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

2020-11-30 08:56徐桂平王炳太徐瑶陈永杰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抗药性有害生物措施

徐桂平 王炳太 徐瑶 陈永杰

摘 要 农业有害生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其中,研究农业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对有害生物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的概念,剖析我国有害生物抗药性现状和危害,分析了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指出预防、克服和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产生的措施。

关键词 有害生物;抗药性;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S48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17

1 有害生物抗药性的概念

农业有害生物通常分为四大类,即病原生物、害虫(包括螨、软体动物)、杂草及鼠类。

世界卫生组织对昆虫抗药性的定义是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1]。参照这一概念,可把有害生物抗药性定义为有害生物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即抗药性是指有害生物对农药的抵抗能力。一般来说,杀死有害生物用药量比原来提高了一倍,才有正常防效,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对这种农药就产生了抗药性[1]。

2 我国有害生物抗药性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农药抗性不断增强,一些农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在全国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烟粉虱等11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药性显著上升[2]。

2.1 害虫抗药性现状

据报道,上海奉贤、崇明、广东白云甜菜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12~805倍。褐飞虱所有种群都对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 200倍以上。在江苏、江西、湖北地区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都在1 000倍以上。棉蚜所有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溴氰菊酯、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处于高水平抗性,有些地区抗性倍数达到了数万倍以上,例如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大于4 545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达188~316 402倍[2]。一般1年发生代数越多的农业害虫,接触农药的机会就越多,越容易产生抗药性。

2.2 病原生物抗药性现状

病害方面,在已报道的病害抗药性事件中,至少有16种病害对11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按照农作物分类,在水稻上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的病害有2种,小麦上有2种,马铃薯上有1种,蔬菜上有1种,而小麦、马铃薯、蔬菜病害的抗药性最为严重。例如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嘧菌酯的抗性较为严重且普遍,抗性产生速度快,抗性水平高,大棚连续使用氟吗啉单剂6次,就会产生抗性。

2.3 杂草抗药性现状

目前,已发现对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杂草已达21科63属87种之多,而且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小麦田中看麦娘和罔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绿麦隆已产生抗性,猪殃殃对苯磺隆已产生抗性。玉米田中马唐对莠去津、烟嘧磺隆产生抗性。水稻田中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丁草胺、五氟磺草胺等已产生抗性;野慈姑对丁草胺、苄嘧磺噁草酮已产生抗性;千金子对氰氟草酯已产生抗性;鸭跖草对磺酰脲类已产生抗性。果园中牛筋草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等。

2.4 鼠类抗药性现状

鼠类抗药性产生相对缓慢,有学者提出,由于鼠类嗅觉灵敏,有拒食行为,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形成抗药性种群。

3 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危害

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后可造成多方面危害,例如迫使农药用量增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人畜中毒,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造成农药防效降低,致使作物减产;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使农产品质量降低;降低农药的使用寿命。有些有害生物对多种农药处于高水平抗性后,人们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

4 有害生物抗药性产生原因

抗药性形成主要是农药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原有的有害生物种群中有极少数原本就存有抗性基因,通过农药对害虫的不断选择,使抗药性基因增加,形成一个新的抗药性群体。

影响抗药性形成的因子有两大方面。1)生物因子:包括有害生物的遗传因子、生物因子和生态学因子。如害虫一年内代数、原来种群大小、生殖方式、食性、扩散性、种群增长能力、抗药性基因频率、基因的显性或隐性、基因的适合度、抗药性水平和抗药性机制等。此类因子不能人为控制,但可以观察和测定利用。2)操作因子,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因子,如用药种类、药剂的理化性质、剂型、用药量、用药次数、施药方式和施药的虫期以及范围等。

5 预防、克服和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措施

5.1 交替用药

交替用药就是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或类型不同的农药。例如杀虫剂中的新烟碱类、沙蚕毒素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生物源杀虫剂等,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可交替使用。对于杀菌剂而言,内吸性杀菌剂比较容易引起抗药性,但也有多种类型可交替使用,如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酰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苯并咪唑类、嘧啶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

一般交替使用的农药品种越多,有害生物群体中多抗个体的频率就越低,加上反选择作用,可以有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5.2 混合用藥

混合用药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按最佳比例组合混合使用。合理的混合用药同样具有延缓抗药性形成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从而降低劳动成本。

必须注意的是,农药之间能否混用,主要取决于农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农药混合后它们之间应不产生化学和物理变化,才可以混用。具有交互抗性的农药不宜混用,如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性。同时,一种混剂也不能长期单一使用,以防有害生物产生多抗性。

5.3 间断用药

当一种农药已经引发轻微抗药性以后,要暂时停止使用这种农药,使抗药性逐渐减退,甚至消失,然后再重新使用。

5.4 添加增效剂

增效剂本身无生物活性,即没有毒性,但在农药中加入增效剂,可明显起到活化农药、提高药效、延缓和抑制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农药有的生产厂家已经添加了某种增效剂例如增效磷、增效胺、增效醚等。生产中使用的21%增效氰马乳油复配品种中,除有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外,还有增效剂。农民在生产中也可酌情添加一些增效剂,例如在氧化乐果中加入少量柴油防治蚧壳虫,可溶蚀蚧壳,使农药容易进入蚧壳虫体内。其他常用的增效剂还有中性洗衣粉、豆浆、植物油等。

5.5 使用具有负交互抗性的农药

负交互抗性是指有害生物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药剂变得更加敏感的现象。具有负交互抗性的两种农药混用或轮用都能消除抗性个体,是防治抗性有害生物較理想的药剂。例如对敌百虫产生抗性的菜青虫对辛硫磷特别敏感,那在防治菜青虫时,就可以将敌百虫与辛硫磷混用或轮用。

5.6 科学施用农药

科学施用农药要注意施药时间、使用剂量或浓度、用药次数及施药方法等。

每种农药标签推荐的使用剂量或浓度一般是有科学依据的,因此不要随意改变。有些防治人员在配药时为提高防治效果,盲目加大用药量,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但也很快使这种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也有的防治人员配药时不认真量取用药量,随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同样会诱发生物产生抗药性。

减少、限制农药使用次数可延缓抗药性产生,例如限制每个生长季每种高风险药剂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中低风险内吸剂不超过4次;在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时期用药;提倡预防,避免铲除性施药。

现已发现,农药在田间分布不均匀也是抗药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农药田间不均匀的原因包括3方面。1)施药时喷撒(洒)不均匀;2)作物生长形状影响药剂在植株各部位沉积的均匀性;3)选用的农药剂型难以与有害生物形成有效接触,一些耐药力较强的个体就容易存活下来,繁殖抗药性后代。因此,提高精准施药技术,改进施药器械,提高喷雾均匀性,减少药液的流失率也是避免和延缓抗药性产生的重要途径[2]。

5.7 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

防治农业有害生物要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农业防治、植物检疫中各种有效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相互补充,尽量避免单一使用化学防治的现象。同时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以降低对有害生物的选择压力。

常用的物理机械防治措施有地膜覆盖、纱网阻隔、温汤浸种、色板诱杀、灯光诱杀、毒饵诱杀、人工捕杀、涂毒环等,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合理密植、清洁田园、合理轮作、深耕改土、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间苗定苗、整枝打杈、合理修剪、中耕除草、选种抗病虫品种等,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人工饲养释放天敌等。每一项具体措施的防效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防效明显,可以大大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农药使用总量。因此,对有害生物实行综合防治才是预防、克服、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产生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巧兰.农业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J].农化新世纪,2005(2):21.

[2] 张金平.全国农技中心监测结果表明 部分病虫抗药性显著上升[J].农药市场信息,2017(6):66-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抗药性有害生物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综合治理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
林业园林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探讨
营林措施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的成因与对策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