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再出发,别让平台蒙住双眼

2020-11-30 10:49张二白
家庭百事通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脉职场资源

周末,一个原公司同事约我出来坐坐。见了面才知道,她年初就从公司辞职了,最近开始找工作。问及辞职后这段时间的经历,她略有些无奈地告诉我:“干了8年的销售工作,招聘网站上的企业看了个遍,似乎除了销售就没有别的可干的。去几个公司参加面试,一起面试的都是二十出头的‘小孩。再加上不得不换行业,最终除了年龄大和阅历丰富一点之外,似乎就没别的优势。真没想到竟然在这个年龄成了‘职场新人,好歹我之前还是个经理……”

看着她焦虑的样子,我似乎能想象那些面试的场景,虽然尴尬,但还是得硬着头皮往前走。的确,在32岁的年龄重新成为职场新人,这在如今各行业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时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而那个同事8年销售工作积攒下来的人脉资源,在换行业的时候几乎都用不上,所谓的人脉和资源,有时候只不过是一种假象。

前段时间去长春出差,和一个从体制内跳槽出来创业的朋友聊起人脉资源,他给我讲了他的亲身经历。他作为甲方项目负责人时,认识了很多供应商,大多都很热情。其中有个厂家的老板L,因为业务来往,关系处得非常铁。他从体制内出来后,想着联系联系原本的人脉资源,就这样找到了老板L,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反倒是一些原本并不太熟的、因为认可他的能力和做事风格而交下的朋友给了一些单子。

我们在一个行业或者平台工作久了,就会积累一些所谓的人脉资源。但当这个平台或行业大厦将倾的时候,无论你多勤奋,都只能变换跑道。那些人脉资源不能说完全没用,但更多时候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能走多远,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

不要错把平台当能力,离开公司,你可能什么都不是。有的人或许对这句话嗤之以鼻,觉得明明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的诸多成绩,和公司其实没多大关系,不然你看同一个公司、同样的岗位,有人就能一路晋升,而有人只能原地踏步。不可否认能力在职场中的重要性,而每个公司都有能力强弱的员工,他们付出的努力不同、能力有别,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截然不同。但事实上,只有在你离开平台之后,你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你之前取得的成绩背后有多少是平台给予的光环和公司的无形力量。

记得我去年给某公众号写了篇文章,阅读量不到两万;发在我自己的公众号上,阅读量不到两千;后来被人民日报转载,几小时阅读量上十万,这就是平台的力量。很多时候,当我们离开某个平台之后,那些原本以为关系好的客户或许很快就变成通讯录里的名字,所谓的人脉只不过是平台和当初那个职位赋予你的光环。能力才是你随时离开的底气,其他外在的条件都是如海市蜃楼般立不住脚的虚妄。

随着职场环境的变化,大龄职场新人估计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对这些人来说,摆正心态是第一要务。三十多岁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其实,再就业最怕的不是你处在一个职场新人的状态,而是你明明如此,却连一个职场新人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不畏挑战的心气儿都没有,那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远见》一书作者布赖恩·费瑟斯通豪就提出:大多数人走在错误的职业道路上,他们把职业生涯当成一场短跑比赛,而非一场持续时间长达二三十年的马拉松。对于三十多岁的我们而言,百岁人生应该会是个大概率事件,为此,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可能有五六十年。对如此漫长的职场来说,这才是人生的第一个十年,没什么好焦虑和不安的,也没必要就觉得三十几岁没立业以后就废了。

毕竟,岁月是一张长长的考题,没有人会逼你交卷,你尽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慢慢给出自己的答案。

(資源支持:微信公众号“张二白很白”)

猜你喜欢
人脉职场资源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资源回收
朋友不是人脉
真正的人脉构筑方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何为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