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

2020-11-30 09:15田巧玲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新媒体时代

田巧玲

摘 要:新媒体以其交互性、虚拟性、数字化、网络化等特征满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需要,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变得更加畅通和快捷。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给学生思想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净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完善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提高辅导员思想水平以及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中华民族优良思想品德、良好意识形态的体现,是经济、政治、科技、制度等物质和非物质的优秀文化的总和。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积淀与传承,它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优良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民族气概、良好的民族习惯及高尚的民族精神等;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主要包含创新精神、思辨精神以及所滋生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当前,新媒体已然成为文化和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价值观推广的主要渠道,新媒体以其交互性、虚拟性、数字化、网络化等特征满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传播变得更加畅通和快捷。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然而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参差不齐、真伪难辨,尤其是一些负面的信息和言论对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很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高职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相对比较欠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所说的“鞠躬尽瘁,思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应该得到继承和大力传扬。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次,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高职学生要实现健康成长,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很关键。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他们的高考成绩不如本科学生,对自身价值认识不足,人生态度也往往比较消极。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中敢于向困难挑战的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伟大的民族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转变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坚毅的品格和修养,让他们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

再次,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一旦出现偏差,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有正确的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体系,对青年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比如,中华文化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见贤思齐”等都强调自身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遇到的问题

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生的学习方式。目前,新媒体类型多样,搜索引擎、网站、社交平台吸引着大量的客户,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但尚未定型的高职生,在面对新媒体信息时往往不知所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容上来说都是正面的,但新媒体为其披上了新的面纱,其内容和形式都會随之发生变化,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很容易会盲目信任和接受。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高职学生开始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学生信息接收量。这位一些西方国家借助新媒体手段,不断向外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以及生活理念提供了条件。在一些不良外来文化影响之下,学生逐渐迷失自我,丧失辨别是非、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甚至不经辨别而盲目模仿崇拜一些消极文化。目前,越来越多学生推崇西方生活理念,热衷于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却忽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长此以往,这种情况不仅阻碍高职生的身心发展,还会影响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再次,缺乏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新媒体对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新媒体时代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新媒体为广大思政教师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则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矛盾,尤其是有着丰富传统文化知识的老教师,在面临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时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监管,净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媒体社会管理,推进新媒体有序运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新媒体意识,形成良好的新媒体道德习惯,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不良网络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站建设,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就是思政教师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高职学生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发挥高职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作用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发挥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使这部分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在其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让他们能够切切实实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新媒体时代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