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大学生思政工作开展与落实

2020-11-30 09:15司桠楠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核心素养大学生

司桠楠

摘 要:当今社会,为了使具备核心素养的大学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迎接挑战,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现代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核心素养培养下大学生思政工作存在问题与思政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浅析,旨在为改革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学生;思政工作;开展与落实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的发展进步,为了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人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授课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以及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尚不成熟。为此,分析当下大学生思政工作方面的优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下,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策略,针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也相应加大,各高校力求推进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而在核心素养的推广过程中,西方思潮尤其是注重利益的资本主义理念下,冲击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理念,这对大学生核心素养思政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带来了挑战,成为高校思政工作亟需面对的问题。

三、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存在问题

(一)学生文化底蕴不够

现今社会,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现今互联网消息传播速度快,导致大学生深受西方资本主义理念的影响,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使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此外,现今大学生缺少理性思维,缺乏标准的事物判断能力,在接触到国外抹黑中国的文化、经济、思想理念等言论时,不能进行反驳与探究,进而迷失了自我。同时增加了大学生核心素养思政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自主学习能力差,心理问题突出

当前阶段,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接受知识时处于被动地位,很少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导致大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减少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未形成坚持学习的思维理念。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就业竞争力强、恋爱交友方面不顺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大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容易发生许多不正当的行为。使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政工作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缺少担当,实践能力差

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点之一就是要学会责任担当,只有学会责任担当,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基石。但现今社会下,少部分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浅薄,甚至个人应尽的国家义务责任都不清楚,在享受着国家带给的便利以及自由时,没有做到个人责任担当、对社会责任担当、对国家 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大学生要学会对 自己负责,学会对亲 人负责,对周围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国家、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已经指出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除此之外,大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实践能力缺乏,学不用致用,成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的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教育下,学生过分掌握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导致动手能力差。另一方面就是部分高校师资力量差,缺少或者没有现场实践能力,进而使大学生核心素养在思政方面的工作难以开展。

四、思政工作开展与落实

我国结合现今的教育情况,并针对大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问题,配合各大高等院校摸索如何系统的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并做出总结,进行改革,推动中国教育事业想更好的方向发展、培育更多的人才来应对现今社会的需求。

(一)增设培养核心素养的有关的思政课程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部分是学科知识,注重理论教学,但课程较为枯燥乏味,并且教学知识比较抽象,缺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熟练,但动手实践能力弱,进而导致学生死记知识要点,不求甚解,对于新的理念缺少判断。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借鉴欧洲等国的教育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核心素养的培育。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的发展进步,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以及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掌握能力为目标,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实力,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以核心素养为中心,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已达到提升大学身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底蕴,提高创新思考能力。

(二)增加实践课程,来了解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

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面对现今社会的对于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教育行业不应该脱离社会,要与社会相结合。对于核心素养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应大力支持第二课堂的申办与第三课题的实践,第二课堂所包含的社团活动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组织能力,而第三课堂则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有助于学生增加自身的责任感、提升自身文化底蕴、拓宽知识层面,正确认知马克思主义理念,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素质人才。

(三)教师的自我完善

想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而且坚定的思想政治理念,首先就需要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拥有正确的而且坚定的思想政治理念,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能够自发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究,才能在授课时,把马克思主义理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把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列主义思想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要具备多重的视野,多方面看待一个问题,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多重视野总结社会矛盾、捋顺事件的发生本质,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政治理念,在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自觉地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思想政治理念的宣传

现代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喜欢追求时尚前沿、愿意了解新奇事物的群体,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与接受程度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远远超出,因此可以利用更多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现代主义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宣传,比如借助各种聊天软件,因為QQ的诞生大大增强了不同地域的学生之间的联系,被广大的学生群体所接受和使用,利用QQ的推送功能把有关核心素养下的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配合相应的图片以及视频发给学生,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思想政治理念的宣传,对于新兴聊天软件的兴起并加以利用,可以使核心素养下的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有效的进行宣传讲解,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相关事件的发生缘由,对于核心素养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开展与落实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阶段,高等院校在核心素养下的思政工作迎来的巨大挑战和可视化的机遇,但核心素养下的思政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巨大工程,需要各大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师一起努力,建设一支把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增加自身文化底蕴、增强自身业务能力为目标的教师团队,从而提升各大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并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政治理念的认可,这样的团队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和好的将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政理念,同时针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与思想理念进行及时的纠正与引导,让核心素养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开展与落实更好的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05-108.

[2]薛秀娟,王茜.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6):55-58.

[3]崔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哈尔滨广厦学院为例[J].农家参谋,2017(23):105.

[4]樊泽民.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前言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3(5):260-263.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核心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