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2020-11-30 08:43谢志雄包莉丽骆晓敬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4期
关键词:OBE理念应用型高校

谢志雄 包莉丽 骆晓敬

摘 要:基于成果教育 (OBE) 正在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作为西方国家引入的教育理念, OBE 是否能够适应我国应用型高校的教育实际? 结合高校毕业生在通用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成因,提出OBE理念下培养应用型高校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OBE理念;通识能力;应用型高校;技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4.023

1 问题提出

自从1912年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的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被各国企业和政府重视,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要成为国内很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研究表明国内大部分高校理工科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中需要的技术创新方法,其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含义、创新方式以及创新评价方面,而基于成果导向的OBE理念的引入为高校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创新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2 什么是OBE理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足,教育界开始反思教育的实用性和成果性。在此背景下,1994年教育学家威廉姆·斯帕蒂(William G.Spady)在其代表作《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中提出了OBE教育理念,并进行了定义:“在一个教育培养体系中,围绕学生在完成所有学习经历后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和组织培养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意味着一开始就要对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教学、评估教学效果,以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达成。”

根据该定义,OBE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特征: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经济学供给侧改革理论认为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供给的产品质量,在教育市场中,学生作为需求方,教师和学校作为供给方,根据该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等教育提供方对教学质量进行改进,体现了供给侧改革原理,其本质在于学生乐于“学”,“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需要学生学会自己学、在不断思考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努力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是以成果为导向。同上理,在劳动力市场中,人才是供给方,企业是需求方,高校提供的毕业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的需求。其路径是: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学生未来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需要哪些重要的能力,如何将这些重要能力内化于心、内化于行。成果是过去学习的终点,是未来学习的起点,学习成果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通过能力需求的目标反向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三是以动态的持续改建为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发生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折射了社会对更多医疗领域中对医生护士、医疗设备、医疗药物等资源的需求,对人才的培养可能将病毒防护和环保等能力加入教学中,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国内主要将OBE应用于高校的工程教育类人才培養、教学改革以及专业建设三大方面。最成功的例证是汕头大学引入OBE进行工程教育专业建设,其路径是:明确每门课程对预期成果的能力贡献,以矩阵的形式相互匹配。类似成功而例子并不多见,可见西方理论引入中国是否可行需要在实践中试行和检验。

3 OBE改革在高校的排异性分析

OBE理念的教育的第一步是设计系统目标。传统教育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反映该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还要将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不同层级目标的一致性。因此,这种目标的设计十分复杂,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分析,解决理念引入的排异性问题。

宏观上看,不同类别高校OBE改革阻力的大小不同。金字塔结构是值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最主要的制度框架之一,高校在该金字塔中的位置基本上决定了一所高校获取资源的渠道、数量与质量,也决定了他们工作的信念、目标和方式,甚至决定了其社会声望和地位。金字塔结构将高校从“底部——顶层”分为“职业类、普通类本科和研究类型大学”3类,处于顶端的研究型大学在组织的运行上以文化机制(学术权力)为主,有学者用“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形象的描述了研究型大学管理上存在的“权力分散”特征;而处于底部的地方高校以科层机制(行政权力)为主,呈现“教育行政化和官僚化”特征。综上,研究型大学的OBE改革阻力比职业类高校的改革阻力和难度都要大。

微观上看,不同类别的学科专业的改革阻力不同。OBE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可操作且课程设置围绕目标进行。但实践中,不同专业的学科性质存在极大差异,倘若将大学专业主要分为应用类(工农林医等专业)、理社科类、文艺类专业3大类,从培养毕业生能力的角度看,工农林医等应用专业与OBE的可操作性相一致,因此,OBE在工程教育、医学和农业等专业的成功案例较多,如OBE的《工业过程高级控制》案例库的建设,而文艺类很难对学生的预期进行描述。

通过OBE改革在不同高校和不同专业的排异性分析发现,国内高校在开展OBE教育改革需要分析高校自身的类型和专业,采取先试点,从易到难、从点到面的初步推进,避免理念迁移的排异性。

巩建闽(2016)研究表明:OBE理论在985高校难以实现,而汕头大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相对于文化机制治理的985高校难以推动改革,而应用型地方高校自上而下的科层机制成功推动了OBE改革,从能力培养来看,OBE与应用类专业更加契合,尤其是当前十分重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文艺类专业则难以用行为目标表述成果。

4 当前应用型高校毕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

从1912年熊彼特提出创新到索洛的技术创新“两步论”,从曼斯菲尔德到弗里曼,都对技术创新有定义,其核心观点是技术创新既要求新思想的出现、新技术的发明,还要求将这些思想和发明应用于经济生产,当前高校主要从事第一步,企业主要从事第二步,但是如何融合成为一个困扰学界和业界两难问题。

当前,在劳动力市场中,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存在差异。高校培养的学生主要用技术是否独创为价值目标,而企业仅仅将技术创新作为手段,目标是利润。

其次,对技术创新的方式存在差异。企业研发的产品要接受市场和客户的检验、反馈,存在于科学实践和生产经营实践中;而高校技术创新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最优结果,缺乏整体性技术。

再次,对技术创新的评价存在差异。高校主要通过查新、高频次检索、获奖等评价;而企业并不关注技术的变动大小和级别,注重创造经济价值,规模化,如原材料的重新利用、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都是技术创新的评价。

总之,高校技术创新的原创性和新颖性不同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性和技术性,技术创新最终要通过实践活动将成果转化成规模化的产品,并用经济性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下面本文将分析以上差异导致的深层次原因。

5 应用型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差距的原因分析

5.1 政策评价

应用型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掌握前沿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发明创新的思维模式,在该目标的设定下,学生将注意力用于技术突破和技術指标的创建,导致产品是否创新是以技术是否新颖,而不是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偏好,能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对教师科研的考核也围绕技术的新颖和独创上。然而,应用型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企业,不想学术型高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做研究,为国家制定政策。目标设定不符合企业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主要是由于政策评价机制对所有高校部分类型都使用同一个评价机制。

5.2 教师专业

一方面,在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基本是来自高校或者研究所从事学术的人担任,通常称为“学院派”,而实践派教师比较缺乏。实践中,为了避免这种“唯书本而书本”的现状,很多应用型高校让教师锻炼、企业导师兼职、双师型教师等激励措施,但是规模很小,大部分流于形式,导致教师缺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历,不了解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流程。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仅仅具备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会计等利润核算方面的知识,而教师的专业性导致缺乏对知识的全面把握,难以系统性考虑整体设计。

5.3 缺乏实践

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教育,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很多应该型高校开展实践模拟教学,然而模拟教学毕竟不是真实世界中的实践,难以了解和把握企业技术创新的真实需求。如新产品从设计-试用-生产-销售-服务都需要低成本实现,否则企业无法盈利,难以批量投产,这对新工科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

5.4 课程设置

由于时间的机会成本,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中理论基础、专业基础,轻实践的现象,大部分理工科高校没有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会计作为必修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的新产品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无法投产。

5.5 通识教育

阎光才(2015)将学生能力分为非正式、通识性和专业知识三种,通过3.4万分问卷调查显示三种能力中,非正式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细节把握、抗压、变通、时间管理、责任心和忠诚度)严重不足,通识能力(批评分析、创新创造、自主学习、操作技能和实践、计算机、数理分析、外语、书写)缺乏程度次之,而最不缺乏的是专业能力。其中,创新创造属于通识能力的部分,调研显示了应用型高校通识能力的不足。实践中,通识教育存在“补充论”“美国论”“国学论”和“学科论”的狭隘倾向,课程体系建设视野狭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融合等问题。

因此,应用型高校如何应用OBE理念进行教学改革,使得毕业生毕业后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未来工作中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相互匹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创新与企业创新存很多差别,导致高校培养的新工科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就像银行成为连接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桥梁,OBE也成为连接教育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桥梁。

6 OBE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OBE强调对能力的培养、是一套能力训练的教育“系统”,促进教育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转变,将专业教育融入通用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校企衔接问题,本文以OBE为理念,探讨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技术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毕业生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具体步骤和路径如下几点。

6.1 分析应用型理工科高校学生未来的毕业去向

根据OBE的结果导向理论,首当其冲的第一个步骤是要对企业创新能力需求(产成品)进行调研和梳理。调研显示,实践中70%以上的理工科毕业生都进入到各类企业就业,继续考研或者留学的比例很小。对此,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培养,对比例较小的进入高校的学生主要培养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而剩余的70%的学生则按照OBE理念进行能力培养。

因此,通过对毕业生所在企业调研,掌握和深度挖掘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能力的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是,企业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新产品的开发最终要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盈利。

进一步分析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互联网+”、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营商环境的改变,企业对“技术创新职业”这一岗位产生新的需求,并听取和收集“企业已经招聘的本校的毕业生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和建议”对产出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6.2 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收集和发现的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技术创新岗位的毕业生10年工作中创新能力的访谈,弥补已有的人才培养目标缺失的能力,同时删除已有人才培养目标与未来工作不匹配的能力和与社会脱节的陈旧知识。

6.3 融入技术创新方法论教育

国际通用标准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研发的创新,还包括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创新,涉及多个部门,正如苹果手机的创新是来自多个部门的头脑风暴一样,乔布斯敞开式的办公室就是为创新创造条件,这种跨部门的联合开发模式被称为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这与OBE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具有一致性,将OBE产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中,才能改变高校传统目标仅仅停留在“技术发明创造”,忽视“价值取向”的单一层面。

基于此,高校在培养学生技术创新需求时,采取“一体化”的培养理念:企业产出与高校教育的一体化,反向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能力矩阵,将技术创新的方法论教育融入和嵌到各门学科中。首先,企业技术创新包含在很多部门,技术、设计、生产、财务、市场和管理等,研发团队由不同部门的人组成,以期望简历系统和条理化的创新流程;其次,高校需要依据企业需求引入与产品集成开发的一体化课程,将产品研发的实践模型和运营管理传输给学生。

6.4 增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知识的课程

课程设置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能力矩阵的横轴对应课程,纵轴对应该课程需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OBE要求高校培养过程中改变“生产过程”为“设计、开发和方案”作为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引入“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赋予技术创新强有力的生命力。

增设相关成本类和经济类课程,并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企业运用流程的时候,或者在讲解利润和财务管理时,讲技术创新的知识融入整个流程中。再如,引入爱迪生发明电灯并最终投产美国,而英国很长一段时间拒绝使用电灯的案例。

总之,增设这些课程并融入技术创新能力,可以有效弥补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或者很难考虑成本的差异。

6.5 通识课程中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的重构

传统的能力评价体系主要是教师通过科研、论文和技术成果奖励等评价学生,该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于企业目标不符合,难以激励学生,迫切需要构建一整套的能力指标评价体系。

新的评价体系可以从评价主體和评价指标来构建。首先,加入企业导师对学生在技术创新中技术和经济的综合评价。其次,将技术创新的底层思维,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及成本能力的评价计入学生的成绩考核。最后,让学生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带学生实地调研,真实感受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

关于课程思政、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的融合,其本质都是跨学科教育,如何跨学科教学的路径在于:思考专业课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创新理论中对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全面了解和深化学习二门学科相似问题的各种背景方法尽心比较分析研究——考虑其中是否存在排异性——提炼借鉴的方案。

7 结语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人才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等学校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培养,基于成果教育 (OBE) 正在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作为西方国家引入的教育理念, OBE理念与我国应用型高校的理工类学科改革比较匹配,进一步,在培养应用型高校理工类学校学生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运用OBE理念,从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入手,反向设计培养方案,根据OBE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对毕业生通识能力的需求高于专业课,国内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时候,理应以通识教育为主,巧妙的将专业课融入通识课程中,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Spady,William G.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Arlingt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212.

[2]岳金霞,吴 琼.OBE理论视角下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9,(5):9094.

[3]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4]巩建闽.实施基于成果教育OBE的原因及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4853.

[5]阎光才.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什么?[N].光明日报,20160105(13).

[6]别敦荣.论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18,(1):412.

[7]杨毅刚,孟斌,王伟楠,等.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2430.

[8]包莉丽,谢志雄.高校创新创业背景下交叉学科发展的研究范式[J].科技创业月刊,2020:96100.

猜你喜欢
OBE理念应用型高校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