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推广经典诵读,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职业教育

2020-11-30 09:15郭春阳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郭春阳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爱学习、讲诚信的优良风尚,推动学风建设和学校的品牌建设。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经典诵读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实施途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职业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高职院校一方面承担着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重任,另一方面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使命。笔者通过在我校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认为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一、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诵读是在“国学热”的背景下出现的。“经典”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里面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1]意即永恒的道理,不可改变的规律。《尔雅·释诂》解释“典”的意义是:“典,常也。”[2]二者合用,是“常道、法则”之意,引申为典范、典籍。本文的“经典”是指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具有典范性的文化著作。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其中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在校园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进而推动学风建设。

经典诵读可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首先,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口語表达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很多企业反映,我校的学生在技能方面比较扎实,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比较欠缺。诵读经典就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诵读过程中可以积累词汇,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诵读经典可以开启心志、砥砺意志。经典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凝聚着历代文人的智慧,承载着天地人生的永恒规律和哲理。例如,读《大学》,可以体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烈使命感;诵读《孟子》,可以体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坚韧不拔,体会那种“浩然之气”的人格之美。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文化意蕴,感受生活之美,汲取精神营养。

再次,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是对一些有着娴熟技术的人的褒称,这些工匠不仅以某种技术谋生,更以这种技术立命。因此,工匠对自身技术的坚守、对品牌的维护和对产品的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3]。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更为全面和积极的精神内涵: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敬业、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这些精神是职业技术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品质,也是高质量产品的保障。中华经典中,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书籍很多,在培养学生耐心、专注、坚持内在品质方面仍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重读经典,不仅意味着对一种阅读记忆的重温,更意味着站在今天的角度对经典的重新解读,以释放出经典所蕴藏的跨越时空的巨大能量。

此外,经典诵读还可以匡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观念、不正之风,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爱学习、讲诚信的优良风尚,推动学风建设和学校的品牌建设。因为,一个群体长期置身于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这种风格和气质就是院校精神,也是一个学校的魅力所在。“高职院校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魂。也是示范院校建设之魂。在保障高职院校高水准方面,高职院校精神比任何设施都有效。”[4]因此,经典诵读除了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感恩思想、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之外,对于形成院校的优良学风、打造院校品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经典诵读的实施途径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展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可谓是各抒己见、各显身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是以教学任务为主的课堂诵读。主要是利用目前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等课程,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熟读经典篇章、作品。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受教学任务的制约,往往对教材之外的文本难以做到通读,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原典文本全貌的了解。

二是早自习有计划朗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朗读经典。如利用早自习30分钟的时间,一个班级以每周两个早自习为例,一个月可以有计划读完整本《大学》,可以背诵10~20首唐诗,日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扩大阅读量、积淀文学素养的效果。缺点是早自习时间较短,不宜展开讲述,在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方面效果不佳。

三是以“兴趣班”为平台的学习。兴趣班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目前多数院校实行网上选课学习。网课具有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课程等优点,但也存在缺少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学习内容随心所欲,难以系统、难以循序渐进、难以检验学习效果等缺点。

四是创立以社团为主体的学习基地。我院创办社团——“青橄榄文学社”,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固定学习时间,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诵读中华传统文化原典文本。由于正课有教学任务,早自习时间较短,不能展开讲述,文学社的讲座学习就成为我院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固定平台,也是课堂之外学习的有效拓展。“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实现“一本一本”系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原典文本的目的,同时利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是我院目前效果较佳的学习形式,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学习平台。缺点是社团组织比较松散,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往往受班级、学校一些集体活动的影响,到课率难以保证。

五是开办经典诵读公益班。成立“公益读经班”,以系统诵读中华传统文化原典为主,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每周一次集中诵读,指导老师讲解,师生相互交流。我院以这种方法为载体,几年来指导学生阅读了《大学》《孟子》《论语》等文化典籍,基本实现了让学生全面认识传统经典的概貌,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了解。但缺点是教师力量较为单一,不足以满足学生全方位的知识需求。

六是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坚持发表学生原创文学作品、公布经典诵读开展情况、发表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推文,逐渐扩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同时组建一支热爱传统文化、愿意参与推广传统文化的师生团队,加强兄弟院校之间联系、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高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深度、广度、参与度。

三、“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设想

在经典诵读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广泛,热情不高。诵读经典应当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应当是人人参与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学生宁愿在游戏中消磨时间,在无所事事中挥霍光阴,也不愿意参加到诵读经典这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而参与诵读活动里的学生,通常会同时参加多个社团,经常会被其他社团的事务占用时间,推迟或者逐渐取消诵读的时间。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对诵读的指导水平不高,诵读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不够丰富。因此,对今后的诵读,我们也要不断创新思路,推陈出新,探索新方式,把经典诵读工作做扎实,使其更好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一是开展相关讲座。可以邀校内外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聘请广播电台专业人士来院开展“播音与主持”“话剧表演”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能力;将经典诵读教育纳入课堂在高职专业中开设经典诵读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渗入到高职学生的教育、就业和发展上来,使学生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中开阔视野,初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

二是营造诵读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和教室的空间,将经典诵读融入校园文化中,使学生感受到校园浓浓的文化氛围:如挂满经典名句、点缀着诗文名句的走廊、墙壁,教室、餐厅、寝室随处可见的成语故事壁画和诗词警句,让传统文化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浸润。

三是探索多种诵读形式。为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的背诵,在开展活动是应当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其间,如接龙读、擂台诵、诗词诵读大比拼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四是编选适合高职学生诵读的教材。教材是教師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材的质量对经典诵读有很大的影响。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编选诵读教材,把握思想性,注意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工匠精神,注意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相结合,内容要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呼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支撑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培植学生优秀品德,完善人格修养,促进学生素质提升,推动校园学风建设,这个过程漫长而艰巨,但它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诵读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但我们必须满怀信心,坚定不移。

参考文献:

[1]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

[2][晋]郭璞,[宋]邢昺.尔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57.

[3]赵菁.以经典诵读培养工匠精神[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7:68.

[4]栾永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软环境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8(9):61-63.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