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加强文化馆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的转型探索

2020-11-30 09:15吕静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工作方式文化服务文化馆

吕静

摘 要: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新时期市场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受众对文化馆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文化馆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等积极进行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的转型创新探索,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文化馆的综合服务效能,更好地发挥文化服务功能和价值。本文将首先探究“互联网+”时代加强文化馆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转型探索的意义,然后分析“互联网+”时代文化馆发展遇到的困境,最后针对如何加强“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的转型提出相关优化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文化服务;工作方式;工作改革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紧密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及政策变化等情况不断进行技术、方法、理念等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和活力,最大限度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综合竞争水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馆在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服务与育人功能。新的市场发展条件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不断涌现,日益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业态方式,也为受众获取媒体信息等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和平台。文化馆也应当全面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和需求等不断进行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转型创新,这样才能更好有效发挥应有功能。加强“互联网+”视域下文化馆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转型路径探究,意义深远。

二、“互联网+”视域下文化馆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转型创新探索的意义

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等涌现,推动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也日益改变着传统媒体业态的方式和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文化馆是提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进入“互联网+”时代,也需要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创新和管理体系创新,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成效。另外,文化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其紧密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等不断进行特色化转型探索,构建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更科学的服务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智能化的多元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文化馆的综合竞争实力,为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公共基础保障支持。

受众获取文化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文化馆的发展要求,文化馆只有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等,为受众提供更多简单化、智能化的服务,才能不断提升信息的获取效率,进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另外,文化馆承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随着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化资源等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墨守成规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文化馆坚持持续创新,可以在不断提升文化馆服务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推动社会文化成果全面共享、全民共享,打造无边界的文化服务体系。

三、当前文化馆发展建设遇到的困境

目前,文化馆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很多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发展定位不清晰,服务机制不完善

目前,文化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市场信息等关注不够,没有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互联网发展环境等,从提升服务品质和多元化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研、分析和探索,发展目标不够清晰,发展定位不够准确和长远,难以推动文化馆服务功能不断延伸和拓展。另外,文化馆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相关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文化馆在队伍人才建设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没有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服务对象的需求等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体系,相关的权责分配、组织管理、具体实施以及数字化文化馆体系建设等方面没有进行针对性体系设计和开发,在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功能也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难以提升文化馆的综合服务价值。

(二)数字化设施配置不完善

加强文化馆的服务体系建设和功能拓展,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硬件与软件设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当前文化馆在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障力度不够,很多设备设施等已经比较落后,没有围绕智慧文化馆建设等加强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等设施的配置,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提升持续服务成效。

(三)服务内容与受众的需求等之间关联不够紧密

文化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既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建立完善和补充相关基础文化资源设施等,也需要与受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丰富的特色化的文化服务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密切和受众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地吸引他们积极参与,结合不同层次、年龄等受众对象不同的个性化文化服务需求进行科学化探索,打造长效服务机制和特色服务模式。只有加强深度沟通和服务,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提升文化服务品质。目前,文化馆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不够,数字文化馆建设等需要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加强“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转型探索的路径

为了切实提升“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服务成效,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的转型探索。

(一)明确目标定位,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建设

围绕文化馆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受众的需求等,不断学习借鉴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立足打造特色的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探索文化馆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新媒体服务体系

要在对传统文化服务进行不断优化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现代化信息技术。一方面,充分对文化馆相关文化资源进行多维度展示。利用互联网平台等搜集的相关信息,密切关注受众的需求,利用大数据等分析受众阅览的文化信息。同时,加强传统文化作品内涵的挖掘和包装,从社会大众审美方式与习惯等角度进行深度研究,以此为基础,更及时地推送有价值的资源。注重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打造形式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现场实况影像以及其他文化类影像资料,增加互动功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受众参与文化演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进一步提升受众文化信息整合能力。科学探索将文化资源与微信、微博等一些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展示的服务模式,及时向不同的群体推荐不同的文化服务信息,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三)创新微服务模式,提升个性化持续性服务成效

文化馆可以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时代相关智能软件,结合文化馆自身发展需求和受众需求等,积极推广落实微服务工作模式。可以开设文化馆专门的服务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相关信息,让受众了解其功能和服务领域等。还可以围绕微服务的推送发布等工作,建立特色的线上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粉丝积极参与。定期举办微服务活动,设置奖励优惠政策等,从而更好地提高微服务满意度,更好地满足和解决受众文化需求等。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转型需要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融入受众需求、发展目标以及特色性资源等,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其综合服务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羚.基于微服务的数字文化馆工作改进研究[J].传媒论坛,2018(24):182.

[2]陈红芙.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8):270.

[3]孔素琴.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位置与未来发展探索[J].大眾文艺,2016(8):21,36.

猜你喜欢
工作方式文化服务文化馆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