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

2020-11-30 08:39邓美英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实践小学生

邓美英

【摘 要】 小学阶段,是每个人重要的行为养成阶段,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形成是非善恶观念,不断吸收各种观念。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容易久习成性,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他们的一生来说,大有裨益。但若是在此阶段接受了不良的心理教育,养成不健康的行为习惯,那么在以后的中学甚至大学阶段都难以改掉。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对于小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方式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实践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都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比如社会、家庭、以及学校。而孩子们从学龄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环境,因而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小,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意义不大。但其实小学是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观念形成期,这个阶段会影响一个人未来价值观的形成,而心理健康程度会直接影响人与社会的交流方式。根据调查,我国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存在着多种心理问题,如厌学、自私、任性的负面心理,对自身发展和家庭学校环境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的人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方合力研究出适宜的引导方式,从而避免因极端的心理问题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小学阶段面临的问题与压力

现如今,虽然提倡为小学生减负,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切实做到了深层次的减负。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生承受的课业压力并不轻松。而且由于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以成绩论“英雄”,成绩好则无底线的娇惯,成绩不好便不问缘由的责怪,导致孩子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甚至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也不予追究,孩子未成形的价值观念就这样被错误引导,真实的情感精神需求被忽略,诉求得不到积极回应。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性格偏執,无法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消解,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会造成社会问题的出现。对于学校来说,由于学生的低龄化,认为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因此许多学校忽略了心理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心理教育是不必要的,相反应纳入学校的正式教学计划中,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系统并不成熟,许多关于心理教育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指导,而且研究范围相对狭隘。虽然我国已将心理教育方案多次提出,表明对其意义的重视,但在国内并没有相关实验,缺乏可靠的数据。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三、实践教育方式的探讨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活动,应遵循相关原则:

1. 全面系统化

应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及家庭为辅助,构建全面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发现心理问题到预防心理问题,从治疗到引导积极情绪的体验,建立健康的诊疗关系,使学生积极处理心理问题。

2. 可操作性

制定具体的系统方案,要注重实际效用,从个体到团体辅导,要具备相应规模,提供可靠翔实的意见及指导。

3. 导向性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多角度剖析,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引导方式,擅于发现学生特长,明确引导方向性,转移不良情绪,注重引导学生发展某一方面能力或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具体学科对于心理健康研究的实践指导

对于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要深入挖掘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教化功能。下面以代表性科目为例,具体探讨心理教育的过程。

1. 语文教育实践及影响

语文科目中的古诗词及文章等蕴含着精彩的人文意义,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主人公的人性魅力。将学习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好引导者的义务与责任,让学生充分领略感受这个过程,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与精神境界,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 体育教育实践及影响

相关实验表明,进行适当合理的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在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适当调整,将心理健康游戏逐渐加入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使之意识到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更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基本在户外活动,所以心理健康实践的可操作性更强,实施效果也一定更好。

3. 音乐教育实践及影响

音乐对于人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或是安慰,或是激励,都能在音乐当中获取力量。清新、优美的音乐有净化心灵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做音乐曲调示范解读,更应该带领学生挖掘内在精神价值,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滋养学生的心灵。在小学阶段,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能力,塑造完整的人格特质。

五、结语

每一次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汲取新知识的过程,更是人格的塑造养成过程,因此我们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知识讲授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善恶是非观。

参考文献

[1] 杨运霞.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初探.中国热带医学[J],2006(11).

[2]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12).

[3] 郭斯萍,陈培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江西教育科研,2001(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实践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