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窑洞、洛三彩:陶艺大师那山川惊艳的岁月

2020-11-30 09:11李红都
知音(月末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洛宁县陶艺小镇

李红都

古丝绸之路的官道上,有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精致小镇,被称为“中国的普罗旺斯”,吸引着中外游客和世界各地的画家、艺术家来这里游玩、挥毫泼墨、摄影写生。

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7年间昼夜不舍,献给村民们的一份厚重的扶贫礼物,也是他献给家人和自己多年梦想的礼物。

陶艺大师进村:打造艺术小镇昼夜不舍

2013年清明节,时年49岁的郭爱和与哥哥姐姐弟弟带着各自的配偶、孩子去给父母扫墓,之后一起去踏青。车子开进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一个小山村时,郭爱和被眼前原始古朴的自然景观所震撼。

四月的乡村里盛开着桃花、杏花,原始的黄土窑洞,古朴的废弃石磨和水井,老旧的青砖民居,像一帧帧久远的老照片,深深吸引了郭爱和一家。

郭爱和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河南陶瓷艺术界唯一的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由他创新并叫响的“洛阳三彩”,在国内外屡屡斩获大奖。

郭爱和拦住一位村民,得知脚下这片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名叫花树凹。想到洛宁县罗岭乡是丝绸之路的官道,是中国陶瓷发源的核心地,他乐了:“花(画)树(书)凹(窝),这不就是书画家们休闲并寻找创作灵感的‘窝吗?”

晚上,郭爱和拉着妻子杨光洪的手漫步在山谷的夜幕里。宁静的乡村,美丽的星空,唤醒了杨光洪柔软的诗心,她对丈夫说:“这里太美了,如果能在这里生活,真是一件诗意盎然的事。”

郭爱和想起童年时自己连电影都看不起,还有自己寻找多年的乡村艺术标志符号,突然产生了到这里实现多年艺术梦想的想法。“用大地作画,用大山做陶,把艳丽的洛阳三彩融入原始山川中。”

杨光洪说:“等老了,我们就在这里,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但这里原始落后,杨光洪怕丈夫只是一时心血来潮。

第二天,一大家子在村里和周边转了一圈,哥嫂和姐姐同样有顾虑:这个穷乡僻壤,没有水,村民用水得赶着牛车跑好远运回家;没修柏油路,到处是黄土地,下个雨,满地泥泞,到了晴天,“沼泽地”又变成扬灰路,风一吹,满头满脸都是土。

越是贫困,越是保持着原始状态的乡村,郭爱和越发觉得这里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乡村艺术标志符号,如果通过自己的艺术,让这个地方摆脱贫困,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一年,郭爱和来往洛宁十几次,县、乡政府干部尽管认为由他来投资建设艺术村落的想法很好,但仍担忧不已。洛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罗岭乡更是极困,乡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艺术带动当地脱贫能行吗?听了郭爱和的构想,县、乡政府最终还是认同了他的理念。

开发近乎原始状态的乡村,不仅需要郭爱和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说服村民。有的村民反对说:“我家祖辈在这里种地,你要把它改建成陶艺村,往后我们吃什么?”

郭爱和笑着解释道:“你们不用担心没地种,庄稼可以种,我们每亩地给你50元补贴,而且提供种子,你们只需要按照统一规划种植农作物,种庄稼的收益全归你们,我们要的只是观赏效应。”

有的思想保守的乡村干部也持怀疑态度,觉得很多人都不想让孩子学艺术,就是怕它当不了饭吃,不如学建筑、农业、计算机专业,更能改变命运。一个城里的艺术家闲着没事干,来这里搞什么艺术扶貧,都是花架子!

一天下午,郭爱和在山里考查,走进村民吉京涛家的窑洞,他的第一个感觉是时代倒退了半个世纪,窑里的电灯一会儿明一会儿暗。郭爱和看到在一张木板床上,躺着吉京涛的父亲。见有客人来了,老人忙让儿子给客人倒水,吉京涛难为情地对郭爱和说:“上次打的水,早上做饭已经用完了。”

郭爱和得知吉京涛之前一直辗转于洛阳市区、江苏和浙江等地打零工,父亲生病后,他只好回到花树凹,一边照顾父亲,一边继续在泥土里“刨食”。

看到这么穷困的家庭,郭爱和心里五味杂陈。他对吉京涛说:“花树凹会变美变富的。”

立项前,郭爱和在美国学习建筑工程的儿子郭家启回国休假,陪父亲去测量场地。看到这里贫困的状况,他不无忧虑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在这里做艺术扶贫,恐怕会遇到很多困难,吃很多苦。”

郭爱和笑着说:“有老百姓的支持,不用怕!”

那段时间,郭爱和跟他的伙伴们天天住在山里,他们自带饮用水,住在自搭的帐篷里,白天跟工地上的师傅们一起干活,晚上打着手机电筒,忍着吹进帐篷的寒风,商量方案,勾画陶艺村的蓝图。

由于建设之初水电不通,当地干旱,缺少水源,饮用水需要用三轮车载着大桶到很远的地方接井水,接来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菜,郭爱和与他的伙伴们曾连续半个月没有洗脸,更别说洗澡了。

大山里的通讯不好,信号时断时续,有时郭爱和为了接妻子一个电话,要气喘吁吁地跑到窑洞顶上。杨光洪在电话里大声问道:“老郭,那里没水没电,洗不了澡,你能熬得住吗?”

郭爱和举着手机,对着电话那边的妻子大声喊道:“熬得住!你不用担心。”他的声音带着少有的亢奋:“我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做洛阳三彩时的状态。有空你过来看看,这是一片乐土。”

丈夫毕竟不是当地的老农,杨光洪还是免不了担心。她在市区工作,只有双休日才有空开车过来。这里离市区有120公里,大山里的路很不好走,她开车要三四个小时。丈夫已经年过半百,她怕丈夫在这个干旱荒芜的山村里,生活供应不上,吃、住不习惯,更怕他工作起来不要命,会把身体累垮了。

梦想种在山谷:洛阳三彩温柔了岁月

为了早点见到丈夫,一天凌晨4点多钟,杨光洪就起床了,一个人驱车赶往大山里,车子后备厢里装满了鱼、肉、水果和矿泉水等食品和用品。

郭爱和的办公室设在一个旧窑洞里,杨光洪在那里没有见到他,员工说他正带领村民清理山谷坡地上的垃圾。她去了那片山谷坡地,看到丈夫就像一个老年的山民一样,脸上胡子拉碴,手上、身上满是脏污,哪里还有一个艺术家的影子?

郭爱和见妻子“视察”来了,把脏手在衣服上使劲擦了擦,笑着说:“光洪,你别看现在这里垃圾成山,等我们完成了对它的改造之后,这里将变成一片花的海洋。到那时你再来看,这里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美丽到让人震惊的世界。”

郭爱和放眼望着眼前的山谷坡地,脸上洋溢着憧憬和兴奋的神色,杨光洪差点就要被他感动了。她嗔怪道:“那也是几年以后的事。现在,你必须爱惜身体,你不年轻了。有时间,多回家休整一下。”

郭爱和诺诺连声地答应着。

晚上,杨光洪用带来的矿泉水,在窑洞里为丈夫和他的团队成员做了一顿有鱼有肉的饭菜,郭爱和吃得很香。饭后,郭爱和把妻子拉到窑洞顶上。山里的星光格外明亮,郭爱和难以掩饰兴奋:“几年后,这里会大变样,到时你肯定会爱上这里。”

望着头顶上的星光,杨光洪悠悠地说:“有你在这里,我能不爱这片山谷坡地和这个窑洞吗?”杨光洪在窑洞顶上发出爽朗的笑声。

把山上的垃圾清理走之后,郭爱和指挥着村民们种下一亩亩油菜和向日葵、格桑花、琉黄菊。

最苦的是重修山道。最初没有经验,郭爱和带领团队把石头从峡谷深处搬上来,然后用水泥砂浆铺在修平整的岩石上。干完一天活,郭爱和累得浑身酸痛,连话都不想说。可是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听到妻子在电话里叮嘱:“老郭,你要注意,千万别受伤了。”他的眼圈都会微微发红。

杨光洪对120公里之外的那个小山村魂牵梦绕。一天,她又早早起床,带着许多自购的生活物资,一个人头顶星光驱车赶往大山中。杨光洪来到窑洞做的办公室里,员工说郭爱和跟农艺师傅一起去山谷铺艺术墙去了。

杨光洪沿着碎石和倒扣的陶缸铺就的“陶冶”路,向村子深处走去。走着走着,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身穿灰色棉麻对襟中式褂的丈夫,正忙着给砌墙的师傅递青砖,在他身后,已砌好的夯土墙建筑上的青砖与附近的陶艺装饰品融为一体,一股既古朴又时尚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看见妻子,郭爱和忙放下青砖,拍拍手上的土灰,过来拉着她的手,一脸兴奋地说:“走,我带你去看花海。”

杨光洪跟着丈夫来到村子深处,那些带着中国文化特色的人工景观和时不时跃进视线的琉黄菊、格桑花,还有一大片金灿灿的向日葵,那像草原一样辽阔的花海和隐在花海中的陶缸、窑洞、红灯笼,让她仿佛置身于童话里的仙境之中。

杨光洪回头看看丈夫,他正得意地冲她笑:“谁给我说过,‘等老了,我们就在这里……”杨光洪心里一热,原来她随口说的话,他都记在心里呢。

亲眼看到这里的变化,杨光洪不得不相信丈夫正在这里创造着一个奇迹!节假日,她从此哪也不去了,就来这里当义工。她像村民们一样戴着草帽,给山路铺上好看的七彩碎石,再倒扣一排小水缸,建造成蜿蜒的小径,又用9999只大陶缸围绕着陶艺村入口处的人工湖水,塑造这里天然的丘陵,组成一个巨大的“容”形陶艺景观。站在湖前,抬头看天,天空蔚蓝宽广;俯首看湖,碧绿的湖水包绕着咖红色的大缸,文艺味儿十足。杨光洪兴奋得像一个小姑娘,对丈夫说:“我真的爱上这里了。”

郭爱和不无骄傲地说:“还早着呢,未来这里将会美不胜收,只要来到这里,就再也不想走了。”

修建陶艺村的那两年中,郭爱和仿佛又回到25岁创业时的激情状态:春天,他指挥农民种花植草,配加三彩艺的点缀;夏天,他顶着炎炎烈日测绘坡地的尺寸,修整梯田的形状;秋天,他奔忙在色彩斑斓的山田,用上千陶缸和彩石装点花树凹的山谷……他内心有一团火,把花树凹的过去和新添加的三彩艺一起,放进他生命的熔炉里,“烧制”成一个陶艺村的雏形。

“中国的普罗旺斯”:艺术扶贫惊艳世界

2015年4月12日,郭爱和正式跟洛宁县签下协议:以艺术带动当地脱贫,促进旅游业发展。

当时村里还没一家像样的饭店,不要说旅游,郭爱和与团队成员吃饭都成了问题,他想起了吉京涛。此时,吉京涛已用赔偿金带着一家人搬到了陶艺新村,屋子宽敞明亮,用水用电都很方便。郭爱和让吉京涛给他们做员工餐,吉京涛欣然答应。

与吉京涛一起受益的农民还有很多。之前罗岭乡一带的青壮年甚至一些老年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赚钱;现在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在初步建成的陶艺村——爱和小镇开山辟地、种花植树、建梯田等自然景观,再不用像以前一样背井离乡。

一天,郭爱和带着画夹到山谷里写生,不知何时,两个乡村里的孩子站在他身后。一个孩子怯生生地问:“这是什么画?”郭爱和心中感慨,十四五岁的孩子了,还不知道什么是油画,可见乡村的美育教育是多么落后。自幼跟自己学画、学陶艺的儿子郭家启,21岁就摘取中国陶瓷“大地奖”金奖,成为这个奖项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儿子的成功自然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如果乡村美育跟不上时代,不知会耽误多少有艺术天分的孩子。

郭爱和决定为乡村孩子们做点有意义的事。2015年12月27日,在郭爱和的策划下,在当时硬件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他和团队成员冒着严寒,在村里的窑洞里开启了“第一届中国当日艺术展”,当天创作、当天展览、当天抢拍,所有的善款均捐赠给洛宁山村学校筹建美育教室。

从此,郭爱和每年都要在爱和小镇举办“中国当日艺术展”,邀请全国知名的艺术家来到这里现场作画,捐赠作品,募集爱心捐款,捐赠给洛宁县贫困山区。每年在“当日艺术展”现场观摩的乡村学生,不仅学到了名家作画的技巧,还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交流,让曾经虚无缥缈的艺术梦变得真实而具体,身边那些知名画家成了他们心中的榜样,让无数热爱艺术的乡村孩子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郭爱和带头捐建了“当日美育画室”,并亲自指导孩子们画画。在他的努力下,洛宁县在86所中小学相继挂牌设立“美育教室”。郭爱和每年还要策划举办“小手画三彩”国际儿童三彩釉画大赛,义务为洛宁中小学生美术作品烧制“三彩釉画”,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连同书包、画笔和颜料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以前的花树凹,如今的陶艺村——爱和小镇,正一天天大变样,因此改变了许多村民的命运。

2017年,经郭爱和夫妇牵线,吉京涛的儿子吉芳毅和小镇驻村员工郝玉静相恋。大学毕业的郝玉静是位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的城市姑娘,妈妈担心女儿嫁到农村会吃苦,哪知来到这里后竟看呆了:“城里有的,这里都有,风景还比城里美。”

2018年,郭家启结束在美国的留学生活,跟母亲来到昔日的花树凹,看到父亲一大早就起床,像果农一样为果树修枝打杈。看到没有建筑背景的父亲,为了一块砖的摆设,要与人讨论半天,他内心颇受震动。父亲竟把老民居改造得如此具有艺术感,母亲没事就来这里当义工,这一切都源于它的魅力。

杨光洪感慨地对儿子说:“这里是你爸爸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一件艺术品。”郭家启得知父亲将多年洛阳三彩博物馆盈利的钱都投入到了这里,受到感染的他毅然决定加入父亲的团队。

2019年春节,陶艺村挂上了無数的红灯笼,还有郭爱和从全国征集来的数百条对联,这个昔日的小山村比城市更有年味。郭家启爱上了这里。

昔日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的普罗旺斯”,吸引了中外游客和世界各地艺术家。小镇附近的村民纷纷做起旅游服务,村民们彻底摆脱了贫困面貌。而洛宁县高考艺术生中榜率连续三年大幅提升。郭爱和的美育扶贫,还影响了洛宁县中小学老师和毕业的大学生们,他们选择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2019年,郭爱和当选“洛阳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洛大工匠”,爱和小镇则荣获“非遗扶贫工坊”称号。每到节假日,来小镇观光的游客达上千人,小镇一年接待客流量近十万人次;镇上开了多个农家乐,并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

大年三十,郭爱和一家像前四年一样,也在小镇过除夕。因受疫情影响,郭爱和竟被困在爱和小镇达60天。在这段“与世隔绝”的日子里,他每天一大早就带着工具去修理果园和山里的道路。三个月内,他带着员工和村民们修了六公里的森林步道、日泉和月泉。疫情过后,新修建的步道,让原本已很漂亮的爱和小镇变得更美了。

2020年5月,郭爱和荣获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省旅游大会上点名表扬郭爱和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难得人才”。

2020年高考中,洛宁县考上大学的艺术生达到创记录的122人。中秋国庆期间,郭爱和上了央视CCTV中秋晚会直播,杨光洪看着满头白发的丈夫,既敬佩又心疼。这么多年,目睹了丈夫的执着和不易,她只想让他放慢脚步,歇一歇,但她知道自己拦不住。这个国家,总得有人像郭爱和一样,为让中国乡村变得更好而坚持不懈地负重前行!

编辑/胡平

猜你喜欢
洛宁县陶艺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河南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区三维可视化及资源量估算
熊的小镇
洛宁县
小镇(外一篇)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