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2020-11-30 02:25梁尤琦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收账款建议管理

摘 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采用赊销政策很大程度扩大了市场规模,但随着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企业资金也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方面,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或无法收回影响企业资金流入,企业资金容易陷入困境。文章从格力电器和深纺织两个企业分析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影响,探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并建议从前置管理、建立制度、分工协作等方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建议

一、 引言

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较大,其客户无偿占用企业的资金就越大。作为血液的资金减少,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再生产或再投资。随着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资金周转速度逐渐减慢,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投资等均会受到限制。

二、 案例分析

从两个案例来看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从格力电器(000651)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来分析,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9年1~3季度营业收入较2018年全年差431亿元的情况下,格力电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入”增长了106亿元,公司股价较上年末上升70%。不难发现,格力电器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减少导致现金流入增加了352.84亿元,预收账款的增加导致现金流入增加了15.68亿元。当企业应收账款较少、资金流充足、运行状态良好时,投资者对企业充满信心,企业股价表现也比较好。

从深纺织A(000045)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来分析,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69.4亿元情况下,深纺织“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现金流入”只增长了50.5亿元,2018年末公司股价较上季度末下降9.5%。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应收账款增加导致现金流入少增加4.9亿元,另一方面,预收款项减少导致现金流入少增加2.925亿元。经分析可知,该企业四季度应收账款增幅(46%)远高于营业收入增幅(37%)。当企业应收账款较高、资金流不足、运行状态较差时,投资者对其常持有观望态度,企业股价表现也通常不好。

三、 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的充分竞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可能存在以下现状。

(一)应收账款金额大,与收入非线性增长。

在当下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除少数拥有话语权的企业在销售时可采取先款后货或现金交易的收款方式外,多数企业会通过赊销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在企业初期,营业收入较小,应收账款金额也不大,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较小;进入成长期后,随着营业收入大幅上升,应收账款或成倍数增长,资金被客户大量无偿占用,可能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日常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存在较大风险。

有的企业建立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常存在一些管理漏洞,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客户的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等信用政策管理不到位。第一,未对客户确定信用政策。第二,未根据客户履约情况及时调整信用政策。第三,对已超信用期限或信用额度的客户仍提供赊销服务。

2. 与客户的款项函证不到位。第一,未及时取得客户应收账款函证,特别是对逾期或大额应收账款未定期函证或未按规定及时取得函证,导致应收账款权属无法确认;第二,未指定专人定期跟踪管理询证结果,未及时发现或处理问题。

3. 合同管理不到位。第一,向未签订合同的客户提供赊销服务;第二,合同签订不规范:如超权限约定赊销账期、合同无公司签章或合同签订人无公司授权手续、合同未明确约定回款事项等;第三,未及时登记应收账款客户合同信息,企業无法及时动态评估客户风险,继续提供赊销服务,加大企业风险。

4. 未定期核对和反馈应收账款。第一,未建立业财定期对账机制或对账制度执行不到位;第二,未定期分析客户应收账款账龄及逾期金额等信息,未及时反馈业务经办部门,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5. 逾期应收账款催缴不力。第一,未按合同约定与客户确认应收账款金额,未及时对逾期应收账款函证,影响催收效果;第二,未落实应收账款具体责任人或责任人调动、离职时应收账款交接不清导致追缴责任不明;第三,对长期拖欠的失信客户未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追缴资金。

四、 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应收账款前置管理

企业应充分了解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确定合理的赊销政策。企业应提供规范的合同,对资金结算方式、周期、条件等予以明确,并按相关流程和权限签订合同;特殊的业务合同签订前须经财务、法律等重要部门审核。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企业应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在管理制度中明确相关人员职责、管理流程、考核等事项。建立制度时,有以下几条建议。

1. 鼓励客户使用票据结算。企业应允许客户优先选择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等支付结算方式,鼓励企业在需要或必要时将票据背书转让,提前回笼资金,更大程度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

2. 按照企业内控制度规定,加强应收账款资金回收管理。遵循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原则,明确由销售部门催收应收账款,由财务部门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企业应指定专人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数据。

3. 落实坏账问责机制。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立问责条款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分工协作,细化日常管理

1. 业务管理部门要梳理客户合同,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台账应包括业务发生时间、结算周期(时间)、客户名称、业务经办人员、应收账款金额、催收记录、收回金额等内容。对于连续性业务,应按规定频次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情况;对于一次性业务,应及时取得客户的确认单以证实该客户收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2. 业财应定期分析、跟踪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包括对客户履约情况、赊销产品以及应收账款账龄等多维度分析,并根据对应的政策对客户采取措施。

对即将到期的客户应收账款,及时提醒业务人员按期收回;对长期合作、信誉较好,偶尔超过结算期限的应收账款客户,按权限范围适当延长客户结款周期;对超过约定结算期限较长的应收账款客户,应对其发出预警,暂停提供赊销服务,重点跟踪该类客户回款情况,待款项结清后再恢复赊销服务。对多次催收无果、故意拖欠的客户,应及时提起诉讼。

3. 应收账款牵头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催收活动,纳入应收账款常态化管理机制。针对每个产品或服务,落实专人逐一梳理客户资料,登记应收账款客户信息;落实催欠责任人及收款时间,核对应收客户金额并取得客户确认的依据;及时取得逾期客户有效的函证,向逾期客户发催收函并要求客户制订还款计划,跟踪每一客户款项回收情况;定期总结催收结果,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4. 第三方独立部门如审计部等相关部门将应收账款管理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围。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函证的真实性、应收账款考核情况、各部门职责执行情况,并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多措并举,加强坏账清理及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逾期客户的跟踪,对因客户破产、倒闭或应收账款金额、权属存在争议以及“久催不还”的逾期应收账款,应积极采取司法程序通过法院判决或调解的方式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对已核销的坏账,应当实行账销案存,继续保留追索权,并落实相应部门跟踪管理。

作者简介:梁尤琦,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猜你喜欢
应收账款建议管理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三代人的建议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