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2020-11-30 09:15陈林李运国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陈林 李运国

摘 要:目前,创新创业已经是高校学生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已经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主题,更是国家创新战略开展的重要环节。因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列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例,提出一些措施,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大学生

一、引言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自己的个人努力,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支持,更需要有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创新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和环节,载体丰富,形式多样。高校不仅成为大学生扩充专业知识、開拓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和活动载体,还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具有学院学科特色的双创教育培养体系,将专业学习、课外学术研究、个人兴趣爱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开拓新形式与新途径。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从当前的社会整体形势来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下简称“‘双创能力”)无疑是发展的战略重点。高校为社会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人才是当前实现国家快速发展的紧要目标,因此,高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术价值意义重大。

近年来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有目共睹的,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使命,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对于高校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双创人才提供对策上的建议。在高校教育视角下探讨出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确保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二,从个性化教育角度讨论双创能力提升对策,提高新时期高校个性化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三,探索大学生的双创能力的培养渠道,实施双创引领计划,缓解就业压力。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

以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以下简称“电子信息学院”)为主体,学院目前已有一套初步的“双创”教育培养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学生学术型社团的积极开拓者,推动者和创新者,早在1999年,电子信息学院便成立了四川大学第一个学术型社团——电子科技园;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优秀指导教师队伍,包括院领导在内的现有的29名指导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学院自筹资金120余万元分别在望江校区和江安校区建立了单独的创新性开放实验室,使用面积约640余平方米,配有多种测试仪器设备、工具箱和元器件等;引入社会资源,成都锦江电子工程公司、南京三乐电子集团公司等每年为创新实验室投入20万元;针对本科学生修订了《学院奖学金综合测评办法》和《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加分)针对研究生在评奖评优中对参与学术型社团活动突出的优先推荐。修订了《学院人才培养奖励条例》,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给予工作量认定和物质奖励。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特色,提出以下几个更进一步的策略。

(一)创新管理体制

提升“双创”能力的落脚点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提升“双创”能力实效需要从观念到管理体制实行全面改革,例如在教学形式上更深入进行现场教学以及个别单独指导,替代之前的只听的惯常教学形式。而课程内容上在元教学计划上,更多地根据学生能力提升的需求而生成课程内容,拓展第二课堂,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学分来激励学生的参与度。

(二)设立全覆盖的创新创业环境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设全面覆盖的“双创”环境,搭建学院特色的“双创”教育培养体系,吸引学生加入各体系,共同交流,相互学习,创造“双创”氛围,激发“双创”激情。电子信息学院“双创”教育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双创”教育培养体系除了图1所示的具体分层以外,整体来说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空间两个实施途径。线下空间在科技园实验室内提供电脑、打印机、各种实验元器件、投影仪等设备,在线下空间,大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实际操作,并且可以通过教授茶话会、企业交流会等,面对面地和资深教师或企业专家分享交流,在实际交流中解答疑问、展示“双创”项目等。而线上空间主要是通过电子科技园公众号,提供包括创意发布、“双创”项目呈现、进展汇报和交流讨论、“双创”资源等功能。线上空间建设主要是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一方面让学生不受限制地开展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在线进行课程分享、经验分享等。

(三)开放创新创业课程

大学生教育背景、学习能力等不同,对“双创”课程的要求也会有不同。为了满足个体的需求,根据之前调查问卷的结果,将全系统的双创内容向下延伸,“碎片化”地分支成各种不同的课程,以供不同需求的双创者自由选择,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拼盘”。因此,电子信息学院的“双创”系列课程将以专题的形式,采用“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线上的慕课或线下实验室现场教学课程、各种形式的讲座茶话会等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课程的开放共享。学生可以在电子科技园公众号平台上观看教师或者学长录制的微课程,和同学线上线下研讨课程内容,分享学习资料,并在社区发布学习成果。

(四)校企专家全方位指导

师资力量是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基础,师资队伍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幅度。现目前高校教师大多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是当前双创教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电子信息学院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来打造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创指导和学习。

(五)开设系列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电子信息学院“双创”教育培养体系内包括工程领袖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三大训练计划(大学生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这些科研项目的训练计划提供环境、氛围、课程、师资等全方位的支持,增加学生参与到双创项目的覆盖面。全面推进我院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科研团队”,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与课题相结合、研究团队与教学团队相结合”,强化我院学生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双创教育氛围和双创文化建设。

(六)开设国外大学实习机会,开阔创新创业国际视野

此外,电子信息学院目前还开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暑期实习的项目,也让学生在“双创”的道路上更具有国际视野。通过搭建国内高校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之间的学术桥梁,开创本科学生在国外高校实习的新模式;零距离接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新加坡名校,感受国外不同的教育体制,掌握电子信息前沿知识和技术;身处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与视野,为未来出国深造或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表现优秀的学生将有机会获得教授的推荐信,有助于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或其他国外大学。

四、结语

创新决定着未来,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是走创新道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校对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关键,切实明确把双创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并在培养双创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参考文献:

[1]雷邦军.理工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研究——以贵州理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6):76-80.

[2]赵梦媛,贾倩玉,曹渊.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需求差异与对策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43.

[3]庞薇薇,洪丹,戚毅,等.完善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6):46-48.

[4]靳大伟,黄骁,关艳魁.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途径探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4):47-50.

[5]刘东艳.新常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5-6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