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0-11-30 09:43胡自爱
法制博览 2020年16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思政

胡自爱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一、红色歌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红色歌曲创作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党和国家的重要时间节点紧密相连。“红色歌曲”一词来源于我国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苏区,人们广泛用当地的歌谣、山歌赞美红色政权和美好的生活,被称为“红色歌谣”。[1]其红色“基因”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以红色歌曲的融入,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在“大思政”背景下,为更好的实现思政育人、课堂育人提供了有效途径。一方面,红色歌曲蕴含思政政治教育理念,其创作灵感来源革命实践,服务于革命活动,是革命时期思想鼓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承载者,与当今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红色歌曲,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段,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课上、课下,还是网上、线下,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就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二、红色歌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只有在坚定信念上下功夫,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成为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红色歌曲是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练,每个时间阶段都有相应的作品呈现,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对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社会各阶层都起着激励和引领作用,对整个社会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推动意义。现阶段,中国处在快速发展关键期,更要深入挖掘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真正落实“大思政”教育要求,通过课堂引入、传唱经典、红色歌咏会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入脑、入心的同时,真正做到自觉践行。

(一)从创作背景展示红色歌曲的时代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它像战斗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勇于战斗、不畏强敌,最终取得胜利;和平年代其作为国歌,时刻提醒千千万万中国人不忘初心使命,担起民族复兴大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典歌曲《北京的金山上》,表达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感谢党和国家之情溢于言表。九十年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记录了改革开放伟大壮举,表白祖国,与祖国一同携手迈步走向二十一世纪,清新、明快又振奋人心。近期脍炙人口的《我们都是追梦人》,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振奋人心的主旋律。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红色歌曲;每一首红色歌曲,也是对时代印记的镌刻。他们的创作背景特殊,创作意义深远,对社会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二)从经典传颂探索红色歌曲的教育意义

红色歌曲具有典型性,在特定时期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人们的精神和意志具有正向引导和激励的作用。[2]在向上向善的时代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的行动指南,通过红色歌曲的学习和传颂,重温经典,唤醒历史记忆,发扬“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精神,引导学生探索红色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以此为切入点,发挥其教育意义。与此同时,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切实落实“大思政”教育格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落细。

(三)从课堂呈现挖掘红色歌曲的价值意义

红色歌曲承载历史价值,铭记历史,做新时代的有为人。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红色歌曲的深入剖析,感知革命年代红色歌曲创作过程的艰难曲折。以及创作完成后的传唱,对革命战士和人民的鼓舞、激励作用之大。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和建设的真实写照,历史价值深远。教育引导当代高校学生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红色歌曲积淀文化价值,汲取文化养分,做新时代的思想者。新时期,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后潜藏的严峻而复杂的社会局势。高校大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习总书记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挖掘红色歌曲文化价值,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与时代共成长,推动祖国更好发展。

三、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立足学生需求,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教育,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实现“全过程”育人

高校是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额主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把握课堂思政教育主渠道,同时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以思政课为基础,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红色歌曲等元素,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党课、团课、干训课的育人作用,发挥学生党员、青年团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的筑牢思想阵地,让思政课正真的“动起来”;深入挖掘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流行时段、时代意义,链接课本知识,剖析思政教育的知识点,丰富知识储备,让思政课真正“广起来”。

(二)注重文化育人,将红色歌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认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为高校育人指明了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一代以实际行动助力。相对传统型的“填鸭式”、“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歌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称之为“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上课时感受红色文化音符的优美,在课余时间参与红色式体验活动、红色式感知活动、红色式竞赛类活动,激发红色因子与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和心灵上的碰撞。因为了解,所认同。让高校大学生通过了解而感知,因为感知而认同,因为认同而践行,真正意义上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从小处着眼,培养敢当民族大任、能担民族重任的有为青年。

(三)重视公共教育,以红色歌曲为线索,探索以公共艺术教育为抓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公共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高校重视艺术教育为背景的公共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热爱美、践行美的能力,是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美育”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3]。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为背景的公选课、组织身临其境的红色筑梦之旅等,切实将艺术教育公共化,在公共化的艺术教育中载入红色因子,抓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正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时效性,提升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爱校之情。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推动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思政”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之际,在实现现代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正真展现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