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研究

2020-11-30 09:15陈思颖曾朝霞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陈思颖 曾朝霞

摘 要: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当代的思政教育就是根据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发展得来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本文将首先分析传统历史文化对加强推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接着探析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最后提出在当代思政教育中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带来启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

一、引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数不清的先祖智慧的结晶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它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流传下来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在时间和历史上仍然是灿烂的。它具有中华儿女高尚的品质和精神体系的内部支持,具有优秀的意识形态、艺术和文化价值,并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人民的血液中,是一种真正的生命哲学意义。在新的时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散发着光芒。所以,要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带入当代的思政教育当中,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传统历史文化对加强推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增强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思政教育对确立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和道德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思政教育在部分的行业发展中缺乏深度和共鸣,在一些高校的教学中,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教育内容不如其他课程有趣,影响力和渗透力不足。经过长期的传承和整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深远的影响以及比较生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征。并且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渗透到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和哲学故事为载体,通过学生易接受的方式,把优秀的思想内涵传递给他们。

(二)有利于当代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载体,包括歌剧、文学、工艺品、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当代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些多样的形式载体可以消除课堂上单一性和枯燥的教学形式,采取多元化且生动有趣的文化传播模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文化典籍中的优秀品德,将优秀的文化思想内容与当代思政教学内容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采取表现力更强的其他艺术形式,促进优秀文化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发展。

(三)为思政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当代思政教学的源泉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哲学典故和理论知识。思想教育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够开展好的教育。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和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相同的,它们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并丰富了当代思政教学的资源。

(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包括丰富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将大学的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观相结合,能够更好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念。近年来,大学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受到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高效的思政教育能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传统革命文化,能够加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理想和信念,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工作效果。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我国传统文化蕴涵着深厚的儒家以及道家的思想观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这些思想有选择性地渗透到思政教学的工作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其人格品质。

三、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

在中國传统文化的长期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着规范的文本和系统的形式,它是在意识形态、道德体系、文化结构、行为模式、公共秩序、积淀于良好的习惯和审美认识中,构成了国家生生不息的精神核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线,深远的意识形态内涵和蕴含的深奥文化、历史、教育价值具有很大的传承意义,下文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例进行论述。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将爱国主义思想作为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中之重。孔子、孟子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将经世致用作为儒家思想的宗旨,他们的学派理念也是将个人理想建立在国家理想的基础之上,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范仲淹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既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政治家,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这些诗词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并深刻诠释了古人对国家的爱。现在,人们面对着复杂的世界形势和国际环境,受到多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对立中应该选择什么,是年轻一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爱国思想,使稳定国家发展成为实现个人理想幸福的前提,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奋起的爱国主义思想需要被年轻的一代牢记。

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教材结合

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为了发挥传统文化独特的功能,要将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结合,丰富道德与政治教育的内容,塑造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同时介绍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化知识。教科书的设计、编写是思想道德与政治教育结合传统文化的联系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可以充分体现政治教育功能。例如,在思政教育的教科书中有大量培养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也有很多英雄事迹,思政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有关英雄事迹的资料,让学生更好了解这些事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此外,传统文化可以有机结合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实践。学生可以参观感兴趣的名胜古迹以及博物馆等,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更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本质,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素材和资源,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新的理解和认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二)利用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形式和内容丰富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丰富了学生的信息知识储备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容易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校传媒的优势,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不断扩大传统文化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三)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因而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中重点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内容,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最好的职业诠释,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以丰富自身的知识以及文化阅历,用切身行动提升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召力。

(四)以互联网资源为依托,逐渐增加传统优秀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

高校要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一改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枯燥与乏味,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之上乐于学习、容易接受,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学生学习文化自觉性的提升。当前,智能手机以及移动客户端电子产品技术的兴起,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还要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还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是它保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强大。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蔚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121-122.

[2]朱伟.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6(2):123-125.

[3]杨青青,鞠萍,左海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32-33.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