,30多万人的黄巾军和100 多万人的家眷,投降了曹操。曹操对他们宣布既往不咎,一个也不伤害,将降卒中的“精锐者”改编训练,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兵”。将老弱妇孺安置屯田,增加收入并稳定了军心和后方。曹操据此崛起,其威势、雄心和声望急骤升高,达到了与袁绍、袁术、刘表这些霸主平起平坐的地位。曹操在羊山一带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准备向外扩张。从197年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进行了歼灭群雄的征战。数战吕布,三征徐州(治所为现在的山东郯城),终于统一了北方。

曹操这些征战进程中,羊山一带有时是主要战场,有时是进兵要道,更是屯兵要地,成为其初期崛起的基地。曹操在此不仅得兵占地,而且还得到很多人才,比如大将许褚、大将满宠(现金乡县羊山东满庄人),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王粲(金乡县人),御史大夫郗虑(金乡县羊山东郗庄人),尚书郎仲长统等。曹操崛起于羊山,在这里展开了统一北方的军事行动,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一生征战,建功立业,处处彰显出他熟读《孙子兵法》和运用孙子兵学的智慧。为作此纪念,我们在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区,专门兴建了曹操点将台、曹公亭、曹营食府等一批纪念设施,很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国之长城”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今羊山东檀庄村)人,南北朝时期宋朝著名的军事家。檀道济出身贫寒,流落江东,从军20 多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

据史料记载,东晋末年,正值刘裕当权。他先后消灭了南方各大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后来成为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刘裕当初起兵时,檀道济就加入了刘裕的队伍,他在跟随刘裕的征战中,熟读和研究《孙子兵法》,因精通兵法,作战勇猛,屡立战功。416年,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被任命为冠军将军。420年,刘裕代晋建宋,檀道济以佐命之功任护军将军,并被颁诏授命为太子太傅,当了太子的老师。422年,檀道济又奉命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是年,刘裕病死,檀道济等四人被授为顾命大臣。宋文帝继位后,檀道济被任命征南大将军,调任江州刺史。正是在此期间,檀道济和在此隐居的陶渊明见了一面,做了一件留名青史的事。陶渊明是著名的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田园诗篇,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正是在此时此地创作的。檀道济和陶渊明是故交,早年二人同在刘裕军中做参军。426年的一天,檀道济去看望陶渊明,想请陶渊明出山为国效力。此时,陶渊明已经六十多岁,年老多病,生活相当贫困。檀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渊明则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拒绝了檀道济请其出山做官的请求。这件事,在元代被改编成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在剧中,陶渊明接受了檀道济的劝说,出山为官,结局非常圆满。

430年,为抗击北魏入侵,文帝命檀道济统军北伐,前后达30 余战,所向皆捷,第二年一月,檀道济率军大破魏军,进抵历城(今济南市)。这时,魏军一面正面迎击,一面绕到宋军背后焚烧粮草。檀道济虽然勇猛善战,但断了军粮,又忽然接到圣旨回朝,准备退兵。宋军中有些士兵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将领。北魏派出大军围攻檀道济,形势非常危机,宋军将士都很害怕。檀道济反而不慌不忙,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当天晚上,宋军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士兵查点粮食。士兵们拿着竹筹一边量粮食,一边大声喊着“一斗、两斗、三斗……”计数。其实量的不是粮食,而是一斗一斗的沙土,只是量完之后在沙土堆上覆盖了一层少量的白米。但是,魏兵的探子看到的是一堆堆的粮食,马上报告给魏将。魏将认为宋军粮食充足,告密的士兵是假投降,就把投降的宋兵都杀了,而且放弃了进攻。第二天一早,檀道济率领大军从容撤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唱筹量沙”的由来。

檀道济回朝后,文帝评功论赏檀道济第一,进位司空,成为三公之一。檀道济功多名威,官位越来越高,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的几个儿子又多具才气,引起了一些权臣的猜忌。当时,文帝又久病不愈,也担心换了新皇帝对其难以管控,捏造罪名将檀道济逮捕。临刑前,檀道济把头巾摔在地上,大声说道:“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同时被杀的还有檀道济的11 个儿子和心腹将领薛彤、高进之等人。

檀道济戎马一生,战绩卓著。他熟读研究《孙子兵法》,并用之于实战,又根据自己多年的战争经验,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中大量引述了春秋战国、楚汉相争及三国群雄割据的典型战例。而且,还结合自己身经百战、运用谋略的实践经验,浸润于书中。《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被后人誉为“兵学双璧”,都是兵学奇书。《三十六计》既讲兵家韬略,又大讲诡道,它主要是解决敌我双方临阵对垒中的战术问题,把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阐述的既准深精透,又深入浅出。不仅搞专门研究的军事家能透其精髓,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说上几条,像围魏救赵、声东击西、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无中生有、空城计、苦肉计,等等。

在兵学界有句话:“世界兵学看中国,中国兵学看齐鲁。”中国的兵学思想发源早、兵书多。有人说,从古至今,称得上兵书的,至少有两千种,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和中国相比。而从全国来看,山东的兵学著作不仅最多,而且水平最高,《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两颗明珠。2009年6月19日,在济宁召开的隋玉简册《三十六计》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古代玉器研究会、山东孙子研究会、山东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一致认定著名的古代兵书《三十六计》的始作者是檀道济,从而破解了《三十六计》作者的千古之谜。为纪念军事家檀道济,在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区内建造了金乡军事文化馆,馆内重点介绍檀道济的军事生涯,并塑有檀道济大型塑像。同时,还在旅游区内规划设计了《三十六计》主题公园。

二、鲁西南(羊山)战役是孙子兵学的高超运用

鲁西南战役,是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实现千里跃进大别山、经略中原的伟大战略意图,于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在山东省西南部的北起黄河岸,南到陇海铁路,西至菏泽,东到大运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经过28 天(其中羊山决战16 天)的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9 个半旅及4 个整编师师部和国民党地方民团,共60112 人。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道路,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使人民解放战争在革命危急关头,从此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947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了整整一年的内线作战,已经取得了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 个半旅共110 多万人的战绩。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被粉碎之后,重新调遣力量,对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进行重点进攻。将介石为了保障他的重点进攻,还实施了蓄谋已久的“黄河战略”,悍然将黄河引归故道,号称以黄河天险来代替“40万大军”,阻挡解放军的南进,并企图利用黄河从陕北到山东所构成的“乙”字形防线,将华北解放军聚歼于“乙”字形弧内的华北平原。刘伯承形象的比喻说:“敌人摆的阵势是两头粗,中间细,像一只哑铃。”当时,全国的总形式,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和装备上还占有优势,敌强我弱的总体态势还没有改变,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来势凶猛,陕北和山东战场也一度陷入被动状态。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英明决断,抓住蒋介石重点进攻后中央防线力量薄弱和空虚的时机,立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把“大举出击,经略中原”作为举行全国性反攻的重大战略步骤,将出击和进攻的矛头指向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的大别山区。由此,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首先在敌人守备薄弱和要害部位的鲁西南地区,实施中央突破,跨越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打开挺进中原、挺进长江的前门和通道。这样,在整个战略决策中,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担负着战略突击任务,而实施中央突破,打开挺进中原,挺进大别山前门和通道的鲁西南战役,就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否顺利地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以至关系到整个战略进攻胜败的一场关键性作战。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遵照指示,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12 万多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地区。蒋介石得到消息,大为震惊,仓促从豫北、豫皖苏抽调第32 师、第66 师、第55 师三个整编师和第63 师的第153 旅,在第二兵团司令王敬久的指挥下,兵分两路,驰速北上,企图围堵刘邓大军。其第153 旅于7月4日抵达定陶,与菏泽之敌结为西路;整编第32 师和整编第66 师于7月4日进至单县、金乡,和原在嘉祥的整编第70 师结成东路;整编第58 师和第66 师的第199 旅,在万福河以南的金乡为后应。他们企图以55 师坚守郓城,在刘邓兵临城下、久攻不克时,以东路之军为主,东西形成钳击之势,迫使刘、邓大军背水作战。

刘伯承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将计就计,采取“攻其一点(郓城),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战法。7月8日,刘邓大军第一纵队全歼郓城守敌第55 师。10日夜,第二、六纵队分别攻克曹县、定陶。10日当天,毛泽东同志电示刘、邓:“要放手消灭敌人,歼敌越多,对粉碎敌人重点攻势,乃至而后跃进大别山均极为有利。”此时,王敬久指挥国民党军整编第70 师、第32 师、第66 师两个旅分别进抵六营集、独山集和羊山集,王敬久坐阵金乡,在近50 公里之地,摆成了一字长蛇阵。刘伯承抓住战机,以迅雷之势,集中四个纵队,分割包围,对六营集、独山集之敌猛烈攻击,敌两个师被全部歼灭。此时,敌人整编第66 师已成瓮中之鳖,龟缩在羊山集固守待援。

7月13日,第二纵队包围了羊山。7月14日,六营集战斗结束,第二、三纵队主力立即向羊山之敌发起了进攻。7月15日又向羊山守敌发起围攻,因受敌“羊身”制高点火力压制,均被迫退出阵地。17日拂晓,敌军在“羊身”制高点火力掩护下,实行反冲锋,双方激战,均伤亡惨重。19日,第二纵队六旅接替四旅再次发起攻击,仍未成功。当天,蒋介石飞抵开封,亲自指挥,从西安、潼关、洛阳调其整编第10 师、第206 师骑兵第一旅,从豫北调整编第48 师,从汉口调第52 师第82 旅,从山东战场调第7 师、第85 师、第5 军等主力部队,立即驰援羊山集。同时命令王敬久率整编第58 师和第66 师第199 旅立即渡过万福河,以解羊山之围。羊山集久攻不下,身在陕北的毛泽东极为焦虑,7月23日致电刘、邓:“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击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当天刘、邓首长冒雨亲自到羊山前线了解战情,经过研究,重新调整军事部署,以第二纵队由西向东沿街攻击,由“羊尾”向东攻击“羊身”;由第三纵队、第六纵队由北攻击“羊身”主峰和“羊头”;调野战军司令部榴弹炮营和第一纵队炮兵团,加强火力,压制敌军羊山制高点。从27日傍晚发起总攻,至28日下午1 时,羊山战役胜利结束。至此,刘邓大军在羊山持续作战十六天,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66 师师部及三个旅,俘敌师长宋瑞珂以下官兵23000 多人。羊山战役调动了国民党军队近20 万人,减轻了陕北的压力,为山东战场赢得了主动。8月7日夜,正当各路国民党军向刘邓大军合击的包围圈将拢未拢,刘、邓首长洞察全局,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提前结束休整,挥戈南进,由羊山一带出发,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8月27日,刘邓大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阻截,到达大别山,打破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在被动危机时刻,开始了伟大的转折。

鲁西南(羊山)战役胜负,是党中央实施战略进攻成败的关键。在这场转折之战中,毛泽东同志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高超的指挥艺术,处处体现了他们对孙子兵学和古代兵法的巧妙运用。

刘邓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首先是毛泽东主席谋局的大智慧。《孙子兵法·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多算胜, 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兵法》开篇提出战略概念,无疑于对熟读孙子兵学的毛泽东同志有极大影响。面对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在被动与危机之时,实施战略进攻,具有高超的战略思维和极大气魄,他选择了大别山这一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也是最薄弱的地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来争夺这块战略要地,这样就能破解其重点进攻,并以此改变全国的战略态势。后来的战争发展也完全给予了证明。毛泽东同志对发动鲁西南战役,进军大别山,进行了长时间的多次谋划,甚至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估计了三种前途:一是付出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在周围坚持斗争;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经过毛泽东同志“庙算”的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争取了最好的前途。而此时的蒋介石,对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及其战略意图毫无察觉,惊恐之中,从开始调动近20 万军队到后来增加到30 万军队,对刘邓大军前挡后追、忽南忽北、朝令夕改,从战略上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甚至刘邓大军过了汝河,才明白过来是进军大别山。由此来看,两军的胜负,从战略谋划上已见分晓。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战略构想,是中国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部杰作,其对孙子兵学的运用,臻至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次,是刘伯承司令员精谋巧计的兵学杰作。《孙子兵法》曾提出“围师必阙”,刘伯承司令员在鲁西南战役中对六营集之敌布下口袋阵,变强攻为“围三阙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打法,于运动中将敌歼灭,取得了六营集大捷。《孙子兵法·军形篇》:“可胜者,攻也。”刘伯承、邓小平首长关门捉贼,强攻羊山,关键时刻,决战决胜。刘、邓首长还多次运用《孙子兵法·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谋略,声东击西,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发动鲁西南战役,其战略意义不同凡响。身在陕北的毛泽东主席闻讯后,称赞刘伯承同志是“常胜将军”。刘伯承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他熟读兵书,熟谙孙子兵学,创造了许多经典案例,以足智多谋闻名于世,被誉为 “战争之神”。朱德总司令称赞刘伯承同志是“军事的奇才”;陈毅司令员评价刘伯承为“论兵新孙武,守土古范韩”。他从发动鲁西南战役,到挺进大别山,与其说斗勇,不如说是斗智。他在指挥鲁西南战役时,作出许多“示假”举动,把敌人引入迷途。如:他命令部队在黄河渡口佯攻,造成北进回归根据地之势,蒋介石立即调30 个旅分五路开进郓城、巨野。然而,刘邓大军的行动方向却相反,甩掉大后方向南挺进,完全打无后方的战役。到此时,蒋介石还以为刘邓大军不能渡河,被迫南窜。待刘邓大军越过黄泛区、突破汝河后,蒋才明白了我军的真实意图,但为时已晚。刘邓大军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胸膛,这一举措,牵制了蒋军南线兵力的160 个旅中的90个旅,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战略布局。

为了纪念这次大转折之战的胜利,在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区内,建造了刘邓大型雕塑、革命烈士公墓、革命烈士纪念塔、将军碑廊等纪念设施。还专门建有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占地123 亩,建筑面积60000 平方米,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羊山战役亲历者刘华清上将题写馆名。布展面积4200 平方米,翔实展现了鲁西南战役全过程。现在每年有近百万人到此研学与参观,成为了全国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基地。

三、把孙子兵学智慧打造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孙子兵法》为历代兵家奉为经典,也成为了当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千年古镇羊山,具有的独到的军事文化特质,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无不体现出孙子兵学思想在众多方面的具体实践、运用与发扬光大,这就为打造以孙子兵学思想为载体的兵家文化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金乡县羊山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在组织学习、研究与借鉴的基础上,以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区为载体,致力于打造彰显兵家文化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区,主要是依托现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展示军事文化,现有鲁西南战役纪念园,包括鲁西南战役纪念物、纪念标志、纪念馆、战役遗址等,王杰纪念馆、金乡县军事文化馆、兵器文化园等。特别是英雄王杰纪念馆,占地69 亩,建筑面积4600 平方米,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写,布展面积3300 多平方米,既展现了王杰光辉与短暂的一生,又展现了王杰的英雄精神:一心为革命;两不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伸手,即“在荣誉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王杰是山东金乡县人,原济南军区坦克二师工兵营一连班长,1965年7月14日,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组织民兵实爆训练时,因炸药包发生意外爆炸,为保护在场的12 位民兵和人武干部而英勇牺牲,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铮铮誓言。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都先后盛赞王杰的英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已经27 次倡树赞誉王杰精神,其中2017年12月13日,在视察71 集团军某部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时说到:“我小时候就知道王杰的故事,王杰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并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为贯彻响应总书记号召,羊山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正以王杰纪念馆为依托,打造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弘扬传承英雄精神基地,从英雄王杰身上,感受士兵的智、仁、勇、忠、义、情和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

(一)创建兵家文化园的宗旨和目标

羊山古镇的兵家文化,集中而又有高度。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独特的兵家文化底蕴,是一种珍贵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度假区在规划设计上,顺应了新形势下的发展与需要。能够满足社会各界与军事领域专家弘扬孙子兵学金声玉振集大成的呼声愿望,为了金乡乃至山东提升军事文化旅游品牌,提供集成性和标志性文化景观,打造孙子兵学文化研学游基地、应用与实验基地、军事论坛基地之场所,为社会和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留下巨大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及传世经典之形象标识。

(二)兵家文化园规划设计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定位

集研究孙子兵学文化的精神、思想、内涵和经典兵法战例运用于一体,做到内外统一、准确到位。具体是:华夏文明济羊山,求智休闲汇一园,凝聚中华文武魂,誉甲天下贯神州。一个灵魂:尚武尚和,止戈为武,道德方正,智慧圆融。两个支柱:启迪世人无穷兵谋智慧,纳集天下万般变异机理。三个关键:兵学文化之神韵、气势、精华。四个信念:中华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中华民族故土情、民族情、爱国情,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震撼力,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五个领域:孙子兵学的军事领域、政治领域、外交领域、经济领域、生活领域。六个原则:考证与研究先行、教化与旅游共存、抽象与具体结合、静态与动态相应,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贯通。七个主题:政治主题是共建共有、共享之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文艺主题是华夏文明济羊山,求治休闲汇一园;地域主题是千年古镇军事要地;文化主题是红色为领、兵学为纲、养生为用、民俗为展、文学为闲、汉墓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博览。八个维度:规划设计之精度、文化艺术之广度,传统文化之厚度、政治思想之强度、民族精神之高度、国民情感之深度、兵学智慧之宽度、兵家文明之长度。九个理念:节奏简约、旋律流畅、形象生动,气势恢弘、格局清朗、风貌典雅,思想庄严、感情浪漫、内涵丰富。十个要点:动静结合、文武合和、形神合和、虚实合和、古今合和、时空合和、内外合和、山水合和、天人合和、上下合和。

(三)兵学文化的传承体现定位与发展战略

兵学文化在羊山古镇传承体现的总体定位是,按照“文韬武略智慧先河,求智休闲问计羊山”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孙子兵学文化,展示内涵,拓展外延;挖掘兵法文化、兵书文化、兵阵文化、兵器文化、甲胄文化、军乐文化、历代名将等内容,结合易经文化,打造集纪念参观、军事文化博览、教育、学习、体验、演艺于一体的复合型全国知名军事文化旅游目的地。具体体现:一是兵家文化博览。各个场馆、景观、设施、标识等具有的军事文化表现。二是军事体验。通过复原古代和现代军事场景,完善相关配套,让游客参与体验军事活动。如古代的陈列、攻城等,以及现代的军事体验项目,如模拟扫雷、拆弹,退役装甲坦克、潜艇军舰实物展示,飞行模拟体验,各种轻武器射击等。三是军事演艺。借助羊山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与孙子兵学文化互为表里,内容融入演艺文化,通过高科技手段,利用水上舞台、战舰、湖岛等资源,充分还原古代战场场景,现代战场演出场景,为兵家文化爱好者和游客营造一场气势磅礴的视听盛宴。同时利用互动、参与的方式,调动身心氛围感受。

兵学文化在羊山古镇的发展战略。一是文化引领。坚持以兵家文化为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区发展为核心,全面展示军事文化这一主题,把兵家文化资源在羊山古镇做活、做实、做精、做美、做强。二是融合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军事文化旅游的兵学精神文化享受。军事文化旅游实际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的消费。实施兵学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把军事文化旅游作为公众与文化的联系媒介,既满足大众的内在精神需求,又很好地发展发挥兵学文化的功能价值,能够实现多重复合效益。三是区域协作。区域协作、区域合作,是现代军事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羊山古镇的兵学文化发展与传承,与军事文化旅游为一体。首先要积极融入山东省旅游网络,与济南、泰安、曲阜等地的景区密切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客源互动、联合营销、信息联动”的区域协作格局,打造成山东省乃至全国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其次要积极与各个兵学文化研究会,军事院校、著名大学的兵学文化专业研究机构、中外知名军事专家等合作,共同推进兵学文化传承与体现的提升。最后要积极与先进地区协作。学习与借鉴兵学文化研究传承与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取长补短,相互支持与帮助,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孙子兵学文化发扬光大,打造出山东大地孙子兵学文化兼收并蓄、古为今用的军事旅游胜地。

猜你喜欢
军事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军事鬼才
谁远谁近?
谜底大揭秘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