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养殖健康稳定

2020-12-01 22:43周伟许健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9期
关键词:猪瘟疫病养殖场

周伟,许健

(1.鄂尔多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100097)

1 什么是生物安全

广义的生物安全主要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安全层面:本世纪初,国内专家学者就呼吁将生物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经过多年的努力,生物安全已经正式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二是公共卫生层面:生物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公共卫生事业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三是行业发展层面:疫病是畜牧养殖业最大的敌人,生物安全是畜牧养殖业最强的保护神,所以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四是个人健康层面:70%以上的动物疫病是人兽共患病,广大农牧民每天与饲养动物接触,处于高度暴露状态,是人兽共患病的高危群体,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保证饲养群体洁净程度,是保障自身安全的有效措施[1-2]。

本文谈到的生物安全,主要是从行业发展层面,立足于畜禽养殖环节,讨论应该怎样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工作。通俗地讲,养殖环节生物安全就是通过人为干预,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处于可控状态,使其不会对人和动物造成感染威胁。

2 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是健康养殖环节采取的疫病综合防控管理措施,是保护和提高畜禽群体健康生长,预防致病因素进入养殖环节发生水平传播,从而采取的科学有效的人为干预举措。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不仅有利于养殖环节健康稳定发展,更是保障广大农牧民自身健康的必然需求,是公共卫生事业和决胜决战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3]。没有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就不可能获取长期高效的养殖收益,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也就没有可靠的保障。

3 广大养殖户的认识现状

在经历了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和2018 年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之后,国内规模化养殖场逐渐认识到一旦发生疫情,往往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对于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面对如何有效防御动物疫病的发生及传播,降低疾病风险,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安全,多数规模化养殖场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但部分散养户、养殖小区和合作社的农牧民生物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仍然采用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不重视养殖环节污染源的防控。其盈利方式实际是一种赌博式的心态,因为无法预估在哪个养殖周期就可能发生疫情,使多年的心血付之流水。由于不注重生物安全的养殖模式,其发生疫情的风险是长期存在的,而且会随着养殖周期不断积累,不定期就会暴发出来。

以非洲猪瘟疫情为例,2018 年8 月份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无论规模场还是散养户,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随着非洲猪瘟防控政策的出台和防控措施的落实,生猪养殖在不断恢复。恢复生产的这个阶段,发生了较多以散养户为主的跨省违规调运疫情。这就充分暴露出,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人随便搭建一个棚圈或者改造一栋厂房,从不明渠道买回一批仔猪,临时决定养猪,根本没有考虑生物安全因素,这就是生物安全意识缺乏的表现。

4 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意识缺乏的具体体现

4.1 管理混乱

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往往随心所欲安排养殖场日常工作,没有系统科学的指导思想,一天一个模式、一人一个标准,日常管理杂乱无章。

4.2 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些养殖场为了应付兽医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制定了生物安全制度,但实际生产中落实不到位,生物安全防控制度形同虚设。

4.3 养殖单元抗疫病风险能力差

当本地区周边疫情形势严峻时,基本逃脱不了染疫发病的命运。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只能听天由命、束手无策。

据调查,在全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仍然还有养殖户不注重生物安全,主要体现在养殖圈舍没有物理隔离,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环境脏乱,没有消毒措施,随意调运补栏仔猪等,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

5 怎样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5.1 加强宣传

各级疫控部门要充分利用春秋防疫、采样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排查等工作机会,加强《动物防疫法》关于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养殖户清晰认识到“谁养殖,谁就必须肩负防疫主体责任”,就是要确保自己养殖的动物群体不会发生疫病、不会对其它动物和饲养管理人员造成染疫威胁,否则是要追求法律责任的。

5.2 用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采用挂图、微信平台、广播电视、宣传资料等多渠道,通报由于缺乏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而引发的动物疫情事件,用血的教训引起广大养殖朋友的高度关注。

6 如何做好养殖环节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6.1 科学选址

根据预期养殖规模,坚持远离居民区、垃圾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等、不在常年下风向、不在易积水的低洼地势的选址原则,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至少1~3km 的安全距离,在饮水供应充足的地方建场。

6.2 合理布局

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规划场区布局。场区外围必须建立围墙,防止野生动物、流浪犬猫、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内要严格区分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核心区;场区门口必须设定消毒点对人员和进出车辆消毒;在下风口建立粪污处理和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场所[4]。

6.3 严格日常管理

对外来人员、物资和车辆要进行严格消毒;饲养人员定岗定位,生产工具定点使用,各圈舍之间不要混用;制定定期消毒计划,并严格执行;根据生产实际,制定免疫计划,按期接种疫苗;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卫生、营养充足,减少应激因素。

6.4 谨慎调运

养殖场尽量采取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坚持群进群出,如果必需引进畜禽,一定按照检疫规范引种调运,做好混群前的隔离饲养观察,确保不引进病原。

猜你喜欢
猪瘟疫病养殖场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