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的路径探索

2020-11-30 09:43
法制博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门户网站政务市民

马 征

中共阜新市委党校,辽宁 阜新 123000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强公众监督,提升政府公信力,从而推动建设透明政府。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公开信息的质量不高,信息公开的渠道比较单一,而公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却在不断提高,所以,探索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政务公开的管理机制

(一)完善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的职能和权限

市政府一般设有政务公开办公室,主要负责政府门户网站和依申请公开相关工作,想要建设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务办公室应进一步优化办公室的职责体系,明确办公室的工作权限、工作职能、工作程序等,建立健全的行政执行系统。

(二)完善政府公开目录

一般政府门户网站都会发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但很多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布的目录内容并未随着网站的改版和各板块的增设进行更新,目录无法有效的指导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根据网站的实时更新,及时更新《目录》的具体内容,更好地发挥《目录》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作用。

(三)提高政府公开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政府公开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对政务公开的满意度,所以既要提升政府公开信息的数量,也要提升政府公开信息的质量。政府和公务员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政府信息,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的价值,提高市民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满意度,应及时发布政策法规等信息,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权威性。政府公开信息时,还应使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应解释充分、明白。

(四)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所以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想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就要拥有一支对政务公开工作有明确、清晰认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各市政府设有政务公开办公室,但其他单位或部门与政务公开相关的工作大多由兼职工作人员完成,相关政府和部门可设置专门的岗位,培养和锻炼专职人才;新录用的公务员,刚入职时可对其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具体工作中可通过内部培训会、研讨会、专题讲座、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还可请有经验的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成立课题组,编写详细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手册》,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务必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无论是设立公告栏,还是建设咨询热线和网络平台,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市政府及各级单位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财政投入,为做好该项工作提供稳妥的物质保障。

(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机构改革后,有些部门还没有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未明确各部门责任人,应尽快完善体制改革,有效推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应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例如,财政部门、公安部门、信息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

(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

尽管已迈入信息时代,但报纸、电视、公告栏等传统媒体依然是民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具有普及率高、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这些优势,利用报纸、电视、公告栏等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在图书馆、行政服务中心等设置便民服务终端机,方便市民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

(二)优化“互联网+政务公开”

1.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

政府网站是发布政务信息、促进民政交流的重要渠道,目前各市政务公开的主要渠道是各市的政府门户网站,网站发布信息较多,但公布信息的质量和网站互动功能无法满足市民需求,应进一步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充分考虑网民的上网习惯和阅读习惯,深入开发网站各项功能,丰富网站各栏目的内容,完善和优化统计公报、大事记等,同时,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还需共享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

2.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政务APP等移动新媒体日益受到市民的关注,但目前看来,各单位或行政部门并未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应当加强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体建设,借助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扩大政务信息传播范围,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动政务公开透明化,增强公众互动性,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代言人,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与权威,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新闻发言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社会热点问题,发布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可以提高民众知情权,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还可以增强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要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挑选和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既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布政府信息,又能够与民众针对问题做详细的交流与沟通。

(四)加强宣传,增强市民的参与意识

各市的政务服务网均已开通,但宣传力度不到位,民众的知晓率较低。而市民能够多浏览网页,及时了解政府发布的信息,参与的热情高涨,才能提高市民对政务公开的满意度,所以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市民参与,营造良好的公众参与政务公开环境,鼓励民众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政府还可以设立“政务公开日”,通过电视、广播、公交车广告屏、社区公告栏等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宣传,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后,还可以通过发放红包等激励手段,刺激和引导市民关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上的信息。通过各种宣传提高市民对政务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的知晓率,增强信息发布的实效性,深入开展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监督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19年5月15日进行修订,但在政务公开领域,还缺乏基本性法律。为提高政务公开的工作效率和公众满意度水平,亟需以《条例》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公开法》会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和监督部门,明确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评议制度等。通过制定基本法,行政机关的行为能做到有法可依,并可以预见违法后的惩罚,进而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二)基层政府的监督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市政府应定期对全市及各区县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确保监督规范化和常态化,建立清晰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各部门或机构应当公开的制度规范、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方面的政务公开情况,定期进行评估或进行随机检查评估,并详细记录每一次的评估结果,并进行年终考评。

(三)重视社会监督,例如媒体监督、群众监督

社会监督可有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因此,政府应拓宽公众监督平台,例如在行政服务大厅、图书馆等设立意见投诉箱,在门户网站设立投诉专栏、开通政务公开意见投诉热线、由社区委托调查机构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等接受各阶层群众的监督。政府还应该重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所以政府应该借助媒体,及时、准确的发布政务信息,通过媒体的监督,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务公开的工作。

猜你喜欢
门户网站政务市民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谈政府门户网站的全方位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