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2020-11-30 08:39陈赛平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因数过程数学

陈赛平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创造和体验的学习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現教材丰富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设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让学生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动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本学期听了王燕津老师所执教的《角的认识》一课,深有感触。课的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用3根小棒摆出一个图形。师:“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拿掉一根,这是什么图形”?生:“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搭出角,同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互相把角的顶点、两条边指给同学看。在感受角的大小这个环节,王老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钟面入手,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不同的同时,又让学生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大小不同的角,还让同桌互相比一比谁做的角大,再通过合拢和张大,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把对角的大小认识通过物化活动外显出来。又如谢霞妹老师所执教的《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通过量、找、画、比划、剪切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这样的教学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让学生在验证中亲历探索的学习过程

猜想与验证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一对基本矛盾,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对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学生在作出猜想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比如:我校陈小静老师所执教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中,教师先出示一道标准式:36×30=1080后,再出示一张表格,让学生分别计算一个因数是36×2,另一个因数是30等一些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积后,学生进行观察,并提问: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有什么变化?这时学生就提出他们各自的猜想。陈老师就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刚才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剩下的题目教师就放手让小组合作去验证是否符合猜想,小组汇报后,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这时陈老师步步紧逼,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给这个结论画上“。”号吗?老师还是很担心,担心什么?生:乘积大些或换个数呢?这时在初步检验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举例,进一步检验猜想。又如黄荣楣主任所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素数和合数》一课中,学生通过摆正方形的活动,自己提出以下三个猜想,生1:小正方形的总个数越多,拼出长方形的方案越多。生2:如果是偶数拼出的方法会多些。生3:因数的个数越多,拼出长方形的方案越多。提出猜想后放手让学生验证,通过两次拼摆,利用筛选法推翻生1和生2的猜想。得出第三个结论是对的,最后归纳出素数和合数的定义。这样教学,整个环节自然而顺畅,课堂气氛轻松而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而深入,在体验探索乐趣的同时,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在这节课中,两位教师都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体验“联系已知,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规律”这一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获得一些探索经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的数学体验,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切断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也就没有了“舟辑”与“桥梁”。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例如,学生们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年级《认识方向》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自己体验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后,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谁能用上这些方位词介绍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教学第二个课时,这是一节活动课,也就是应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辨认方向,我就带了全班学生到操场上实地感受:观察地点是操场,北面是1号楼,南面是建行,东面是体育室,西面是新天地,东北面是宝信楼,西北面是2号楼,东南面是3号楼,西南面是一中。最后放手让他们回家观察自己房子的8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把它填在表格中。又如学生学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你能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后帮爸爸、妈妈整理一下冰箱或者衣柜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给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思考、操作、想象、推理的时间和空间,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进而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

猜你喜欢
因数过程数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因数与倍数问题常见错例
圆满的过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