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衔接研究

2020-11-30 09:08程丽媛
卷宗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通过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实现当前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的构建方案和实施要点。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在方案中,明确提出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大纲已逐步被课程标准取代。作为课程的纲领性教学文件,课程标准要明确自身定位,论述课程设计思想,阐述课程预设能力目标,描述课程内容与要求,对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价提出建议。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属性,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应用型,必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且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衔接职业技能标准。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大多脱胎于旧有的课程教学大纲,或加以直接改良,或依据本校情况自主编写。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统一的、系统的课程标准。各校的课程标准良莠不一,使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结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衔接问题及解决方案。

1 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衔接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不断发展,有关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索在持续深入,但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行业庞大难以细分岗位

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控制及处理,以计算机为核心,涵盖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是一个较宽口径的综合应用型专业。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要,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职业范围广泛,行业内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是学校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大多从整个行业层面着手,很难细分到具体岗位,这为以岗位职业要求导向的课程标准制定带来了难题。

1.2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局限

高职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与职业资格认证融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实行“双证书”教育模式。然而随着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修订调整,维修电工、无线电调试工这些传统的适用于电子信息大类的国家通用型职业资格证书已经取消,保留下来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维护人员等资格证书有很大的专业局限性,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电子信息类学生培养无法实现“课证融通”的要求。

1.3 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岗位偏离

高职电信专业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论成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校仅仅把实践教学停留在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注重单纯的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与理论割离,实践内容陈旧,与实际产业发展脱节,实践教学环境和实施过程与岗位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学生进入企业后需重新培训上岗。

1.4 忽视了职业岗位发展需求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引入的是现行职业资格标准,但是电子类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职业岗位要求也是随之而变化的。大多数课程标准只着眼于满足现行职业岗位要求,没有考虑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培养不足。

2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标准的构建

2.1 建立具有区域特色专业的专业群

对于电子信息这类较宽口径应用范围广的专业,高职院校应当摒弃单一专业建设模式,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市场需求来构建专业集群,同时围绕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建设应考虑集聚效应和区域辐射作用,能为区域经济范围内的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应当瞄准当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与企业合作,制定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地区,产业链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地区IT产业的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势头强劲。长三角区域主要以生产和组装电子信息类产品为主,近年来已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以融合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的智能制造为发展目标。我校的电子信息专业群设置顺应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行业和企业的欢迎。

2.2 选取合适的职业技能标准

由人社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的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規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存在滞后行业发展,含金量低,内容脱离企业实际,没有权威性不被企业认可等不足。一些得到行业认可的行业职业标准应运而生,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并颁布了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16项行业标准。一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也推出各自的行业内职业/技术认证体系,如思科的CCIE职业认证体系,华为的ICT技术认证体系。

高职教育最醒目、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为行(企)业培养职业人才,教授的专业技能是针对某一类职业岗位(群)的,培养出的人才是能直接入职工作、胜任工作岗位需求、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因此,与专业课课程标准所衔接的职业技能标准并不局限于人社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也可以是行业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制定的技术认证标准。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国家职业标准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拓宽视野,寻找认可度高、符合实际需求的行(企)业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认证。

2.3 加强企业参与教学对接生产

高职院校可邀请通晓国家职业标准的行业协会和企业人士来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活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将国家/行业职业资格等级标准、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职业教育标准等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对接, 开发与建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有效保证学生毕业时已具备预设岗位必需的素质、技能与知识,可以立即上岗工作,可以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实训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实际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内容,邀请技术人员开设讲座、参与授课;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参照企业的工艺、质量与管理要求;构造近似企业生产现场的实践操作场景,或将学生带入实际生产现场观摩甚至亲身参与操作。

2.4 能力设计满足职业综合需求

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课程标准不光要考虑产业、行业就业准入和就业条件,同时应兼顾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应以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面向职业技术领域或行业岗位群,学生需要具有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同时兼有跨行职业能力。应从整个课程体系出发,进行系统设计和考量,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职业能力结构,将综合职业能力标准提炼和转化为专业教学标准中不同阶段不同任务中对应的职业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出来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职业技能,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就业方向明确,工作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3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要点

课程标准要明确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所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培养目的,课程的前后衔接内容。课程标准在设计上的总体思路应是原理懂,应用熟,强调技能性和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力求业务技能和技术能力过硬。

课程的总体目标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知识与技能两方面的目标保证都实现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电子领域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课程内容要密切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营造企业生产氛围,促使学生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职专业课程标准的课程评价,包括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均应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灵活选用多维度考核指标和多样化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按合适比例分配,淡化终结性评价筛选评判功能,突出过程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要加强实践技能测试比重,重点考查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故障原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企业参与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校企共评”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评价。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类产品持续以高速率升级迭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高职院校教师要保持敏锐的触觉,主动加入行业协会,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与行业领先地位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联系,积极参与科研机构的研讨。当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岗位需求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影响技能标准时,高职教学的课程标准也要随着技能标准的发展步伐做出相应的变更,专业与产业升级同步协调。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既要保持科研水平,也要同步更新拓展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中国高职教育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上对接国际标准,参与国际认证也成为必然趋势,要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4 结束语

课程标准是高职院校内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石,是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重要依据。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职教学改革,满足市场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开发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修正完善,是一项长期工程。各高职院校通过不断的广泛深入探索实践,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环境及本校实际构建各种模式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面对社会科学技术和高职教育的全新发展要求,教师也需要改造固有僵化的教学理念,紧跟企业步伐,进一步提高开发和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3/content_5365377.htm

[2]人力資源社会保障部颁布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EB/OL].(2019-01-08) http://www.gov.cn/xinwen/2019-01/08/content_5355778.htm

[3]姚庆文丁辉.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89-90.

[4]陈戈珩王宏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5.

[5]陈必群.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11-17.

[6]陈明尤明珍周根来殷洁鑫黄秀珍汤永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的开发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03):42-45.

[7]王淑文.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128-129.

作者简介

程丽媛(197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讲师,200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现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电子电信专业方面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依托《课程标准》的一轮复习侧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问题导向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