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中医五官科学》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践

2020-11-30 08:54迟立萍王秀
中文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迟立萍 王秀

摘 要: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工作过程的中医学专业中医五官科学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班级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实验班实施基于中医临床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按照中医临床工作过程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形成4个学习环节、22个学习项目。课程结束后用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授课教师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对两班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 0.01);96.15%实验班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提高,100%教师认为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84.00%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认为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更快地融入临床。结论 基于中医临床工作过程的高职中醫学专业《中医五官科学》课程改革,能够适应目前的教学改革要求,更加注重高职中医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改革 中医五官科学 临床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01

高等职业教育在加强工学结合方面,要通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来落实。《中医五官科学》是中医学专业职业教育中的临床课程,是一门紧密结合临床工作的应用性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医五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中医学专业特点、中医学专业岗位需求及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基于中医临床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通过班级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专科中医学专业的一个大班为实验班(121人),另一个大班为对照班(122人)。两班均为参加夏季高考的统招生,男女比分别为48∶73、49∶73,年龄19~21岁,学制三年。两班已修课程、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2.方法

2.1课程改革方法:对照班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授课,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丁淑华主编的《中医五官科学》为教材;实验班依托中医临床工作过程开展授课活动,采用自编教材。两班均为36学时。两类班级由同一位教师授课,课程改革的全程与评价由教研室所有教师共同完成。

2.1.1课程内容的制定: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主,结合中医临床工作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工作环节,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设置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构建了4个学习环节、22个学习项目。具体见图1。

2.1.2课堂授课设计:按照临床工作的过程组织教学。授课教师根据工作过程确定教学案例,课前布置预习工作;学生个人或小组收集资料、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课上学生展示完成教学任务的结论,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教师再结合临床工作加以概括。课后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加深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学生分别评价教学效果。

2.2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进行综合理论测试,采用相同试卷并统一标准,最后将总评成绩进行比较。应用调查表对实验班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学生共发放问卷243份,收回243份;向所有参与教师发放问卷4份,收回4份;用人单位带教教师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2.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20.0进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以P<0.05,表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班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对照班(76.75±6.55)分,实验班(86.21±5.37)分,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教师、实习医院对学生的评价,见表1。

三、讨论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工作过程导向就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采用的生产、服务、活动模式。在医学类职业教育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课程改革以中医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同时也贴合了我国当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类高职教育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与临床零距离对接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应该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根据患者在医院的就诊过程,也就是中医临床工作过程设置教学过程,重新序化了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医生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增加学生临床诊疗的体会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职业意识,最大限度地贴近临床,消除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的茫然期。

3.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采用学生提前预习讨论、课上展示成果、教师总结、学生再巩固的方式授课,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学习能力。虽然课程改革初期,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授课方式,但是在教学改革不久,学生能够喜欢并快速接受,大部分学生认为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4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授课教师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丰富自身内涵;与辅导员及时沟通联系,熟悉班级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建立班级信息反馈途径,定期举行调研、座谈会,寻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不断改正。

5不足之处及改进思路

教学改革是长期的工作,目前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尚存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如部分教师对改革认识不到位、教材的编写脱离临床过程、部分学生的职业兴趣不浓、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所需等。今后应通过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由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结合中医临床专家讨论编写,开展多种活动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熏陶,改善校内外的实训条件,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等,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婧,沙丽艳,伊静等.CDIO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7):55-57.

[2]王娜,乔志杰.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20):164-165.

[3]杨柳.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5):54-56.

[4]高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3):60-61.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