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讨

2020-11-30 08:43孙嘉骏杨立男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价值观

孙嘉骏 杨立男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是文化自信的传承者,是文化自信培育的主流。但在当今信息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部分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因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潮流的影响而出现了缺乏文化自信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分别从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网络建设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探寻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4.031

1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面临的困境

1.1 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还被其他国家广为流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之魂,其以人为本、和而不同、仁者爱人等传统美德都应当被继承和发扬。但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却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了解,对汲取古人智慧,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哲学经典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学者孔维等通过对国内八所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进行调研后了解到:63.8%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36.2%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甚至“没有必要”;仅有5.4%的大學生每天研读《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13.5%的大学生表示“经常阅读”,36.1%的大学生“偶尔翻阅”,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很少阅读”或“基本上不看”。如今快餐文化盛行,越来越少的人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圣贤之书,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文化传承也愈发艰难。

1.2 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不足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符合现代科学精神,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如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值得继承和发扬。但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注度不够,对于其体现的时代价值也不甚了解。学者李爽等在对北京市七所高校调查发现,只有39.9%的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胡晓宇通过调查七所高校中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况发现,66.3%的大学生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作用,但仍有33.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担负起21世纪指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入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足够的认同。

1.3 新时代大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深受其影响。如今正处于信息高度畅通的互联网时代,新时代大学生往往可以迅速接受并吸纳各种新兴文化,但由于其社会阅历尚浅,对新兴文化的辨别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外来文化缺乏理性的认知。比如部分大学生过于沉迷欧美、日韩流行文化,过度追星,盲目推崇进口产品,很多国货却无人问津,这也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而对于西方经典名著、文艺复兴时期优秀文化成果等优秀的外来文化却知之甚少。此外,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很容易受外来文化错误思潮的影响而出现偏差。例如在中国香港问题上,个别西方国家高举人权的大旗,肆意抹黑我国“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和中央政府对港政策,意图通过文化渗透来削弱中央政府对港管制权。如果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无法明辨是非,就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恶性灌输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1.4 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初入校园,无法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再加上对专业课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耐心,从而出现迷茫情绪和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导致一些大学生开始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实际价值,无法在未来的工作上提供帮助,因此缺乏对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消极情绪也对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造成了深深的阻碍。

2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2.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渠道,高校教师应在课堂教育中着重传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及对当今社会发展产生的价值。同时,文化自信教育还应渗透到各类专业课教育中,比如在理工类学科的教育中介绍中国历代的科学文化成就,让新时代大学生感受到文化自信在未来工作中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和抽象性,且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部分新时代大学生会认为该类学科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言,以及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产品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可开设赏析唐诗宋词、中国经典名著之类的选修课程,有助于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扩大文化自信的传播范围。

2.2 加强课外文化实践活动

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的兴趣点和主动性,高校应积极开展高品位且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锦州医科大学所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将大型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中国优秀艺术作品陆续引入校园,此类艺术作品昭示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和爱国精神,深层次地反映了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的文化在时代演进中的撞击、渗透和融合,展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人文意蕴和深刻的报国情怀。新时代大学生在观看震撼人心的高雅艺术,感受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魅力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诗词大赛、中华文化专题读书会、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课外文化实践活动,让新时代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中华文化的感染和滋养,逐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3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与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联系日益密切,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利用这一特点,加强新媒体平台教育建设,开展网络平台教育活动。例如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宣传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思想的显著优势,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如今新媒体平台也出现了很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的节目,如《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这些文化艺术作品将历史场景再现并进行创新演绎,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多新时代大学生也受此影响,耳濡目染地吸收了傳统文化的礼仪和美好品格,最近抖音热门话题“俩汉服女孩过斑马线屈膝道万福,让行司机回敬拱手礼”,被作为美谈在网络平台广为流传。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也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此外,网络平台信息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特点,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控工作,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2.4 新时代大学生内生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流传至今的先人智慧,都是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应当认识到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勤思笃学。只有对我国文化具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学会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在与其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拥有对自身文化强大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飞速发展的科技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精神世界的富足就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为祖国建设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时超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与培育路径[J].盐城工学院学报,2020,(1):119123.

[2]王叶含.浅析高校大学生如何培育文化自信[J].大众文艺,2020,(11):222223.

[3]骆静,陆启义,孙艳艳,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策略[J].天中学刊,2020,(494):3031+52.

[4]孔维,张三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8183.

[5]李爽,金玲玲,王婷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现状评价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6062.

[6]胡晓宇.试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确立与强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113116+133.

[7]《环球》杂志.外部势力抹黑“一国两制”意在乱港反华[N].新华报刊,2019816.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价值观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